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衡膳食模式视角下粮食需求预测*

2018-01-30宋金杰杨春河刘爱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口粮城乡居民农村居民

苑 颖,宋金杰,杨春河,刘爱秋

(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保定 071000)

0 引言

吃饭问题从本质上而言是粮食安全问题。粮食安全关系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是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1]。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粮食安全内涵不仅包括数量安全,还包括营养健康安全,保障居民营养健康成为粮食安全新时代内涵。基于营养目标的粮食需求研究,建立营养—消费—生产的粮食生产模式,对科学决策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者在粮食消费需求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为文章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趋势预测[2]、结构分析[3]等,近年基于营养目标视角研究粮食消费的文章逐渐增多。骆建忠[4]和袁梦烨等[5]研究发现口粮提供热量、蛋白质等营养的比重下降,肉蛋奶提供营养比重上升; 唐华俊等[6]基于膳食均衡视角分析了居民粮食消费状况,发现我国居民粮食消费已经达到中等营养目标。

综观上述学者的研究,发现基于营养目标视角对粮食消费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在研究尺度上,大多数研究以国家为单位预测粮食需求总量,而很少考虑城乡粮食消费情况。城乡市场化水平、居民饮食习惯和收入均不同,导致食物消费结构有明显差异。为此,有必要分别研究城乡居民粮食消费状况。其次,人口结构因素对粮食消费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生理需求对粮食消费的影响程度不同。基于此,该文从城乡差异和人口结构因素两个方面,对中国居民粮食消费进行更准确的分析,以期为引导我国居民合理消费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1 城乡居民粮食消费现状

粮食消费分为两大类、四大用途,两大类是指食物用粮和非食物用粮,食物用粮包括口粮和饲料粮两大用途,非食物用粮包括种子用粮和工业用粮两大用途[7]。对成年人(18~50岁)各种食物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给出了定量摄入标准,谷薯类位于最底层,每人每天应摄入250~400 g; 禽畜肉、水产品、蛋类位于第三层,分别摄入量为40~75 g、40~75 g、40~50 g; 奶及奶制品和豆类在第四层,每天应食用相当于鲜奶300 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50 g的大豆及制品。该文将《指南》给定的食物摄入参考范围作为分析居民粮食消费变动的参考标准。

图1 城乡居民口粮消费变化趋势注:两条虚线分别代表《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摄入量的上限和下限

图2 城乡居民饲料粮消费变化趋势 注:两条虚线分别代表《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饲料粮摄入量的上限和下限

1.1 口粮消费

随着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城乡居民在外用餐中直接消费的粮食数量也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统计年鉴只反映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情况,没有包括在外就餐的食物消费,会导致对城乡居民口粮消费量的低估,该文假设农村人口*农村人口包括农民和农民工两类群体。一方面,农民工虽然在外地打工,收入高于农民,但是仍没有达到城镇人口收入水平; 另一方面,饮食习惯具有“惯性”,在短时间内不容易改变。因此,该文将农民工这一群体归为农村人口在外消费口粮比例为4%,城镇人口在外消费口粮比例为12%[8]。

从变化趋势来看,城乡居民口粮消费均呈现下降趋势(图1)。农村居民口粮消费呈现阶梯状变化,即“两个平台,一个陡坡”。第一个平台时期: 1995~2000年,人均口粮消费量维持在260kg左右; 陡坡时期: 2000~2012年,人均口粮消费量由260kg减少至170kg,减幅为34%; 经过陡坡时期进入第二个平台时期: 2012~2014年,消费量维持在175kg左右。城镇居民口粮消费呈缓慢下降趋势,消费量由1995年的135.8kg减至2012年的110kg,减幅为19%。从膳食均衡角度来看,城镇居民口粮消费较合理,但农村居民口粮消费量过多,存在粮食浪费现象。若以居民实际消费量与《指南》建议摄入量上限比值作为粮食浪费程度衡量指标,在第一个平台时期,农村居民口粮浪费度高达80%,即有80%的粮食消费是不合理的。

粮食消费主要是和收入有关。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总是在一定购买力约束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行为。1995~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只有2 000元左右,“吃得饱”是当时人们的愿望,因此粮食消费成为居民主要食物消费,粮食消费成为能量获取的主要渠道。2012年农村居民收入为8 000元,收入增长了4倍,“吃得好”成为人们的消费理念。一方面,居民增加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消费,其成为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等的重要来源; 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口粮消费追求高级化、多元化和精细化,表现为居民粮食消费支出增加而非粮食消费量增加。其中, 2012年高收入组农户粮食消费支出较2007年增加186.19元,增加最多; 低收入、中等偏下和中等收入组农户口粮消费支出分别增加76.18元、106.35元和94.93元。

