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目次
2018-01-30
粮食安全
华北高产粮区基于环境保护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服务体系现状及改进建议
——以山东桓台县为例
乔玉辉 吴文良 李花粉等(229)(1)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的海外农业投资关注与政策启示
赵立军 陈秧分 李先德(229)(7)
农户粮食种植决策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河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
宋雨河 武拉平(229)(12)
基于GRA&BPNN的广西粮食产量预测研究
戎陆庆 陈 飞 欧阳浩(230)(105)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农业气候与农作物产量变化研究
崔 媛(230)(112)
大豆传统产区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以黑龙江省嫩江县为例
董非非 刘爱民 封志明等(231)(79)
德州市0℃界限温度变化及其对粮食作物的影响
朱保美 周 清 代玉田等(231)(86)
极端气候对中国粮食产量影响的定量分析
贺大兴(232)(28)
我国种粮农户耕地流转的基本特点及政策启示
贾 琳 夏 英(232)(35)
粮食类家庭农场培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赵金国 岳书铭(232)(41)
粮食生产、生态保护与宏观调控政策
余志刚 樊志方(233)(108)
气候变化对年代际东北玉米冷害影响分析
余弘泳 赵俊芳 余会康(233)(113)
基于Landsat8 TVDI的河套灌区旱情分析——以临河区为例
乌兰吐雅 于利峰 乌 兰等(233)(123)
灌溉条件下农牧交错带作物产量影响因子分析——以盐池县皖记沟村为例
随金明 宋乃平 王 兴等(233)(128)
粮食主产区实施利益补偿的价值判断与政策导向
吴 玲 刘腾谣(235)(1)
我国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增产贡献研究
张锦宗 朱瑜馨 赵 飞 钱 誉(235)(10)
云南省粮食主产区产量差异时间序列分析
林彩云(235)(17)
粮食安全视阈下我国粮食进口控制问题研究
曹 娜(235)(22)
“五化”视角下高标准粮田时空布局优化研究——以河南省鹤壁市为例
田洁玫 陈 杰(235)(29)
新要求下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问题研究——基于吉林省部分地区的调研
董秀茹 刘小庆 周 群(235)(36)
粮食产量空间化中4种误差修正方法的对比与分析
廖顺宝 姬广兴 王 晖 岳艳琳(236)(128)
塔里木河流域人均粮食时空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基于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县域地力视角
焦 伟 刘新平 杜 甫(236)(137)
我国不同区域在新阶段粮食连增中的贡献因素分析
于智媛 梁书民(236)(145)
粮食供给侧:“按量补贴”与“按质补贴”
王海燕 闫 磊(237)(1)
基于投影寻踪方法的粮食主产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绩效研究——基于湖北、湖南、黑龙江3省的调查
颜 华 关立珊 王 勇(237)(8)
粮食主产区耕地质量影响因素与粮食产能关系分析
杨建波 王 莉 宋富强 樊 鹏(237)(15)
基于不同样本分区和模型参数的四川省粮食产量空间化研究
何 鹏 林正雨 景晓卫 李 晓(237)(23)
湖南不同熟制水稻产量重心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
邓 文 谭杰扬 刘 英 祝琪雅 王 剑(240)(114)
平衡膳食模式视角下粮食需求预测
苑 颖 宋金杰 杨春河 刘爱秋(240)(119)
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研究——以宾县为例
余文涛 石淑芹 孙晓丽 李正国(240)(124)
粮食主产区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西省7县428个水稻种植户的调查
李练军(240)(130)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栏
基于资源视角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
于法稳(234)(1)
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研究
王瑞波 孙炜琳 黄圣男等(234)(7)
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的秸秆资源与利用研究
王亚静 王 飞 石祖梁等(234)(13)
中国收获面积差及其产量潜力情景分析
余强毅 吴文斌(234)(21)
水资源约束下的黄淮海平原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雷 鸣 孔祥斌(234)(27)
研究综述
农田覆膜效益、环境影响与监测研究进展分析
哈斯图亚 陈仲新(232)(1)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研究进展
田 江(232)(9)
农业水价效应研究进展
伊热鼓 姜文来(236)(224)
基于Citespace Ⅲ的国内近10年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卢世菊 张 咪(236)(230)
灌溉耕地空间分布制图研究进展
刘逸竹 吴文斌 李召良 周清波(238)(1)
1998~2016年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综述
王彦青(238)(14)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综述
张 健 董丽媛 华国梅(238)(19)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美丽乡村概念研究
向富华(238)(25)
中国土地整治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李晨曦 吴克宁 吴靖瑶 胡 琴 宋恒飞 刘浩然(239)(46)
我国表土剥离技术启蒙与发展研究综述
杨紫千 刘小庆 董秀茹 王秋兵(239)(54)
生态农业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焚烧碳排放估算
石祖梁 贾 涛 王亚静 王久臣 孙仁华 王 飞 李 想 毕于运(237)(32)
河北省枣强县绿色农产品土地环境评价
魏 静 郑小刚 魏 丛 张秀芝 刘金铜(237)(38)
新疆棉农低碳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化肥施用为例
苏向辉 孙 挺 王保力 马 瑛(237)(43)
基于投入视角的河南省农业碳排放时空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解
张志高 袁 征 李贝歌 张宏亮 张 玉 郑美洁(238)(152)
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有机农业生产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熊 鹰 郭耀辉 景晓卫 李 晓(238)(162)
河南省粮食核心产区生态重建研究
刘书营(238)(171)
土地利用结构、经济发展与土地碳排放影响效应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樊高源 杨俊孝(238)(177)
基于超效率SBM和BRT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分析
