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2018-01-30朱友菊
朱友菊,苏 昕,李 佳*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41)
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出现在出生后2~3天,一周左右消退,病理性黄疸较为严重,新生儿发病后体内血清胆红素的含量短时间内升高,会引发胆红素脑病,损伤中枢神经系统,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极易出现听觉障碍、抽搐、智力低下等疾病后遗症,重症新生儿可导致死亡,因此加强新生儿黄疸的治疗非常重要[1]。本文分析了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并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护理分析,其中,早产37例,足月53例;剖宫产47例,顺产43例;男56例,女34例。患儿均带有不同程度的黄染症状,血清胆红素含量105~360 μmol/L,患儿的肝功能检查正常,能够接受蓝光治疗;患儿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护理研究。
1.2 治疗护理方法
1.2.1 蓝光照射
患儿有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同时进行蓝光照射,连续24 h光疗,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照射3~5 d。蓝光箱:由宁波戴维公司生产,型号为XHZ新生儿黄疸箱;检查灯管的良好,并用消毒液仔细擦拭消毒,根据新生儿的大小调节温度,设置为33℃。
1.2.2 护理方法
首先是蓝光照射前的准备,清洁患儿身体,避免患儿身上有爽身粉、油类物质等,保证照射效果;修剪患儿的指甲,带好遮光眼罩,穿戴好纸尿裤[2];检查好蓝光箱后将患儿放入预热好的箱内,记录时间。病情监护:密切的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排泄、面色和意识反应等,若患儿在照射过程中有严重烦躁、面色发绀、呕吐等症状要立即停止蓝光照射,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定时测量患儿的体温,如体温在38℃以上,立即停止照射。体位护理:在患儿照射过程中,护士要保证患儿身体的每个位置均能够被蓝光照射。皮肤护理:在照射过程中,患儿会出现丘疹、皮肤瘀点等症状,在治疗结束后能够自行消退;警惕患儿身体出现青铜色,若有此症状要立即停止治疗,分析是否为青铜症。若患儿有排泄要及时更换尿布,并保持臀部的清洁干燥,防止红臀出现[3]。出箱护理:当患儿身体黄染症状消失,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在170 μmol/L以下时可以结束蓝光治疗,转至保温箱中观察一段时间,检查患儿的皮肤,若无皮疹、溃疡等症状,黄疸未复发,可结束本次治疗护理。
1.3 治疗效果评价
痊愈:患儿在治疗后黄疸症状消除,血清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患儿的症状改善明显,血清胆红素趋向正常;无效:患儿的症状和血清胆红素含量均未有明显变化,疾病加重,统计患儿在治疗护理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
2 结 果
在治疗护理后,37例患儿治疗痊愈,48例患儿恢复有效,仅有5例患儿治疗无效,有6例患儿在治疗中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中2例高热,4例腹泻,在对症治疗后痊愈。
3 讨 论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发病原因为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代谢异常,使得血清中胆红素含量明显升高,皮肤表现为黄染症状,若治疗延误,胆红素水平持续过高会损伤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听力、视力、智力等,严重会导致新生儿死亡,因此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治疗,对保护新生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4]。
本文分析了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并提出了护理要点,90例患儿在接受了蓝光治疗和护理后,85例患儿得到了有效恢复,仅有5例患儿治疗效果差;患儿在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少,表明蓝光治疗和护理能够提升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患儿预后。
蓝光照射原理:利用光-氧作用,使得患儿体内的溶质性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的胆红素,促进皮肤中的黄疸通过尿液或胆汁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的含量。蓝光照射是当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方式,由于新生儿的体质较弱,在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时需要给予护理干预,保证患儿的治疗安全[5]。合理控制蓝光箱的照射温度,保持在33℃左右,避免温度过高灼伤患儿皮肤;患儿在进箱前要带好眼罩,穿好纸尿裤,避免蓝光损伤患儿视网膜和会阴部。密切观察患儿在箱中的状态反应,发现有严重焦躁、青铜症等不良反应要立即停止照射。护士要提升护理技能的专业性,耐心安抚家属的焦虑情绪,让家属了解疾病的治疗效果,取得家属的护理配合。
综上所述,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患儿进行护理能够保证治疗的安全,提升治疗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