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协同构建高职管理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研究与实践

2018-01-29陈榕利陈晓忠颜汉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

陈榕利 陈晓忠 颜汉军

摘 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平台的重要形式和可持续发展方向,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模式之一,但该模式在运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情况,提出了构建“运作规范、多方共赢”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管理体系。

关键词:校企协同 管理类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运作体系

一、校企协同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提出,各高职院校的评估考核条件中,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要求校内实训基地的条件既要能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实践教学经费要有保障,并且企业、行业应参与到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中。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要求高职教育要积极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之后,党的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政府层面,肯定了产教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高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因此,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学生技能的培养为目的,集教学、培训、科研、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室,而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生获得与企业相符合的技能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之一。[1]

二、校企协同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构建研究

1.校企协同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

当前,我国各类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多样化,一些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已积累了多年的办学经验,在校企协同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和探索方法。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协同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多以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的技能培养为核心 ,按照员工工作要求,结合企业产品技术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引入生产企业,形成全新的育人新范式。[2]

当前校企协同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模式多样化,根据校企双方在共建基地的过程中参与投资和管理的比例不同,大致分为企业主导型、企业管理型、校企融合型三个类别。其中,企业主导型是当前多数学校采取的校企合作类型,该类型主要是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生产设备、技术指导、管理和文化,对外承接生产任务或技术服务。目前,多数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方式采取了该模式。例如,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与河源万绿湖旅行社合作开办旅行社营业部,共建旅游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引入珠海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共同建立基于真实数控加工的数控技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东莞职业学院与东莞安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共同建立校中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与顺丰速运(东莞)有限公司携手共建“教学工厂”等等。

2.民办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

民办高职院校,在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方面已有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但由于民办高职院校本身的性质及特点,在校企协同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问题,主要包括:起步晚、认识不足、经费投入少、师资力量薄弱、专业规模大等诸多问题,校企合作进度缓慢,运作不规范、责权不清晰,难以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因此,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协同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归根到底,是要协调教学管理与经营管理,质量监控与绩效考核、财务管理与相关方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

笔者所在学校为民办高职院校,學校积极响应教育部相关文件的精神,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以东莞市目前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业的特色,依托企业主体办学的导向作用,将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与专业教育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与东莞多家企业协同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现在学校已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四家,范围覆盖智能制造类、财经商贸类、创意设计类几大类,各基地集教学、培训、生产等多功能于一体。其中,校内新建成的智能餐饮实训基地已投入使用,该基地位于校内第一食堂1-4楼,1-3楼为就餐区域,能容纳约1800名师生同时用餐,可作为餐饮服务、餐饮管理等课程的实训基地,4楼为生产区域,可供学生进行烹饪专业的多个课程的生产实训。

三、校企协同构建高职管理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作实践

学校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各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方利益共赢的难题。

本文基于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大力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学校与东莞市鸿骏膳食管理有限公司协同构建了校内智能餐饮实训基地作为个案,研究当前校企共建管理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作情况,探索出一个运作规范、多方共赢的运作管理体系。[3]

1.建立基地校企共同管理机构

为完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更好的经营和确保基地的正常运行,我校智能餐饮实训基地成立由学校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第三方管理机构,负责基地的建设、管理和实施,为校企双方提供组织保障。

智能餐饮实训基地管理机构主要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由学校、所在院系负责人和企业共同组成管理组,下设烹调、面点、餐饮服务、餐饮管理等项目小组,项目小组下设多个组别,分组进行实训和生产,项目的实施过程由企业师傅和校内烹饪与工艺、酒店管理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共同参与,全程跟踪学生的实习实训情况,掌握整个实习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项目管理组反馈,以便快速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教学与生产。

智能餐饮实训基地管理机构的建立,从根本上保障了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运作过程中的规范性,确保学校和企业的效益。

2.构建多方共赢的基地运行管理体系

智能餐饮实训基地的的受益方,从总的来讲是学校和企业,主要包括教师、学生、企业人员三方。(1)教师主要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学改革的应用,推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同时,鼓励专任教师进入基地,参与基地的实训教学、生产实践及技术研发,从而培养一支理论知识牢固、技术水平高、教学方法得当的师资队伍。(2)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入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实习,学生可以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将理论课所学的知识及实操课所操作的训练,融入到具体的企业工作岗位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提前适应企业的真实环境和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为日后毕业进入企业工作奠定基础。(3)企业方利用校内的场地、设备、人员等各类资源,减少了企业的生产运作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收益。同时,校内师资队伍,可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一定的技术服务,攻克生产、技术服务难关。

为确保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学校采用了各种方案,建立了管理机制,确保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和保障基地的顺利运作。

(1)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双赢”的管理制度。学校和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规定了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落实双方的各项工作,明确双方应当遵守的规则。

(2)建立规章制度,规范执行各项工作。项目管理组制定了规章制度和岗位考核方案,依据实训和实习的具体情况,实现从低层次岗位向中层次岗位的晋升,使学生从生产基础学习到生产实习递进,完成从入行到懂行阶段的转变,提高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

(3)建立基地运作反馈制度,推动基地的顺利运作。学校和企业人员定期开展基地运作反馈会议,了解基地运作的实际情况。会议由企业人员、项目负责人员、相关学生代表等共同参与,从三方了解基地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运作方案,共同推进基地的运作。

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解决当前职业院校实训高消耗的问题,使职业院校的实训室建设及实训教学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使学生零距离就业。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在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还需要更深入的探索如何才能达到共赢的局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将是未来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室建设的主要方向,这就要求校企双方在经营管理、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各方面不断创新,构建“运作规范、多方共赢”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林红梅.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模式运作机制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3(06):86-89.

[2]唐春华、廖桂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保障机制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3(09):127-129.

[3]杨群祥、熊焰.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历程及思考[J].高教探索,2011(05):118-121.

作者简介

陈榕利,女(1981.12—),汉族,广东省潮州人,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教学管理。

陈晓忠,男(1980.03-),汉族,广东揭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颜汉军,男(1965.04-),汉族,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
中职烹饪课程“校企协同”开发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校企协同,提升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水平
面向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的校企协同和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探讨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行业引领,校企协同,打造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