王 迪 王明新 钱中平 季彩亚(239)(94)
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农业产业链优化路径研究
蒋 勇 刘庆华 韩 莹(239)(102)
北京山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展望
张俊峰 杨 红 李 虎 陈 晨 王秀东 闫 琰 魏宏娜(239)(109)
天津市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实施效果测评
苏晓芸 王 崑(239)(117)
作为传统农业要素的农家肥施用状况的地区差异
韩纪江(240)(187)
基于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的西部农村生态经济研究
周 丽(240)(192)
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农业生态安全评价——以奇台县为例
苏世燕 杨俊孝(240)(197)
研究报告
新疆畜牧养殖经济效益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的实证研究
冉锦成 苏 洋 胡金凤等(229)(17)
库车县棉农农业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
托路那依·买海买提 朱美玲(229)(24)
论“两型农业”在四川省的发展现状及效用评价
董 蓉(229)(31)
“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在冬小麦种植结构调整实施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以河北省冀州市为例
刘跃辰 王 飞 焦为杰等(230)(1)
中国经济增长系统脆弱性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基于制度因素的度量
任崇强 翟国方 李莎莎等(230)(10)
东北地区近30年来温度变化的时空差异
翟献帅 苏 筠 方修琦(230)(20)
土地整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杨 敏 吴克宁 李晨曦等(230)(28)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县域经济技术效率研究
金华旺 魏 凤 曹丽萍(230)(34)
泸州市发展空间格局变化驱动力分析
黄志勤 辜寄蓉 刘 寅等(230)(4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以宁国市为例
温 亮 游 珍 林裕梅等(231)(1)
郑州市城市农业发展现状与创新发展模式策略研究
陈 静 张 骞 淮贺举等(231)(7)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内生性研究
谭 林 崔 静(231)(14)
空间粒度变化对县域农村居民点景观指数的影响——以江苏省大丰市为例
崔闪闪 刘 庆 王 静(231)(20)
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用地适宜性分析的农村居民点评价与优化——以海南省屯昌县为例
汪什豪 李 全 邓少华等(231)(27)
基于ELES模型的苏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张 荣 张敏新(231)(36)
农户对殡葬用地制度满意度及其改革接受意愿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王秋兵 张 玢 边振兴等(231)(41)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演变及趋势预测——以乌兰察布市为例
侯智惠 逄焕成(232)(49)
基于乌鲁木齐市耕地资源综合价值的征地补偿标准研究
刘祥鑫 蒲春玲 刘志有等(232)(56)
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分析与评价——基于长江中游地区的实证分析
张晓芳(232)(62)
北京市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 颖 贺 潇 冯建国等(233)(57)
陕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苏振锋(233)(66)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及其效益实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付晓亮(233)(72)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进程实证研究——以甘薯为例
张仲雷(233)(76)
技术方法
耕地质量监测渐变分布范围确定方法研究
任 艳 陈兰康 尹秋月等(229)(38)
春玉米温度适宜度动态空间化方法研究
张 超 侯 琼 郭瑞清(229)(45)
不同含水量土壤高光谱二向性反射特征研究
刘 影 姚艳敏 司海青(229)(51)
哈尔滨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预测及障碍因子诊断
乐容潮 雷国平 丁 雪等(229)(59)
基于农户行为的浙江农村宅基地流转判别模型构建研究
祁黄雄 林伟立 邹晓萌等(232)(17)
基于改进标准亩计算法的水库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口计算
张家荣 刘建林 朱记伟(232)(21)
基于GIS网格技术的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以江苏宜兴市为例
李 凯 赵华甫 吴克宁(233)(21)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综合效益分类
张 瑞 高 阳(233)(31)
基于GIS的区域土地利用均衡度时空差异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唐 怡 韦仕川 王 湃(233)(41)
基于GIS技术的县域生态用地重要性评价——以泸水县为例
李益敏 丁 扬 魏苏杭(233)(48)
1961~2013年塔城地区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
罗那那 巴特尔·巴克 吴燕锋等(234)(99)
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单产估算研究
周 磊 李 刚 贾德伟等(234)(108)
乡村规划建设中中心村选择的ROG模型研究——以鄂东平原地区为例
洪光荣(234)(116)
基于全极化SAR与多光谱的喀斯特山区农村林地提取
王 平 周忠发 殷 超(235)(41)
海南省品牌农产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侯媛媛 刘恩平(235)(51)
农业与旅游业耦合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苏 飞(235)(58)
面向农业区划的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
刘焕军 闫 岩 张新乐 邱政超 王 楠 于 微(236)(43)
河北省碳足迹及碳承载力的时空演变分析
曹永强 朱明明 郑 爽(236)(55)
近44 年关中夏季分级雨日及降水量的变化特征
李红梅 王宇亮 雷向杰 高茂盛(236)(64)
GIS及模糊神经网络对西南山地烤烟的评估研究
程江珂 王胜男(236)(73)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其空间特征分析
伊金秀(236)(77)
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决策服务中的应用
张 燏 董春岩(237)(49)
多时相GF-1卫星PMS影像提取农作物种植结构
李 冰 梁燕华 李丹丹 贺 佳 郭 燕 王来刚(237)(56)
无人机载框幅式高光谱影像的波段配准研究
