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二教教研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探讨
2018-01-29谭万勇
谭万勇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上升。小学作为教育的起始阶段,在学生整个教育阶段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将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就需要创新性的采取一定的教学模式,也就是一课二教的教研模式。本文主要就一课二教教研模式下小学数学情境的创投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一课二教 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60-01
当下,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新课改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新课改中,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仅仅是单一的进行书本上知识的讲解,而应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模式,其主要依托的是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可以达到很好的互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教学氛围。“一课二教”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进行数学教学情境的设定。
一、一课二教的教学步骤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一课二教,提高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以及质量,小学数学小组应该采取以下的流程来进行。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进行备课,在备课的时候改变传统的教师独自备课的方式,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画出来,为一课二教提供教学基础;其次就是要进行教材的分析,采用“阅读理解-分析思考-讨论交流-撰写预案”的流程来进行个案的学习,研讨,在基本准备工作做完之后就需要进行第一教,在第一教结束之后,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效果,教学状态等等来进行教案的修改;当教案修改之后,就需要进行第二教,第二教的授课老师是平行班的老师,在授课结束之后,第一教老师与第二教老师要进行讨论,分析两次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不断的需求教学规律,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二、一课二教模式情境教学的优势以及实例分析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这一门学科,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将生活与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科学,合理的应用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这样能够更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的情境,在情境中学习到所用到的知识。在课堂中,主体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老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起的是引导的作用,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当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思考,这样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培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教学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知道长度的单位-厘米,建立有关的长度的概念,并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进行第一教的时候,老师首先需要做的是给学生树立一个长度的概念,让学生按照身高的高低进行自主的排队,然后让学生按照排好队后的升高顺序让学生依次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身高,写完之后,然后让学生观察身高数据以及排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的建立一个长度的概念,通过身高然后引入长度单位厘米以及长度概念,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无聊而不想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准备一些教具,包括直尺,一定长度的纸条,边长为3cm,4cm,5cm的长方体,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长度的测量,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第一教结束之后再进行第二教的时候,刚刚进入课堂就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提问,让每个小组举例说出生活中的一些小物件的长度大约是多少,这样就能够很好的让学生回忆起第一教中所讲的内容,然后提问学生你可以测量出你的课桌的长度,板凳的高度吗?当发现学生所测量的数据不一样时,积极引导学生发现使用直尺时候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从生活实例中引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作游戏情境,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生,还处于心智还不是很成熟的阶段,所以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数学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游戏对于小学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创作游戏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数学的教学。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使课堂变动的丰富,生动,而且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把对数学的认知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主能动性。
比如在进行填数找规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门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也就是说只有将数字填对就可以破除密码进入教室。第一教:在教师进行讲课之前,首先需要老师让学生到教师门口,然后向学生展示3*3的密码锁,给出前两行,剩下的第三行让学生来填,在征求学生同意之后将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分组,让学生商量来进行密码的破解,破解之后就可以进入教室,进入教室之后,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最终发现其中的规律;第二教的时候也是以这种形式来进行教学,但是在进行密码解除的时候, 是以个人的方式来进行锻炼个人的思维速度,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进行表扬,增加学生的荣誉感,对于计算速度比较慢,计算不出来的学生老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不断的鼓励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游戏情境的方式来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三)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动起来
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实践是学生学习情况的良好方法之一。实践操作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小学数学知识。通过创设操作情境,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但学习探索中来,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数学思维。通过一课二教创设操作情境,能够让学生自觉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
教师在利用一课二教的教学模式的时候,需经过严格的小组谈论对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进行分析,经过一教之后对整个教学模式进行探讨,研究一教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在一教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教学方式,教学流程的调整,不断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巩学到的知识以及预习将来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以及探索。
在进行三角形边长关系的分析中,在进行一教的时候,老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进行木棍截断,拼接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利用木棍来进行三角形的拼接,然后利用直尺来进行三个边的测量,观察三遍之间的关系,在二教中,教师需要加大难度,利用定长的木棍来进行三角形的组装,难度遞增,动手难度也增加,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
三、结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对于教学的关注度逐渐升高,新课改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新课改下,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也有了新的标准,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小学数学的教育,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本文主要就一课二教研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简要的探讨,希望读者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孔凡哲,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陈美琳.《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郝锁荣.《小学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研究》[J].《都市家教》,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