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意义
2018-01-29师谦
师谦
【摘 要】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学校办学的的风向标,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展示学生风采、促进教师水平提升、激发学生创新的重要窗口,本文从技能大赛的普及性和学生的心里素质方面谈了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也从教学观念、课程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技能大赛的促进方面进行的探讨。总之,技能大赛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为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技能大赛 职业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029-02
引言
现在,职业院校越来越重视职业技能大赛,因为赛场上有先进的育人理念,有精彩的技能比拼,有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竞赛的内容又非常结合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能重点突出学生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技能大赛是展示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老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育人理念和教学水平,让学校看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的舞台。
一、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
(一)普及性有待提高
技能大赛的形式基本上都是选拔尖子生优先参加,绝大多数学生与技能大赛无缘。指导教师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大赛,解读大赛,把精力都投入到竞赛队中,无暇顾及大多数不参赛学生。这会造成大赛的参赛选手越来越精英,内容越来越精尖,不参赛的选手会自暴自弃,感觉竞赛和自己无关,这就丧失职业教育的普及性功能,对学生的培养不利。
(二)教师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技能大赛选题是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制定的,紧密联系产业热点,而高职院校中的教师虽然知识理论强、研究能力高,但大多数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对新设备、新技术、新软件的掌握情况也相对滞后,高水平技能型的专业教师偏少,也会对大赛成绩产生影响。
(三)学生的心里素质有待加强
有些学生一听说要参加竞赛,从心里上就会打退堂鼓,这是学生不自信和对自己专业能力不强的表现,学生在参赛的时候,不仅要提升专业技能,还要提升心理素质和交流沟通的能力。[2]
学生心理素质不过关,会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际水平的发挥,例如在赛场上描述自己作品时声音发颤,语句不通顺,临场发挥效果差等,这些都是心理素质不过硬造成的。心理素質差,竞赛也发挥不了真实水平。
二、技能大赛的促进意义
(一)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观念的转变
技能大赛大赛可以增进职业院校的相互了解与交流,有利于各职业院校通过对比找差距,调整自身发展。现在,职业院校的教学虽然采取上机实践考试等形式,但考试也只是停留在基本技能的落实上,考试内容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通过老师指导学生参赛,可以促进老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1)为了能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都会精心挑选技术精湛、经验丰富、职责心强的教师担任大赛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就必须自己先认真地研究、读懂比赛项目,收集资料,研究比赛用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为参赛学生培训辅导与答疑解难,解决操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这一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专业知识提升的过程。[1]
(2)通过指导竞赛,教师可以将教学从理论为主过渡到以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中,课堂上,老师可以将竞赛有关的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中,使所讲课程与实际应用有效结合起来,以动手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认识,真正使学生学到一技之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教师参加技能竞赛,能够将竞赛中获得的经验来组织教学,能积极转变原来陈旧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只有将理论知识同企业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将教学技术应用于创新,实现教学质量和竞赛成绩的双丰收。
(二)技能大赛对课程建设的影响
职业技能大赛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赛项设置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产业热点,及时反映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可以说,大赛已成为产业转型的风向标。通过赛项设置能够感知产业变化,同时通过感知产业变化又反过来调整赛项设置,形成良性循环。
技能大赛的题目设置与企业生产实际和产业热点相贴近,这就要求学校所开课程内容贴近生产实际流程,紧跟社会需求。例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个专业所开设的课程,课程的调整与整合,开设的时间顺序、前后关系是人培方案中的关键问题。解决课程设计的最好方法是校企合作,学校从企业的岗位需求方面对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置,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引入课程设计,使企业的实际工作与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密切联系起来,从不同岗位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出发,以培养技能和创新精神为宗旨,实现学生就业时与企业对接的零距离。
例如:全国大学生艺术设计大赛,整个赛项要求学生从平面类、视频类、动画类、互动类、策划案类等知识点进行广告设计,这些知识点对应的相关课程的讲授应该分软件和分学科进行讲授,让学生对于有关广告设计的知识由浅入深地进行逐渐掌握。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掌握广告设计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大赛过程中可以对内容进行创新设计,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
(三)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综合提升
在技能大赛中参赛选手的成绩是否优秀,指导教师起关键作用。大赛要求学生既要有较深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这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检验,也是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衡量。由于技能大赛涉及的学科知识和操作技能较多,所以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经验。这就迫使教师们要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教师们不仅要学会相关的软件操作,更要自制教程、收集素材、自制练习题库,熟悉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和相关标准。为了使老师们快速掌握新技能,学校一般还要通过外派老师学习、聘请行内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在学校内部进行教学教研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水平,改善新环境下老师的教学适应能力。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所以老师要努力提高己的业务水平,老师只有自己不断的学习,才能提升专业知识,教学手段才能更新,才能跟上学生的知识需求。
(四)技能大赛促进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技能大赛的内容和要求涉及的范围广、难度大,通常会超出正常教学需求,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全面的理论知识,还需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能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全方位指导学生的竞赛,这就促使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双师型队伍的建设,需要一系列实施策略。
(1)每学期派几名专职教师到企业一线或校内顶岗实习,提高专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建立专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培训制度,专职教师每五年必须有半年时间到行业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并将此项内容列入教师考核体系中。[3]
(2)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积极从企业一线引进专业教师。聘请有企业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现场授课,或者担任竞赛的评委,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五)技能大赛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技能大赛是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为了更好地选拔学生参加更高一级别的比赛,各个院校都会不同程度的举办自己内部的技能比赛。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 学生在省赛或国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能客观地反映学校的办学实力,扩大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學校的技能竞赛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
三、结语
参加技能竞赛,可以引领教学改革创新,完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现学生的风采,同时也能鼓舞学生的斗志,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能拓宽学生成长的途径。因此,技能大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还能让老师把赛场的高技能渗透到平时的教育中去,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培养出更专业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宁秋平.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发展影响的反思[J].辽宁高职学报, 2016 (2) :1-2.
[2]袁泓.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6 (15) :385-386.
[3]龚小龙, 王素琴.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J]亚太教育, 2015 (29) :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