王晶晶 史 云 刘含海(237)(63)
基于NDVI时序数据的华北地区耕地物候参数时空变化特征
查 燕 宋 茜 卫 炜 陈仲新 杨 鹏(239)(1)
基于高光谱曲线的马铃薯与其他主要作物光谱差异性分析
周扬帆 陈佑启 何英彬(239)(10)
基于能量分析的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方法研究
杨 芳 吴永常 韦文珊(239)(17)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和MIV的农机总动力影响因素研究
吐尔逊·买买提 丁为民 Muhammad Hassan(239)(24)
基于Solanum模型的云贵高原大春马铃薯潜在产量研究
王 颖 梁淑敏 潘哲超 李燕山 谢开云 Roberto Quiroz 隋启君(239)(31)
我国苹果产业知识图谱构建研究
陈亚东 鲜国建 寇远涛 郭淑敏 刘现武(239)(40)
热点问题
土地整治促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研究——基于伊犁州和塔城地区调研
原伟鹏 刘新平 胡 娟(229)(67)
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研究进展及展望
李 川 李建强 林 楠等(229)(74)
农地保障功能替代对农地转出的影响
万亚胜 程久苗 费罗成等(229)(82)
农户认知视角下农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省京山县为例
滕 鹏 宋 戈 黄善林等(229)(89)
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学术期刊论文的内容分析
王 欢(230)(49)
农户农地流转经营效益及其成因研究——基于新疆179份农户问卷调查
谢文宝 刘佳琪 刘国勇(230)(56)
乌鲁木齐市耕地面积变化态势及驱动机制分析
刘祥鑫 蒲春玲 闫志明等(231)(47)
西安市耕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研究
张丽庆 邢姝媛(231)(52)
北戴河新区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研究
李秀芝(231)(59)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动力机制——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分析
李 静 廖晓明(231)(65)
安徽省农地流转绩效差异分析
黄东学 程久苗 费罗成等(231)(7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加快新疆农业提质增效的思考
矫 健 陈伟忠 康永兴等(233)(1)
供给侧视角下农业产业竞争力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张应武 李董林(233)(6)
基于Shift-Share模型的“镰刀弯”地区粮食增产结构变动分析——兼论玉米种植结构调整
余晓洋 田 帅 吕 一等(233)(14)
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化的减贫增收效应——基于山西省110个县的实证分析
邰秀军 杨慧珍 陈 荣(234)(144)
目标价格对新疆地方棉区棉花规模的调控效应研究
王晓伟 苗红萍 刘卫东等(234)(150)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绩效评价研究——以重庆武陵山片区为调查对象
冯伟林 陶聪冲(234)(157)
以乡村旅游推动新型城镇化研究——吉林金州乡为例
赵希勇 吴鸿燕 王咏梅等(234)(164)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动态演化研究
邓敏慧 杨传喜(239)(61)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与省区差异性分析
李 瑾 冯 献 郭美荣 马 晨(239)(67)
高质量发展阶段下河北省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党的十九大基本国策的视角
张 辉 路 丽(239)(78)
基于“供给侧”的高寒民族地区村庄发展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为例
王生荣 何亚玲 马利邦(239)(85)
问题研究
城镇化与粮食生产效率关系的VAR模型分析
章 乐 郑循刚(229)(96)
河西走廊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演变与驱动力分析
许云霖 石培基 李佳芳等(229)(101)
农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农户参与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博弈论视角
李祎琛 吴诗嫚(232)(69)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户之间资源流动关系分析——以湖北省宜昌为例
林秀云 祁春节(232)(75)
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赵 卓(232)(85)
农民加入合作组织影响因素研究
高 峰(232)(90)
农户劳动力资源特征及其影响分析——以重庆武隆4个村为例
蒋 桦(232)(96)
海南农村精准扶贫项目绩效评估实证研究
林文曼(232)(102)
泽普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李 翔 张毓涛 王慧杰等(232)(108)
镉超标耕地的安全利用评价与优化配置方案
刘霈珈 王龙凤 吴克宁等(233)(81)
我国天然橡胶种植户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橡胶价格持续低靡的背景
崔美龄 傅国华(233)(86)
安全农畜水产品生产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宁波市农村的实证分析
刘 莉 李 文 程 红等(233)(94)
农村教育水平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30省市的农村面板数据分析
吉庆华(233)(101)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差异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吴嘉惠 吴克宁 李晨曦等(234)(38)
环境与耕地约束下的城镇化效率及其发展模式探因
王春枝 赵国杰 穆 楠(234)(45)
基于耕地消纳的畜禽粪便环境承载力分析——以安康市为例
史瑞祥 薛科社 周振亚(234)(55)
基于埃塔平方法(η2)的中国小麦生产驱动因素贡献份额研究
叶志标 李文娟(234)(63)
基于乡村旅游效用的河南省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研究
王新亚(234)(71)
青龙满族自治县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张莹莹 李 静 程亚鹏(234)(77)
自然风险对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以荔枝为例
贺梅英 庄丽娟(234)(85)
山东寿光蔬菜质量安全的“供给侧”改革对策探索
杨淏然 闫 琰 国家进等(234)(9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孙炜琳 王瑞波 黄圣男 肖 雷 姜 茜(236)(1)
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姚成胜 钱双双 李政通 白彩全(236)(8)
新疆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峰值预测及影响因素研究
冉锦成 苏 洋 胡金凤 唐洪松 汪晶晶 崔 盼(236)(16)