1.2 饲料粮消费

饲料粮属于间接粮食消费,是指为了满足畜产品以及水产品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需求,以原粮形式制成饲料所消耗的粮食。饲料粮需求量由于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参数选择不同,导致研究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首先,对畜产品等在外消费率的确定。该文综合前人的研究[9-12],确定城镇居民畜产品在外消费比例分别为:肉类46%,蛋类32.1%,奶类61.9%,水产品43.5%; 农村居民畜产品在外消费比例分别为:肉类31%,蛋类41.6%,奶类50%,水产品29.9%。其中,在前人的研究中将农民工的消费视为农民消费,因此为了与前人研究结果进行更好的比较,该文也将农民工这一群体的食物消费情况视为农村消费。其次,对饲料粮转换率的确定。饲料粮转换率计算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研究人员选择的饲养规模标准不同导致。目前我国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还未达到国际标准化水平,肉牛和肉羊主要是散养状态。为此该文借鉴辛良杰等[13]的饲料粮转换率研究成果。

城乡居民饲料粮消费均呈现递增趋势(图2),但农村居民饲料粮消费增长幅度高于城镇。2014年农村居民饲料粮消费为136.17kg,较1995年的59.48kg增长1.3倍,而城镇消费增长率只有53%。1995年以来,农村居民肉类、蛋类、奶制品和水产品消费分别增长120%、123%、9.67倍和122%。从膳食均衡角度来看,城镇居民饲料粮消费已经达到了高营养目标,农村居民饲料粮消费仍处于消费不足状态。目前农村居民饮食结构刚达到城镇居民21世纪初水平,营养供给结构刚趋于平衡。农村居民奶类消费量低于膳食均衡标准是饲料粮消费不足的主要原因。奶制品作为钙元素的重要来源,农村居民人均日摄入量仅为26g,不足膳食标准的1/10。

图3 我国城镇和农村标准人消费系数变化趋势

表1 基于均衡膳食模式的口粮和饲料粮需求预测 亿t

2 膳食均衡视角下粮食需求预测

2.1 口粮和饲料粮需求预测

粮食消费会随着收入、价格等经济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但最终粮食消费会受到生理因素的限制。当粮食消费量超过生理需求时,效用会逐渐减小甚至感到厌恶。钟甫宁[14]已用实证研究方法表明人口结构对人均粮食消费有显著影响,因此该文将人口结构这一生理因素考虑在内以期对粮食需求进行更准确预测。《指南》给定的食物摄入量是针对成年人的,没有给出特定人群包括少年和老年人的食物摄入量标准。该文采用标准人消费系数,将18~49岁男性能量消耗量作为标准摄入量,其他不同特征人群摄入能量值除以标准值得到标准人消费系数。然后再将这些标准人消费系数乘以相应年龄段人口权重进行加权求和,最后可以获得各年份标准人口消费系数(图3)。

从图3可以看到,我国城乡标准人消费系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同2001年的水平相比, 2013年城镇标准人消费系数下降2.82%,农村标准人消费系数下降3.31%。采用移动平均法预测城镇标准人消费系数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别为77.04%和77.05%,农村分别为75.48%和75.5%。人口信息中心预2020年和2030年人口预计达到14.72亿和15.25亿,根据人口总量和年标准人消费系数预测的均衡膳食模式下城乡居民粮食需求量如表1。

2.2 粮食需求总量预测

表2 粮食需求总量预测 亿t

表3 该文研究结果与现有研究结果比较

工业用粮是粮食消费第三大用途,主要包括医疗,食品,轻工业等用粮。酿酒业和酒精是工业用粮的主要部分,因此该文主要考虑白酒,啤酒和酒精的耗粮情况。20世纪以来,工业用粮呈直线上升态势,由2002年的1 935万t增至2014年的5 971万t,年均增长率为9.8%。乙醇作为清洁能源的原料不仅满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因此在2020年以前工业粮需求仍会大幅增加。但是中国粮食供求关系紧张,因此应该控制工业用粮的盲目发展,保持需求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2020~2030年的工业用粮将会以较缓慢速度增长。

种子用粮作为粮食用途消费量最少的一个用途,数量变化不大, 2006年以来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几年,种子用粮仍将会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长。粮食需求总量预测结果如表2。

粮食需求预测过程中存在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模型选择和数据来源、粮食的不同定义,导致粮食需求预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表3)。现有结果中, 2020年的粮食需求量预测范围在5.67亿~5.9亿t, 2030年的预测结果范围是5.86亿~6.1亿t.如果不考虑人口结构变化,我国粮食需求量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别为5.67亿t和5.86亿t; 然而,如果将所有人口转化为标准人口之后,预测的粮食需求总量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别为4.8亿t和5.6亿t,即加入人口结构变化因素以后,粮食消费总量分别减少8 700万t和2 600万t。

假设2020年粮食产量较2015年增产0.5亿t, 2030年产量较2020年增产0.5亿t,则2020和2030年粮食产量分别为6.71亿t、 7.21亿t.基于居民合理膳食模式视角下,考虑人口结构变化因素后,该文研究发现,在2020年和2030年不会出现粮食危机,并且粮食供需关系较为宽松。

