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

2018-01-29汤震潘浩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应用型课程

汤震 潘浩

【摘 要】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高校黄淮学院为例,论述了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学实践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一体化,项目与案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关键词】工作过程 应用型 就业创业指导 课程

【基金项目】项目来源:黄淮学院青年教師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16)。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051-02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是适应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需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树立合理的就业、择业和创业观,提升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的教育通识课程。通过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促使大学生在态度层面上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合理的价值观和正确的就业择业创业观;在知识层面上能够较为清晰地认识自我特性,掌握相关的就业创业基本知识;在技能层面上掌握自我认知、信息收集、职业决策、求职面试及沟通、合作等自我管理等技能。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

工作过程导向的理论是在20世纪末期于德国形成并发展成熟起来的。2004年,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发文《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方案中提出“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课程设计理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一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立足现实转向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致力于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摸索、改革,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改革。近几年,我国在参考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改革原有的以学科为体系架构的教学模式,开始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应用。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从个体需求和企业调查着手,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基础,从中归纳、总结职业或岗位所要求的能力,依据能力,从原有学科体系中筛选相关知识,按工作过程设置教学情境,重构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质在于其内容和结构,课程的设计方案是由工作任务总结、归纳、提炼出能力领域,并按照实际工作过程顺序,设计典型学习情境展开教学。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就是根据学习领域不同选用不同的载体作为情境 (如任务、项目、问题、案例、活动等),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互转化,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实现教学与技能的高度融合。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设计思路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一般有六个步骤:按工作过程顺序依次为:岗位(群)分析及职业资格研究、工作任务提取、行动领域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学习情境设计、教学组织重构。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以个体需求和企业调查依据,确定课程任务;以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设置教学内容;以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

可粗划为以下四个环节:

1.工作任务分析:依据具体真实工作岗位,采取走访企业、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式筛选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典型工作任务。

2.学习领域转换: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岗位能力进行提炼,融入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学习任务、目标、内容等要素,按照岗位能力筛选学习内容。

3.学习情境设计:依据岗位能力的要求,将学习领域中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整合形成不同主题的教学单元。

4.教学内容设置:在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与企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习情境,设置工作项目或教学案例,按工作过程的顺序设置教学内容。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就业创业课程设计

以黄淮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实践为例,课程设计如下:

(一)分析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任务领域。可将职业生涯发展视为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分析筛选任务领域的实质是对个体职业生涯进行剖析。纵观个体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可倒推为三个阶段,职业发展成长阶段、职业尝试进入阶段、职业启蒙教育阶段。根据这一推理,可得到以下领域:

(二)分析职业能力,规划教学指导情境。通过上述分析,将职业任务领导融入就业创业教育教学,转化为学习领域进行排序,可以得到下列教学指导情境:

(三)选择典型工作,设计学习情境。将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或项目的方式组合,重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以职业准备任务中“求职面试”情境为例,按照求职面试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可将任务分解为“准备面题”、“进入面试”、“跟进面试”三个过程,又可在这三个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按工作过程细化为“收集信息”、“准备物质”、“设计形象”、“调节心理”、“介绍自我”、“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咨询结果”、“改进措施”等九个具体任务(见表3)。

(四)重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单元设置见表4:

其中,职业前瞻教育单元中认知社会、认知大学设置两个教学模块,四个学时;职业意识教育单元中,认知自我是整个课程的基石,可再细化为性格认知、兴趣认知、价值观认知和技能认知四个情境,设置八个学时,自我塑造、生涯规划设置两个模块,四个学时;就业创业实践单元,认知职业、职业实践、调整职业各设置两个模块,十二个学时,创业设计可细分为创业意识、创业团队、创业项目三个情境,设置六个学时,创业实践可安排创业人物访谈、创业计划竞赛、商业计划路演等实践教育环节;职业发展单元可设计为职业素养、初入职场和生涯管理三个情境,六个学时。重构后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分四个单元,十三个模块、二十个教学情境、共计四十学时。

四、结语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具有现行模块课程灵活性、项目课程一体化的特点,是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为同类院校及其它高等院校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还存在很大的惯性,基于工作导向的课程建设仍处于尝试阶段;再者,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还应该进一步的本土化发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优化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66-70.

[2] 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3).

[3] 李时雨,秦传江,姜秀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27).

[4]刘志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12,(15):19-22.

作者简介:

汤震(1983—),男,河南固始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应用型课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