城市扩张对大城市周边基本农田的影响——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
程 旭 杨海娟(236)(25)
基于脱钩理论的九江县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汪雨琴 余 敦 刘庆芳(236)(35)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宁夏隆德县为例
苏 杨 苏 燕 慕 博(236)(39)
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对棉花市场的影响分析
李哲敏 钟永玲 李 娴 李燕妮 翟雪玲 陈 威 王东杰(238)(87)
构建“四位一体”框架 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为例
郭淑敏 陈亚东 高春雨 屈宝香 覃志豪 夏 英 曲 颂 温淑萍(238)(92)
基于PEST模型的德清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沈梦涵 张建国(238)(99)
加快数字农业建设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新动能
刘海启(240)(1)
我国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创设研究
尤 飞 王 欧 栗欣如(240)(7)
我国农用地资源态势分析与对策建议——基于国家农业资源台账
郭丽英 张 华 Liping Di 罗其友 高明杰(240)(14)
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讨
周振亚 罗其友 刘 洋 高明杰 张 晴(240)(21)
人口规模、经济增长、资源禀赋与虚拟土地进口
资源利用
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地力评价与障碍因素诊断
张立江 汪景宽 裴久渤等(229)(110)
河北承德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段妍磊(229)(118)
山西省土地高效利用评价研究
杜 娟 王闰平(229)(124)
喀纳斯景区草地景观美学价值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唐高溶 于 辉 郑 伟等(230)(64)
粮食安全视角下的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的效用分析
王冼民 杨 锋 杨少瑕等(230)(72)
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资源综合评价与发展建议
程 燕(230)(76)
中国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郑微微 易中懿 徐雪高(233)(134)
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的经济学分析
徐四桂 宋 戈 黄善林等(233)(141)
生态价值视角下土地最优利用研究——以郑州市为实证
宋 剑 席增雷(233)(147)
博罗县耕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志东(233)(155)
基于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杨传喜 王亚萌(235)(126)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及优化
曹 云(235)(135)
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空间格局
吕 晖 郭雪白 赵万东(235)(142)
1999~2015年沈阳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张影响因素研究
程 铭 肖 寒 荀文会(235)(146)
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甘肃省106个光伏项目为例
张天中 赵强军 郭思岩 刘 赟 周欣花(235)(153)
乡村旅游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研究——以常熟市蒋巷村为例
王涌涛(235)(159)
环渤海地区县域耕地景观细碎化时空变异分析——以昌黎县为例
陈锦坪 杨伟州 魏明欢 赵 丽 张蓬涛(236)(85)
基于DEA模型的荆州市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孙耀鹏 涂维亮(236)(93)
宁夏近18年来耕地面积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吴 霞 王世荣 尚红莺 王长军(236)(98)
江西省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布及开发组合序列分析
刘洋洋 游振波 陈美球 袁 梁 鲁燕飞 洪土林(236)(105)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土地资源空间区划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刘 鸿(236)(111)
加入WTO后河北农业资源利用态势及效率分析
张贯生 吕军海 张光耀(236)(116)
我国东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与变化趋势分析
石祖梁 李 想 王 飞 方 放 郑顺安 刘 申 孙仁华(236)(122)
基于DEA方法的中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李明璗(237)(106)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农业水土资源配置研究
韩 琳(237)(115)
贺兰山东麓银川地区酿酒葡萄农业气候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 静 张晓煜 李红英 张 磊 马国飞 卫建国(237)(122)
石台县土壤硒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利用
朱海娣 毛 雪 吴承龙 马友华 张贵友 王 静 郑 涛(237)(130)
耕地“资源诅咒”的空间异质性及差别化管理策略研究——中原城市群9个地市的实证
陈 昱 陈银蓉(238)(31)
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罗 冲 姜 博 张文琦 初楠臣 李晓庆 王玉迪(238)(38)
太行山区耕地整理适宜性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河北省涞源县为例
宋安安 王慧敏 郑艳东 张长春(238)(45)
河北省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特征分析
牛志君 王晓晴 封 乾 袁大鹏 石 垚 王树涛(238)(54)
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测度及时空分异研究
和伟康 苏向辉 马 瑛 王保力(238)(63)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驱动力评价及机制分析
谭少军 邵景安 邓 华 张仕超(239)(122)
辽宁棕壤耕地质量评价及障碍因素类型分区研究
孙妍芳 裴久渤 张立江 汪景宽(239)(130)
甘肃省耕地质量等别特征与空间分布研究
汪延彬 胡燕凌 卜春燕 米成林(239)(138)
县域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及补充耕地潜力分析
孙 萍 盖兆雪 张景奇(239)(146)
黑龙江省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徐 秋 雷国平 杨厚翔(240)(33)
