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隐匿性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2018-01-30段香婷
段香婷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临汾 041600
Trousseau综合征指的是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事件,可扩大栓塞范围至动脉血栓,但关于急性脑梗死合并恶性肿瘤额研究在国内外报道较少,加上急性脑梗死在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中表现相对少见,因此在临床中确诊率不高[1-2]。本文对2015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10例在院期间检出恶性肿瘤者展开分析,对其临床表现等资料予以总结,旨在提升临床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选择其中10例在院期间检出恶性肿瘤者展开分析;10例患者年龄43~85岁,平均(70.02±3.25)岁,男性7例(70.00%),女性3例(30.00%);5例患者存在卒中传统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3例,糖尿病1例,既往脑梗死病史者1例;纳入标准:(1)均获诊为急性脑梗死,以突发性、全面性脑功能损害为主,头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证实机型多发脑梗死[3];(2)获得躯体恶性肿瘤确诊;(3)符合临床对隐匿性躯体恶性肿瘤定义[4];(4)患者资料均完整;(5)获得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既往获诊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统计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脑血管病史等;采用头颅MRI各个序列完成检查,观察并记录DWI病灶表现;采用EME Com-panion TC 2021-Ⅲ ECD监测仪完成微栓子检测;此外还包括其他实验室各项指标检查。
2 结果
头颅DWI证实急性多发脑梗死,其中8例病灶分布表现播散性,并累及双侧前循环、前后循环;所有患者病灶均累及大脑半球脑叶皮层,其中小脑8例,表现累及小脑半球,另有2例累及小脑蚓部;D-二聚体试剂(D-dimer)检查中8例患者表现升高,为2.19~123.02 mg/L(以0.1~5.0 mg/L为正常参考值);8例接受微栓子监测中6例为阳性,均与距卒中发生时间0.5~5.0 d,另有2例由于病情过重、颞窗超声无法穿透,故无法完成监测;最终确诊为为肺癌者6例(60.00%),结肠癌者2例(20.00%),肝内胆管细胞癌、前列腺癌各1例。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伴恶性肿瘤与多种机制有关,如传统卒中机制与非传统卒中机制,前者主要涉及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病等,这与非肿瘤患者病因、表现、治疗一致;后者又有“肿瘤相关性卒中”之称,在卒中发生6个月内检出出现的恶性肿瘤[5]。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症状表现,局部神经功能出现程度不一缺损或皮质受累,在影像学DWI中表现播散性分布,且符合多支动脉供血区,累及前后循环、双侧前循环,以大脑皮层为主要受累部位,小脑半球为其次。D-dimer检查明显升高,预示患者体内出现凝血活化或血栓形成[6]。既往也有研究证实了急性多发脑梗死不符合单一动脉供血区,是预示非传统机制或心源性栓塞所致卒中,包括血管炎、凝血病、隐源性卒中、恶性肿瘤等[7]。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常常出现程度不一的,慢性凝血活化状态表现,可能仅表现凝血功能异常,亦可出现各种血栓栓塞事件的并发[8]。此外微栓子监测期间,出现微栓子阳性率偏高,提示微栓子的检测可作为脑栓塞直接证据,这对于发病机制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对于多发急性脑梗死,应重点考虑合并隐匿性恶性肿瘤可能性,通过筛查凝血功能的高凝状态与微栓子阳性,可为确诊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