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本管理在高职院校会计核算中的实践探讨

2018-01-29张茜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21期
关键词:成本管理会计核算实践

张茜

摘要: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发展个人技能的一个学校,对于想学一门技术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高职院校的成本管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成本应该怎样管理,应该怎样运用到会计核算中具体实践都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成本管理;高职院校;会计核算;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1-0168-02

前言

其实成本管理就是企业对本公司的一切财产状况进行合理有效又规范的管理,合理的管理公司的成本对公司的整体经济水平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是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的重要表现。由此可见,成本管理运用到教育事业上是多么重要,合理规范地对高职院校的财务情况进行管理对提高院校的管理水平大有帮助,对学校的支出和教师的工资管理以及对学生和其贫困家庭的补助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把高职院校的成本运用到会计核算的具体实践中对学校的发展和对学生的培养都有着促进作用,更能科学有效的对学校进行管理。

一、高职院校在成本管理上的欠缺之处

成本管理包含着很多方面,所以肯定会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和一些没有照顾到的地方,所以要及时发现高职院校在成本管理上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1.会计核算方法存在不当之处

当今社会高职院校的不断扩张下,随之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明显,最重要的还是扩张下的院校发展规模和财会管理不足两者的矛盾。例如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革新,很多以前的教育方法和管理体系已经不再适用,高职院校的财务核算体系也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创新,老旧的财务管理体系中,收支不均匀,成本计算的真实性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待解决,缺乏保障数据。

2.会计核算时间不相同

核算时间不同也会对成本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会延误成本核算的准确日期。例如在最新颁布的教育会计计算规定中,明确规范了高等院校的会计核算日期。可是大部分高等院校并没有把这项新规放在眼里,而是置之不理,通常都是将教学安排的日期和院校学生上学的日期作为财务统计和核算的时间完成,这就造成统计期限也不相同。

3.财务成本计数存在虚假现象

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对教育成本的管理都非常粗略,不细致,对于一些购进的教学设备设施的成本没有进行过细致的计算和核实,但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会造成一年的教育成本快速的增长,教育和单位成本也会因为一些原因而增长。在另一层次上,因为高职院校本身的状况不一样,所以投资比例在进行方面也会有很大不同,二者之间无法比较。

4.财务成本内容归类不科学

高职院校在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招揽上比较欠缺,院校对教育总成本的计算方法中所引用的数据不符合要求,教育事业支出和成本支出有着本质区别不能相提并论。例如教育事业中的后勤支出、干部支出和养老金等都不是教育成本的范围之内。所以,这些都不能归于成本内容中去。

二、高职院校应遵守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则

国有国法,家有家法,学校也有校规,无论是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都有相关的规定和原则要去遵守,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核算中也应该遵守相关原则,这样才能更加精准的进行核算,成本管理才不會出错。

1.实际受益原则

高职院校对成本管理时是根据受益目标人群实际上花费的费用进行的,也就是说在核算教育成本时是要依据实际成本计价的。在遵守这项原则的同时应该综合重要性原则,假如有一些不重要的受益目标人群不好区分的话就可以将核算方法简易化。

2.权责发生机制原则

高职院校在进行教育成本管理时所要遵循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这项原则。也就是说这项原则是要求高职院校在进行财务核算的时候不要固执,要懂得随机应变,要灵活运用,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去进行核算,应该按照实时事件或者实际的经济任务进行会计核算。这个原则非常注重权责平等,现在很多的高职院校只是把这项原则作为基础,并没有全方面进行投放使用,所以在一定方面制约了高职院校会计核算的准确度和请准度。所以,要全面贯彻落实权责发生机制原则在高职院校的会计核算中去,把高职院校各个阶段的收入和目前的教育成本进行匹配处理。