基于CA-Markov模型的哈尔滨市土地利用变化预测研究
李志明 宋 戈 鲁 帅 王 蓓 徐四桂(240)(41)
小农水体制机制改革举措探讨——以重庆云阳为例
张涵宇 姜文来 向 浩 何 仲 陶 斌(240)(49)
基于可拓综合评价法的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以河西走廊地区为例
杜俊平 叶得明 陈年来(240)(56)
持续农业
城郊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研究
李小朋 王 景(229)(129)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测算与空间特征解析
胡静锋(229)(135)
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
洪雅芳 叶 夏 郑昆荩等(230)(152)
花溪大学城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
许世龙 苏维词 祖广哲等(230)(159)
土地流转背景下缺水地区农用水权初始分配——基于投影寻踪混沌粒子群优化模型分析
张 雪 郑志来(230)(168)
基于AHP的农业节水技术公司化服务模式绩效评价研究
范 婷 朱美玲 刘 军(230)(175)
滇中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脱钩分析
程 超 童绍玉 彭海英(231)(121)
绵阳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蒋 溢(231)(131)
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建设研究——以苏州为例
胡孝平(231)(136)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以绍兴上虞区为例
李 妍(231)(143)
汉中市生态脆弱性评价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田海宁(231)(148)
基于模拟旅行费用法的城郊农田休闲娱乐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以平顶山地区为例
李会杰 张宏敏 孙敬克等(231)(153)
低碳视觉下我国煤炭、石油与可再生能源的替代
刘晓红(231)(161)
农田中非耕作生境对耕地多功能影响研究
边振兴 冯玉萍 于 淼等(232)(154)
干旱区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时空特征研究——以河西走廊为例
杜俊平 陈年来 叶得明(232)(161)
西北干旱区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
王太祥 王 腾 吴林海(232)(170)
石家庄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
李红丽(232)(177)
低碳经济背景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研究
黎 侨(232)(183)
海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莫莉秋(234)(170)
农产品绿色物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
陈 燕(234)(178)
朴门永续农业在城市生态住区的发展策略与途径研究
柳 骅 赵秀敏 石坚韧(235)(188)
重庆生态链下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罗 茜(235)(195)
绿色金融视角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周淑芬 李 妍 王 康(235)(200)
区域农业
特色小镇建设路径与模式——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张吉福(229)(145)
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布局及发展策略
周延江(229)(152)
河南省农业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研究
权 丽(231)(169)
内蒙古休闲农业“双核”空间结构分析
乌兰敖登(231)(175)
福建省县域乡村旅游竞争力评价
赵 伟 李子蓉 李蕊蕊等(231)(183)
内蒙古奶源供给组织模式比较分析与目标模式研究
郭海清 高翠玲 申秀清(231)(191)
基于籽棉交易价格分析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试点工作改进研究
魏敬周 刘维忠(232)(187)
辽吉黑农产品供应链大数据平台构建研究
王大海 赵 吉 孙 娜(232)(197)
基于区域差异性的河北省环首都农业竞争优势分析
陈相芬(232)(202)
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品牌营销竞争力的影响——以四川省为例
谢 敏(232)(207)
河北省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许广灵 渠丽娜 张 勇(233)(172)
低碳农业经济指标体系构建及对江苏省的评价
朱 玲 周 科(233)(180)
四川省农业区域经济差异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林 苹(233)(187)
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晓莉 丁文龙 黄菊英(233)(193)
海南省蔬菜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邢小丽(233)(199)
天津设施蔬菜种植户的生产决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王 静 曾玉珍(236)(183)
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与区域特色产业融合研究——以河南周口地区为例
梁海军(236)(188)
基于Logistic及文本分析的华北地下水漏斗区农户种植马铃薯意愿研究
马云倩 郭燕枝 徐海泉 王秀丽(238)(210)
山东省苹果种植收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王彩峰 史建民(238)(215)
云南省特色农产品产地优势研究
刘绍吉(238)(222)
基于种养业融合的大兴安岭农垦种养结构优化研究
余婧婧 王瑞波 常海涛 高明杰 王占海 莫际仙 高春雨(238)(228)
茶产业区域发展综合实力评估研究
陈富桥 杜 佩 胡林英 姜爱芹(240)(157)
广东省蜂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赵红霞 黄文忠 张学锋 陈华生 罗岳雄(240)(164)
山东省苹果种植面积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王彩峰 史建民(240)(170)
云南草果种植区域调查及生态适宜性气候因素分析
杨志清 胡一凡 侬佩瑶 杨荣恋 周德丽(240)(178)
结构调整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研究
刘 静(229)(157)
探讨河北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体制优化策略
周 婕(229)(162)
基于宏观经济数据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陕西省经济贡献研究
花 卉(229)(168)
中小城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测度及空间分异研究——来自江西省的调查
李练军 潘春芳(229)(175)
论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路径
