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分析及思考
2018-01-30王昭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北京100050
王昭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 治未病中心 (北京 100050)
内容提要: 目的:对典型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案例进行总结分析,为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于2016~2017年发生的39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总结并分析上报至医院的2例典型医疗器械可疑不良事件,详细记录及阐述事件经过,并进行分析及讨论。结果:导致2例典型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原因主要为产品质量问题,根据典型案例发现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管理的改进要点。结论:医疗机构及科室应重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总结分析,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的完善,以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风险。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疗器械已得到临床的广泛使用,但在批准上市的医疗器械的使用过程中,仍可能发生与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临床不良事件[1,2],而《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3]于2016年2月1日正式实施,其明确规定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及时报告及处理不良事件,故对于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的案例应及时进行分析及改进。
1.资料与方法
收集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2016年~2017年上报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根据医院要求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档案,记录事件过程、事件分析及处理结果,为保证医院的医疗质量,避免同类事件的再发生,对不良事件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2.案例分析
本文研究对象是本科室2016年~2017年上报的39份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无死亡、危及生命或导致机体功能结构永久性损伤报告。典型的2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现介绍如下。
2.1 案例1
(1)事件过程。患者男性,86岁,尿毒症。于2016年9月20日按计划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应用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约3min后,出现静脉压下限报警,考虑使用的血液灌流器发生阻塞,立即给予生理盐水冲管,但仍出现报警持续,予更换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后报警消失;(2)事件分析。在患者进行血透的过程中,尽管常规行抗凝血透,但因血液与静脉插管的透析管路、动、静脉壶以及透析膜等相接触,且患者自身凝血的原因,仍有管路堵塞的风险,进而导致体外循环堵塞和功能不良[4]。但仔细查阅患者病历后,患者为常规血透患者,无凝血功能的指标异常;进一步对一次性器械进行检查后,发现该血液灌流器静脉入口处已阻塞、异型,无法使用;(3)事件处理结果。在更换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后,未在发现异常报警。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若管路出现异常时,声音警报是最常见的警示信号,以确保医疗实施的安全性[5],进一步经科室不良事件小组进行调查,排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肝素泵故障及其他栓塞情况后,确认为一次性使用器械的质量问题,与厂家技术员进行沟通后,厂商予以更换。
2.2 案例2
(1)事件过程。患者女性,28岁,肺炎。于2017年4月3日在本科室静脉补液约10min后,打铃呼叫,值班护士到达后,患者诉输液皮条的液体开始滴的很慢,现在已经完全不滴了,但未发现患者上肢穿刺处疼痛及局部肿胀的发生;(2)事件分析。输液速度慢或液体不滴与患者本身的血管直径、穿刺的针管不在血管内、液体瓶的压力等有关。即刻给患者进行静脉回血检测,未见回血出现,提示静脉输液针闭阻;但患者穿刺局部未见明显肿胀,患者亦未诉疼痛等表现,考虑输液针仍在血管内;患者为年轻女性,无休克表现,血管充盈好,且分离输液针与输液皮条后,液体通过输液皮条畅,故在做好解释工作后,给患者重新进行静脉穿刺,液体畅,继续观察10min后,无特殊情况发生。再次检查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及输液皮条,发现为针管闭阻、堵塞;(3)事件处理结果。该不良事件是一例特殊的不良事件,非护士静脉穿刺水平及患者自身血管问题所致,确认为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的质量问题,值得引起临床的注意。该不良事件虽未造成患者严重后果,但仍对患者造成了2次穿刺困扰,与厂家沟通,要求对输液针进行更为严格的测试,避免该类事件的再发生。
3.思考及讨论
本研究中所有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虽均未造成严重的不良医疗后果,但也或多或少对患者造成了一定的身体损害及心理刺激,这也可能造成潜在医患矛盾的发生,故临床仍需重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需及时、有效的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并对事件进行采集和上报,除医院层面需进行事件分析外,科室本身应针对该类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定期开展该类事件的培训,提高科室医生、护士的认知度,为降低该类事件的发生风险提供依据。
从医院层面,应完善相关的组织机构建设、制定合理的操作程序、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并积极的与厂家建立定期的回访制度,提高医护的知晓度,鼓励不良事件发生的上报并建立合适的奖励机制[6],使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降到最低。由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对全院进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以此增强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医疗质量的安全。
从科室层面,应规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及管理制度,根据要求[7],本科室成立了以科主任及护士长为不良事件监测小组负责人,并指派专职护士进行不良事件的收集、上报及总结分析工作,如在诊疗过程中发现该事件的发生,及时通知科室负责人,上报至医疗设备管理科,并将事件记录并整理后,上报给医务科及护理部,做好备案。
4.结语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虽然在临床中发现会比较及时,极少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医疗后果,但仍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故对事件采集、上报并进行分析,减少或者避免同类不良事件的再发生,对于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8]。尽管目前临床已逐步认识到了不良事件发生的危害性,但事件的监管工作、制度的完善及科室不良事件的定期培训工作仍需进一步改进,积极与厂商技术员的沟通,并培训科室相关护士,提高器械操作水平及故障处理能力[9],也是降低事件发生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