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预习的引导

2018-01-29陈维宗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预习引导小学语文

陈维宗

【摘 要】如今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学习,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在学校能有一个好成绩,因为好的成绩就预示着好的未来,因此家长们从小就特别注意孩子的教育问题。从孩子上小学开始,家长们就想方设法的让孩子们受到最好的教育,因为知识改变命运,这就导致家长们特别注意孩子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习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53-02

引言

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做好课前预习的工作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锻炼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说如果预习工作做的充分,学习成绩就不会太差。但是由于小学生们刚刚开始上学,年龄都太小,因此学生们不知道该如何学习,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全靠老师传授,因此语文老师应该从小培养学生们课前预习的能力。

一、影响课前预习的因素

(一)学生自身因素

一般小学生在校生,他们入校时的年龄大多数都是7、8岁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还太小,他们的学习方法根本就是从零开始积攒,没有任何的学习基础,虽然之前上过幼儿园,但那时候大部分都不记事,大部分时间都在玩耍,所以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加不知道课前应该进行预习。又因为刚刚开始正式上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所以对很多事情都没有概念,大部分对学习都没有什么概念,更别说预习,她们只是刚刚开始知道学习,但并不知道该怎么样学习,都处于对学习方法的探索阶段。而且大部分小学生自理能力不够高,没有一点学习方法,对待老师的态度也是唯命是从,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一般都比较听话,并没有自己的思想,这是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关键时期,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大部分都是在这个时期学会并且逐渐养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教师的因素

小学教师,由于教学都是按课时上课的,所以教师不可能没当面在课堂上都一一讲清楚,更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去理解上课讲授的内容,只能靠着学生们提前利用课下的时间去预习和理解老师上课所要讲的内容。因为不了解学生们的情况,也不知道学生们上课之前的预习情况,因此老师们上课就只按着自己的教学经验捡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讲解,这就导致学生们对课堂失去兴趣,从而使得成绩更加不理想,老师们也抱怨自己是在做着一些无用功。

老师们对课前预习的不重视也是影响学生们不重视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原因。由于学生们太小,老师对学生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重视什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们重视什么,如果老师将语文课前预习工作重视起来,那么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重视语文的课前预习工作。小学生正是对老师言听计从的年纪,因此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们的预习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利用课间的时间,还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压力,学生们课前提前预习了,老师课上讲起来也就不用每个知识点都讲的特别细致,而且学生们的课堂效率也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二、如何进行语文课前预习

(一)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概内容

课前预习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靠着学生自己进行课前预习很有可能达不到预习的效果,因此,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引,学生们课前预习的方法。老师可以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找出课文中的生僻字和新词语,不认识的生僻字可以让同学们通过查找字典学习这些生僻字,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认识完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之后,学生们自己基本上就可以读通读全文了,在通读全文之后,学生们可以自己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再通读一遍全文,以便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找出文章中自己不懂的问题,诵读文章的目的就是找出文章中出现问题,能够找出文章中的问题就达到了课前预习的目标。俗话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这就说明了发现问题的重要性,然后带着自己所找出的问题去听课,这样在课堂上就会轻松很多,在恰当的时候还可以根据老师所讲解的内容,发表自己不同于老师的见解。

(二)在预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工具书

在预习过程中老师可以提醒学生们重视自己手中工具书的价值,不要忽略了工具书的作用,只把工具书当成一个摆设放在一边而不用,在预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工具书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促进学生们快速的预习工作,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不仅仅可以快速的提升学习成绩,还能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终身受益。课前预习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节省很多课上的时间,使语文课堂更加的有意义,增加语文课堂的乐趣,缓解语文课堂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预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应用

(一)预习对教师工作的影响

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的学习状态。老师备课时一般都有自己的逻辑思路,老师们都以让学生们听懂为目的,根据他们的教学经验,整理出他们认为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讲课方法,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听懂、学会,使自己的讲课效率更高,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所学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备课和课堂教案内容的设计,从而使课堂所讲知识点不重复,学生会的就一带而过,学生们不会的地方就重点讲解,这样就把这知识点集中起来,使课堂讲解时条理清晰,方便学生们理解记忆。使用提前布置预习任务的教学方法进行备课,备课速度快而且质量高,使学生对本节语文知识点有系统的了解。当然老师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课前预习教育方式。课前预习教育方式达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赢。

(二)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

课前预习教育有很多优点,尤其在小学学阶段,学生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尤其课前预习这种新潮的教育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能够充分的吸引小学生。课前预习有很多的方式,学生们可以通过向其他同学请教或者查询工具书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这些方式都能让学生在预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使小学生能够充分的接受所学的知识。

总之,课前预习作为现今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的语文课堂效率更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强,使的语文更加容易理解和學习,促进了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前预习教学方式还可以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师生感情。课前预习的推广,不仅仅需要老师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学生们的配合,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推动小学语文预习学习方式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勤芳.就这样预习[J]. 小学语文教学, 2004(7).

[2] 刘吉才.我对预习环节的一点认识[J].小学语文教学,2005(4).

猜你喜欢

预习引导小学语文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