周 梅(229)(181)
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农村经济发展契合性及融合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顾金峰(229)(187)
山东省粮经作物播种比例演变及结构优化研究——基于1986~2015统计数据
郭泽林 赵 旭(235)(16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四川省玉米产业转型发展策略
王亚萍 张社梅 葛 翔(235)(172)
长江下游城市群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
谭启英(235)(178)
天水市中药材产业供给侧改革之路的思考
张春荣 李玉贤 张得胜 高振宇(235)(183)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杨建利 邢娇阳(237)(72)
1984~2014年农业种养结构变化对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升级的响应研究
李 丽 吕 晓 范德强 刘梦丽 魏淑文 王思明(237)(79)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曾学明(237)(89)
乌鲁木齐市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形态耦合及响应关系研究
和伟康 苏向辉 马 瑛 李 松 王保力 刘金金(237)(98)
农业产业化
云南乌蒙山片区农业产业化扶贫绩效探析
荀关玉(229)(193)
区域产业发展视角的农业综合开发影响评估——基于对蔬菜产业的干预效应分析
李俊杰 李建平(229)(199)
四川省农业地理集聚格局及演化机制研究
林正雨 何 鹏 李 晓等(229)(207)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效率比较研究——基于信阳市调研数据
朱继东(230)(181)
基于产业集聚发展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李新瑜(230)(190)
夏橙在赣州大面积推广可行性分析
李忠辉 刘 实 金 毅等(230)(197)
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王 颖 王和平 张丽娟(229)(216)
四川省休闲农业成本效益分析——以苍溪县陵江镇为例
汪东亮(229)(222)
浙江省新昌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路军慧(229)(227)
舟山地区休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研究
陈 文(229)(232)
新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评价体系的建立与研究
张 芬(230)(201)
山西省乡村旅游质量分级评价标准研究
赵红林(230)(20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旅游业发展时空差异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傅 晓(230)(213)
国际旅游岛视角下海南生态农业旅游品牌开发对策
刘 萍(230)(220)
DEA模型下的休闲农业评价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张淑萍(230)(226)
成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谭志蓉(230)(231)
旅游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
王 慧(231)(198)
基于智慧旅游的新一代农家乐建设初探
韩学伟(231)(202)
河南省乡村旅游开发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孙亚辉(231)(208)
四川省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及良性互动机制研究
黎 玲 刘 勇(231)(214)
满族特色小城镇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青山沟镇旅游景观规划为例
李 钢(231)(219)
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
向 雁 屈宝香 侯艳林(232)(214)
基于河南生态旅游现状调查分析的农村生态旅游法律保护研究
宋莎莎(232)(223)
低碳旅游视角下的农村生态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尹 芳(232)(228)
休闲农业中旅游业与农业耦合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王中雨(232)(232)
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形成及耦合业态分析
魏 斌 林丽波(233)(206)
重庆市休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魏 颖(233)(212)
海南省乡村旅游扶贫绩效及实证研究
杨 柳(233)(217)
全域旅游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唐 烨(235)(207)
产业链延伸视阈下我国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模式建构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李震清(235)(213)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因素及其评价
许沁乔(235)(221)
创意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证研究——以四川省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为研究对象
杨惠玲 江 雨(235)(226)
农业生态旅游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及影响研究——以武汉市黄陂区为研究对象
王聚贤 李 敏(235)(232)
生态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景观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广西为例
孙志远(236)(209)
乡村民俗文化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应用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李占旗(236)(214)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西安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师晓华(236)(219)
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
张 辉 方 家 杨礼宪(237)(205)
基于产业融合的咸阳市乡村旅游价值体系研究
张瑞华(237)(209)
济源市观光采摘旅游效益构成分析
刘 霞(237)(218)
潮州市体验式乡村旅游的农耕文化发展研究
杨佩群(237)(226)
黔东南州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万兆彬(237)(231)
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任开荣 董继刚(238)(185)
文化创意视角下山东乡村旅游优化升级研究