粮食总量供需关系虽然宽松,但是我国却出现了粮食进口量逐年递增的矛盾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粮食供给结构不合理。随着居民膳食结构不断丰富,肉蛋奶需求量将不断增加,饲料粮需求量也会逐渐增加,而玉米和大豆作为饲料粮主要成分,其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加。但我国大豆产量却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由2004年的1 740.15万t减至2014年的1 301.09万t,降幅25%。2011年,我国大豆进口量(5 264万t)占粮食进口总量(6 390万t)的82.37%。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结论

该文基于平衡膳食模式视角分析了城乡居民口粮和饲料粮消费状况,并通过引进标准人消费系数这一概念,对现有粮食需求预测作了近一步完善。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居民食物消费已达到营养目标,但农村居民存在口粮消费过多、动物性食物消费不足的饮食结构不合理现象; 如果考虑人口结构因素, 2020年和2030年粮食需求总量分别为4.8亿t和5.6亿t,比没有考虑人口结构变化时分别减少8 700万t和2 600万t。

3.2 政策建议

(1)宣传普及营养健康消费知识,引导居民合理膳食。农村居民饮食结构存在严重不合理现象,口粮消费过多,而肉蛋奶等非粮食物消费不足。必须通过网络媒体、杂志、社区讲座等多种方式,宣传普及健康消费知识,增强居民合理健康饮食意识。提倡居民摄入适量主食,减少猪肉等耗粮型肉类的消耗,增加牛羊肉消耗,以奶产品、水产品代替肉类消费。同时,提高居民节粮意识,减少粮食消费现象,实现粮食高效率利用。

(2)关注人口结构变动,及时调整粮食安全调控机制。人口结构变动包括城乡结构变动和年龄结构变动两个方面。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城镇化进程加快,老龄化程度加剧,我国人口总量将会大幅度增加,人口城乡结构以及年龄结构将会发生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对粮食消费带来巨大影响。因此,我国未来粮食安全战略必须关注人口结构变化,合理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供给方式,适应人口结构改变需要。

(3)优化食品工业的产业机构升级,提高饲料粮转化率。加强供给调控,促进优质畜禽产品、奶产品和水产品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饲料粮转化率。一是要建立与均衡营养目标相适应的食品加工业产业结构,对奶产品和水产品加工业给予财政和税收方面支持。加大对这些行业的财政资金投入,提高产品产量。同时,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监管,保障产品生产的安全性和消费的健康性;二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推广先进技术的使用,提高饲料粮转化率。

[1] 祝坤艳.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发展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4): 209~213

[2] 罗其友, 米健,高明杰.中国粮食中长期消费需求预测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5(10): 1~7

[3] 吕捷, 余中华,赵阳.中国粮食需求总量与需求结构演变.农业经济问题, 2013,(5): 15~19,110

[4] 骆建忠. 基于营养目标的粮食消费需求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5] 袁梦烨, 李晓云,黄玛兰.营养视角下的食物消费与粮食需求——以湖北省城乡居民粮食消费为例.湖北社会科学, 2016,(9): 59~64

[6] 唐华俊, 李哲敏.基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人均粮食需求量研究.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11): 2315~2327

[7] 胡小平, 郭晓慧.2020年中国粮食需求结构分析及预测——基于营养目标的视角.中国农村经济, 2010,(6): 4~15

[8] 史常亮, 金彦平.中国粮食供给与需求状况变迁: 1978~2010.经济研究参考, 2013,(56): 51~60

[9] 陈琼. 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10]王济民, 袁学国,李志强,等.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0,(2): 9~12

[11]刘秀梅. 中国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5

[12]袁学国. 我国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1

[13]辛良杰, 王佳月,王立新.基于居民膳食结构演变的中国粮食需求量研究.资源科学, 2015,(7): 1347~1356

[14]钟甫宁, 向晶.人口结构、职业结构与粮食消费.农业经济问题, 2012,(9): 12~16,110

[15]高启杰. 城乡居民粮食消费情况分析与预测.中国农村经济, 2004,(10): 20~25,32

[16]唐华俊. 中国居民合理膳食模式下的粮食供需平衡分析.农业经济问题, 2012,(9): 4~11,110

[17]张玉梅, 李志强,李哲敏,等.基于CEMM模型的中国粮食及其主要品种的需求预测.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 18(2): 40~45

猜你喜欢

口粮城乡居民农村居民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杨凌农科 让普通口粮变“地下黄金”
改革开放推进口粮消费模式融入美好生活
江苏“聚焦富民”大打城乡居民增收主攻仗
焦作: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显实惠
祖传“口粮”
漫画轻兵器之十四 舌尖上的军粮——战斗口粮与营养(Ⅶ)
新疆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研究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