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验式”德育模式的实施策略探讨
2018-01-29谢淑娟
谢淑娟
【摘 要】小学体验式德育模式要达成的目标就是通过体验,呼出体验对象的情感,唤出体验对象的认知,通过由此启发的情感引出具体的行动,从而践行道德教育中所强调的“知行合一”。本文从四个方面入手对小学“体验式”德育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小学 “体验式” 德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240-02
现实表明,在生活世界里得到深刻情感体验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世界的好孩子。因为伴着这些美好的情愫,他们的道德意念坚定,道德行为规范。体验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如何构建一种适合小学生的体验式德育模式就尤为重要。
一、抓实体验活动
要抓实体验活动,就要经常性的在校内开展集体体验活动,让教育者养成开展体验活动的习惯,也让德育对象在这些活动中激发集体荣誉感、体验集体生活,不断的强化意识:自己是这个集体的一个小分子是校园的主人,只有人人都努力,人人都有提升,就能为集体做贡献。德育对象会主动的帮助他人,时刻关心和关注集体的荣誉。久而久之,在这样的集体氛围影响下,能否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一所优秀的学校,一定是在长期的规范中不断要求学生、要求老师。只有在这种长期性的要求和规范中,学生和老师才能重视和珍视这些难能可贵的体验活动。体验,也才变得实实在在。体验的价值,也才能充分的凸显。
二、重视体验过程中情感的激发
教育者往往渴望受教育者可以通过道德知识的学习快速、正确的掌握道德知识、践行道德理念、做有道德的小学生。重视了德育的结果,却看轻了德育的过程,尤其是这个过程中体验主体情感的激发过程。人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习得是难能可贵的德育诉求,而这些美好情愫的产生往往需要受教育者通过循序渐进的激发来完成。教育者加快了体验过程中情感激发的速度和节奏,无疑紧缩了这些“入”的过程、“内化”的过程。所以在体验活动中,应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情感,升华情感,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小学生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事物所吸引,那么德育工作者就应该利用好这一点,利用有画面感的视频或者真实的道德场景引发情感冲突,进而在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激化、不断激发。
三、重视多元化体验方式
由于小学生独特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他们容易对单调的、枯燥的事情产生倦怠之心。所以,如果不改进“体验式”德育的方式,德育对象在活动中就不能收获最深刻的感情。因此,有效的“体验式”德育,一定是活动真实有效、形式多样的,如此,德育对象的兴趣才会被提起,也才能呼唤出德育对象内心最真善美的情愫。
(一)在情感中体验
在活动中,引导德育对象对这些模范人物进行初步感知,用心想象模范人物置身的艰苦环境,激发德育对象内心的真情,进而激发德育对象的内心共鸣。带领孩子感受身边的榜样力量,感受那些爱国、爱家的美好情愫,不知不觉中,美好的情感也在德育对象心中油然而生。
(二)在心理中体验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质,同一年级的不同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质。所以,制定体验活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体验,根据不同的个体,制定适宜的体验方案,这样体验活动才能有效。
(三)在第二课堂中体验
“第二课堂”是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丰富多彩的课外体验活动,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活动组织能力,充分培养学生集体主义,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精神世界,陶冶情操的同时发展了智育、德育。
第二课堂,可以通过校内兴趣小组来开展活动。在鼓号、书法、篮球、手工、航模、标本制作、舞蹈、围棋班的熏陶下,孩子可以在书本之外的世界体会不一样的人生学习之旅。
第二课堂,还可以通过家校合作来开展活动。有趣的交警体验、农博园一日游、社区警察一日感言、参观污水处理厂、爸爸的办公室等等活动都是学生喜爱的、新奇的体验活动。在这些不一样的第二课堂中,孩子可以通过接触不一样的世界,有不一样的感触,进而产生不一样的道德体悟。
四、重视体验评价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的体验活动方案是否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在体验活动结束以后,能够用体验中的感悟去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或是修正之前的不良行为,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体验评价。体验凭借的作用在于积极发现德育对象在体验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是否得到提升,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和反思的基点。以体验对象或是与体验对象相关的人为评价对象,评价体验方案,指导体验活动,从而完善小学体验式德育模式。体验评价可以采用实验、问卷、个人訪谈、观察法等方式进行,评价的方法要科学合理。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应该客观的、全面的进行评价。将考试作为单一的德育评价模式既不科学也不够全面,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思考全面综合的评价模式。如:我们可以在体验活动结束后,采用“考试、学生自主评价、生生互评、师生评价、师师互评”这样的评价模式才完善“体验式”德育模式的施行。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坚持“体验式”德育模式评价主题的多元化原则:学生、家长、教师都要主动的参与到德育评价中,即:体验评价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系统的通力协作。只有协调好这三方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收集与体验评价相关的信息,才能不断培养德育对象的评价和自理能力,也才能完善体验方案,更好的推进小学生德育教育。
通过研究,笔者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无论是什么教育、使用哪种模式,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重视体验,时时刻刻做到在生活中体验、在自然中体验、在内心中体验、在爱中体验。因为体验可以激发受教育者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引发道德共鸣,从而作出正确的行为。不断体验、不断强化,那么,受教育者就可以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实现道德知识的内化,道德行为的外化,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肖建新.中小学体验式德育模式初探[J].当代教育研究,2015 年第 22 期.
[2]夏丽萍.德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思维逻辑支点及实施原则[J].现代教育科学,2009 年第 3 期.
[3]严军.谈体验教育理论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当代教育科学, 2014 年第 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