张 颖(238)(192)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海南省传统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及利用
杨 柳(238)(198)
城郊村镇景观节点特征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李 钢(238)(204)
广东省乡村旅游区域差异比较分析——基于广州、梅州、茂名市的比较
梁逸更(239)(220)
浙江省休闲农业资源空间分布及贡献研究
周晓红(239)(225)
南京市休闲农业空间差异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卢凤萍(239)(231)
对国内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杨延风 马俊杰(240)(235)
客都梅州市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分析及规划
刘少坤 阳树英 饶 远(240)(241)
基于多元主体的立体休闲农业体系构建
孙宝鼎 刘 佳 王桂霞(240)(247)
县域休闲农业发展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中牟县为例
陈海彬(240)(252)
农业区划
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区划时空格局
吐尔逊·买买提 谢建华(230)(81)
“三生用地”分类及其空间格局分析——以昌黎县为例
于 莉 宋安安 郑 宇等(230)(89)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韩宗伟(230)(97)
农业多功能评价与功能分区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钟 源 刘黎明 刘 星等(231)(93)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征地补偿标准分区可塑性面积单元问题效应研究
宋 文 裴婷婷 陈 英等(231)(101)
基于物-场模型的基本农田划定合理性评价
刘慧芳 毕如田(231)(107)
旅顺口区土地退化分区分级研究
冯 雨 吕 芳(231)(115)
基于GIS的皖南地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张 杰 吴明业(234)(121)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法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李 丹 韩书成 张燕纯等(234)(130)
内蒙古乡村旅游资源及区划研究
杨智勇(234)(137)
杭州乡村旅游地空间布局特征与优化路径研究
王 震 张建国 沈梦涵(235)(94)
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农业经济增长研究——基于广东省主要农产品空间布局变化的实证检验
黄修杰 钟 钰(235)(101)
山西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空间结构的计量地理分析
刘真真 李盈昌(235)(108)
基于GIS的县域耕地自然质量等空间分异规律研究——以云南省石林县为例
刘淑霞 张 川 张耿杰 廖丽君 曾维军 余建新(235)(115)
新农村庭院植物绿化规划及空间结构布局——以河南省为例
汤振兴 闫 芳(235)(121)
基于气候和土地利用信息的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研究
郑开颜 张 丹 侯芳洁 由会玲 郑玉光 王 乾(239)(153)
玉溪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朱 涯 鲁韦坤 余凌翔 朱 勇 胡雪琼(239)(159)
福建省尤溪县金柑冻害风险分析与区划
阮锡章 洪维群 郑文君 受苗苗(239)(165)
青龙满族自治县生态敏感性评价及区划
简 卿 张立强 崔海宁 赵 丽 张蓬涛(239)(171)
地理大数据视野下京津冀乡村旅游空间类型区划研究
王 润 刘家明 张文玲(240)(138)
栀子花期低温冷害风险区划研究——以湖北蕲春为例
刘志雄 王旺来(240)(146)
农业产业区划研究——以肉鹅产业为例
雷惊涛 刘灵芝(240)(151)
三农问题
西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志勇(230)(118)
新疆农业资金投入与农民收入效应关系的实证研究
陈红红 夏 咏 辛冲冲(230)(124)
四川丘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分析
葛 翔 王亚萍 杨 春(230)(133)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途径研究
李义伦(230)(139)
贵州省农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分析
田 江(230)(146)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培育建议——基于农业部专项调查34.3万个样本数据
袁 梦 易小燕 陈印军等(234)(184)
农民发展权综合评价指数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杨建云(234)(189)
南京市浦口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测算——基于农户意愿修正的实证研究
吴靖瑶 吴克宁 李晨曦等(234)(197)
基于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的灵山县农地流转成因分析
罗华艳(234)(205)
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绩效评价——以成都市17个典型村庄419户农户问卷调查为例
谢皖东 田双清 陈宇阳等(234)(211)
强化集镇文化功能建设的对策研究
汤帮耀 邓 菲 周清明(234)(219)
鲜食农产品流通GM模型构建及验证
丁丽芳(234)(226)
广东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政策促进研究
王秀梅 齐 力(234)(230)
农村居民点整治农民入住新社区满意度研究
赵 乐 王瑷玲 孙 琦 夏金山 陈欣玉 张冠强(235)(64)
新时期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的思考
孔德明(235)(73)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研究
程淑平 程业炳 张德化(235)(7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证研究
张晓莉 杨近娇(235)(84)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构实证研究——以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为例
黎 明(235)(89)
精准扶贫视角下县域农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基于四川省88个贫困县的分析
邱玲玲 曾维忠(236)(151)
农地流转对农户生计转型影响的实证分析
赵立娟 康晓虹 史俊宏(236)(158)
交通因素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空心村变迁的影响分析
张卫华 韩霁昌 马增辉 雷 娜(236)(163)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推力-拉力”分析
方永丽 胡雪萍(236)(169)
新疆农业保险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SE-SBM-DEA和Tobit模型的分析
