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2018-01-29钱丽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培养

钱丽

【摘 要】幼儿学前教育工作在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对于幼儿学前心理和行为习惯进行充分的分析,并且展开更加科学的教育策略和手段,更好地实现对于幼儿的启蒙教育。而要想实现对幼儿学前心理和行为习惯的有效教育和培养,这需要多方面进行有效的配合。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 行为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59-01

一、幼儿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一)幼儿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幼儿从出生到步入学校,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因而,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在家里不管是父母还是亲人朋友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在智能上,这类幼儿比同类幼儿明显要强,上课时,他们能够都积极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的反应很快,理解能力较强且能够认真、仔细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反之,那些家庭教育不全面的幼儿,他们的反应能力相对较弱,自我约束能力差,上课喜欢开小差,学习效率低。因此,老师需要配合幼儿家庭开展教育,纠正幼儿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二)幼儿进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幼儿到了4~5岁的时候,脑会长至成人的2/3,幼儿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也会随之增长,特别是幼儿的学习能力,在这一阶段也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而且在6岁之后的情感经验会对他们产生持久的影响。如果幼儿在这时还不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性格多疑、悲观等,则会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影响。因此,加强对幼儿情商教育非常必要。

二、幼儿学前教育中的行为习惯培养分析

(一)运用教学游戏。儿往往对各式各样的教学游戏兴趣较浓厚,有效运用教学游戏能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其全神贯注于课堂学习中,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幼儿遵守交通规则时,教师可以模拟生活中过马路场景,让一部分幼儿扮演汽车和行人,一部分幼儿扮演红、黄、绿灯,让扮演交通信号灯的幼儿相互协商并决定出红、黄、绿灯出现的顺序及各自持续时间。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应告诉扮演汽车和行人的这部分幼儿:在交通信号灯变绿的时候才可以通过马路,而在信号灯变黄、变红的时候应停在路口等待信号灯重新变绿,也应注意观察幼儿是否遵守规则,及时指出幼儿存在问题并督促其改正。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应告诉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每天都有许多人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在道路上受伤或意外身亡,遵守交通规则不仅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同时也是对法律的尊重,从而使幼儿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其交通安全意识。在运用教学游戏过程中,教师也应处理好游戏与教学间关系,避免过于注重游戏的趣味性而违背了运用游戏的初衷。

(二)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幼儿学前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幼儿阶段他们自身的规则意识不强,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很多习惯都有待进一步的形成。在培养幼儿自身行为习惯的过程当中,就应该有意识地为他们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标准,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对他们进行不断地引导,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搬椅子和拿东西的同时,教师可以先示意怎样轻拿轻放,并且告诉幼儿,这样的行为是正确的。再如,部分幼儿在参与一些集体活动中,他们往往会出现拖拉、迟到的情况。教师面对这种问题,应该以身作则,按照既定时间到场,并且对于一些具有拖拉行为的同学进行适当的惩罚。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进行不断地引导和培养的。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可以和幼儿的整体语言教育进行更好的结合。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学习“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祖国,我爱人民”等,这样既促进幼儿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增进情感。在实际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中,也应该注重提升培养过程的直观性,让幼儿们更多地进行观察,并且更好地配合和接受教师的教学工作。行为习惯的培养在于细节,在幼儿学前教育的过程当中,从细节层面入手,对于幼儿自身的修复系统进行更好的培养,并且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帮助他们纠正自身的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加強与幼儿间沟通交流。当今教育提倡和谐、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观念中自身知识传授者角色,应更加注重与幼儿间的交流与沟通,帮助其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幼儿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能力较差,大部分幼儿不清楚哪些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是不好的行为习惯,若教师不能有效与幼儿进行沟通则易使其受到不良影响,故教师应增强与幼儿的沟通,使其具有各项正确观念并不断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提问的形式鼓励幼儿说出内心真实想法,并善于发现其回答中的闪光点。其次教师可以在课下以当面谈话、书信交流等形式询问幼儿在最近有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也可以和幼儿共同制定计划并制定奖惩措施。最后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予以人文关怀,适当增加对幼儿的关心及照顾,使幼儿感受到温暖与教师的亲切,使其更加主动地配合各项教学工作。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阶段是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除了老师的引导之外,更和家长的教育分不开。老师和家长应该相互配合,逐渐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老师和家长都要有足够的耐心,科学进行引导。如果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要及时进行纠正,对幼儿好的行为要进行鼓励,并给予适当奖励,激励幼儿,使幼儿能够自觉主动地改正自身的不良行为。

三、结语

幼儿教育工作责任重大,并且其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也应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引入更加科学的学前教育理论,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整体教育效果。本文从几个不同角度分析了现阶段幼儿学前心理和行为习惯,教育工作开展的一些策略和思路,以期更好地提升整体学前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佟坤.浅析幼儿学前心理和行为习惯的教育策略[J].时代教育,2018(06):30.

[2] 张兴娥.如何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J].科普童话,2017(38):95.

猜你喜欢

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浅析新课程理论下幼儿学前教育现状和对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