蒲 娟 余国新 顾景枝 刘海燕(236)(176)
中国农村人口趋势的脆弱性分析
高海峰 陈 春 张可男 于 立 陆 琦(237)(135)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模型的伊犁水库征地移民安置效果评价
苏丽丽 蒲春玲 韦成宝 刘祥鑫 马文娟 蒋 玲 王艺洁 马占军(237)(144)
城镇近郊空心村建设用地整治效果及差异研究——以冉义镇11个村庄为例
贾 岚 郑循刚 谢 艳 李何超 吴 玺(237)(154)
土地经营规模对农户种粮收入的影响分析——以吉林省公主岭市为例
张守莉 杨 宁 边 爽(237)(162)
全国苹果种植收益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1~2014年苹果种植收益数据的实证分析
陶 源 史建民(237)(167)
中部四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区域时空差异研究
张 燕(238)(107)
我国西北平原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和供需结构分析
郑顺安 李 想 石祖梁 吴泽嬴 刘 申 王 飞(238)(112)
东南丘陵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时空变异分析
王 飞 石祖梁 李 想 方 放 郑顺安 刘 申 孙仁华(238)(121)
北京农村能源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北京市1 866个农村住户的调研
肖红波 李 军 李宗泰 韩 菲 李 华(238)(12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郑州市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卜庆国(238)(138)
确立主体地位与被征地农民多元保障机制完善路径思考
罗婷婷 邹学荣 陆 林(238)(144)
农村减贫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研究——基于DEA-ESDA模型的分析
洪名勇 潘东阳 吴昭洋 何玉凤(239)(179)
养老保障是否会减少农民劳动供给——基于CHARLS数据的研究
李 慧 孙东升(239)(185)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祝坤艳(239)(191)
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研究
黄义晏(239)(198)
中国农业集聚重心与农民收入重心变动研究——基于粮食类农作物空间布局变化的实证检验
刘竞文(240)(64)
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新疆连片特困地区主要民族多维贫困分析
张庆红(240)(74)
北京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绩效多主体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
赵晓丹(240)(81)
可行能力视角下农户参与农地整理规划的意愿与影响检验——基于安徽寿县4个典型镇的实证分析
项锦雯 蔡 俊 董 斌 鲁 帆(240)(90)
基于Heckman模型的支付意愿及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大理州276个奶牛养殖户为例
潘亚茹 罗良国 刘宏斌(240)(99)
边疆欠发达多民族地区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运行机制构建研究——以新疆呼图壁县为例
张 芳 苏向辉 孙 挺 王保力 那 拉 门建芳 郭 迪 马 瑛(240)(108)
现代农业
全产业链模式推动我国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研究
姜春燕 刘在森 孙 敏(236)(193)
基于AHP的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开发体系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陈瑞萍(236)(198)
上海市农业旅游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童 俊(236)(204)
有机农业示范园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以江西万载县为例
张 曾 乔玉辉 何雪清 潘锡和(237)(174)
从京津冀协同网络看河北县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焦 锏 王啸宇 郭立宏 刘邦凡(237)(181)
国内外旅游扶贫效应文献量化分析与研究综述(2000~2016年)
郝冰冰 罗盛锋 黄燕玲 李筱玲(237)(190)
基于信息化视角的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
张楠楠 柴若冰 林春雷(237)(199)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及划分研究
马子量(239)(207)
基于SWOT分析的寿光市设施蔬菜减施农药对策研究
秦诗乐 王瑞波 孙炜琳(239)(213)
供给侧改革下的福建优势特色渔业竞争力评价与空间布局优化
严小燕 陈志峰 刘宇峰 曾玉荣(240)(205)
基于SWOT-AHP分析法的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以四川省平昌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例
郭耀辉 林正雨 刘 强 何 鹏 常 洁 李 晓(240)(216)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供需信息平台建设博弈分析
陈 梦 付临煊(240)(221)
基于灰色理论的广西果蔬冷链物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预测研究
戎陆庆 黄佩华(240)(227)
资源区划
基于自然等提等潜力指数模型的耕地整治建设等别目标研究
曹 琳 赵华甫 陈学砧(238)(74)
贵州省太子参适生地等级划分的研究
武孔云 谢彩香 黄林芳 耿 瑞 陈士林(238)(81)
理论探讨
中国传统规划布局理论与农业园区“规划五纲”之辨析
吴思齐 吴永常(233)(161)
中国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趋势与任务
杨瑞珍 陈印军(233)(167)
农业生态
基于牧民视角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以新疆新源县为例
也尔那孜·玉山艾力 邵战林(232)(117)
川西高原农牧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量化研究
田双清 陈 磊 谢皖东等(232)(126)
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及效用研究
赵 俊 洪怡恬(232)(135)
山西省农业水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实证研究——以汾河沉积物为研究对象
杨平平(232)(141)
基于园林景观改造的生态化农业示范园构建实践及规划——以司马矿区为研究对象
吴 杰(232)(148)
国外农业
日本农地改良事业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程广燕 薛桂霞 赵晓慧等(231)(226)
国外畜产品质量控制的措施与启示
安玉莲 孙世民 夏兆敏(231)(231)
德国精准农业做法及启示——以百年农场Gut Derenburg为例
陈章全 吴 勇 陈世雄等(233)(222)
农业事权划分研究:国外经验与启示
张铁亮 杨 军 王 敬(23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