3.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相结合

如果高职院校想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的会计核算的请准度,第一步就是要拿到成本管理中核算的结果,继而想好措施对成本进行管理,再而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但是成本管理中核算的结果要按照学校的实际需求作为核算的首要原则,然后通过和院校的所需根本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结合,对院校进行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开支进行成本核算。

4.认清各类费用的范围

首先是对期间费用、资本性支出以及教育事业支出的严格区分为。假如其中的某项支出和学生的培训工作没有关联,那么就不会计人教育成本。第二点就是确保成本费用和收入的比例合理。高等教育作为公益事业的第二类将会随着不断的经营而变得趋于市场化。政府会根据学校需求继续下拨教育资金,但是院校办学的自办权将会一步步增大,高职院校对成本核算一定要处理好例如事业收入、费用补偿和收支等方面的任务。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正规的核算方法。

三、成本管理在高职院校会计核算中的实践应用

发现了问题,遵守过原则,下一步就是具体运用了,下面将讨论一下成本管理在高职院校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实践。

1.管理好合理的成本管理期间

只要是进行会计核算就必须弄明白准确的会计核算期间,只要对高职院校的成本管理期间好好管理,就能够让成本费用逐渐趋于期间化。并且必须明确生产优秀毕业生的成本管理期间。目前高职院校的成本管理会计期间都是事先规定好的,这样对二者的核算期间的有效统一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确立有效的高职院校成本管理对象

只有明确管理对象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在进行成本管理和核算在之前高职院校要确立本身成本管理的对象。对于高职学校来说,主要目的就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可是术业有专攻,每个类别的学生培养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成本花费也是不同的。比如说,理工类专业的学生需要进行模拟实践,做实验就要购进设备,对物质的需求就会很大,所以花费的成本就会相对较高;但是文史类专业的学生,他们不需要做实验,理论知识相对较多,所花费的培养成本就相对较低。所以说,高职院校在进行成本管理之前应对不同管理对象,不同专业的管理对象进行分析和评估,区分管理,这样就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合理有效的分配资金。

3.及时对高职院校的成本费用项目进行记录和归类

高职院校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时尤其重要的一部分。因为高职院校并不是全都是只有利益存在的院校,所以它的收入类型简单明了,易于明白,方便核算。可是,其成本类型关联到高职院校能不能有效运转,所以要合理进行归类管理才能保障院校的有效运转。所以高职院校的财务部门需要对用于院校支出的每笔费用进行审理以确保每项支出成本都与院校的相关规定相符合,这样才可以把它归入表中,不然就要追究当事人或者来补偿。高职院校不仅要对支出的费用记录在案,而且需要要对当时所花费的费用进行管理和归类。

因此高职院校要在平常的工作当中确立全面的原始记录,恢复全方面的物资材料的收发领用制度和价值流转方法,采用科学有效的成本归类方法在核算成本中,以此提高核算教育成本的水平和质量。

4.明确高职院校的管理项目

社会的不断更替,制度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高职院校在成本管理内容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项目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就是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教育培训中所用到的重要内容。建立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的主要目的就是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活动提供有利信息供其参考,对其中的教育成本管理的利弊提供有力的帮助,同时提高教育活动中的资金使用效率。按新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职院校各项事业支出可分为五大类: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教育教学支出。可是,这种归类和核算成本的对应关系不是特别显现,假如进行成本核算的话不能只依靠这五类,因为不能满足成本核算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类别和成本项目的对应关系,按照自身需要合适的进行增减,院校需要明确各个项目的核算的支出内容,以此来提高各个项目核算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5.准确分析成本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准确分析每一期的教育成本报表结果进行对比,找出不同和差异,进一步优化管理,分析本期与上期的不同帮助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这样做可以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承担相关的责任,以此作为成本考核的依据。经过分析成本能够进一步找到学校成本管理的问题所在,对一些收益成本较低的项目寻找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具体实施,提升教育资金的用处,合理使用,最大化的实现其经济效益,提到教学质量水平和成本管理水平。

四、结语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为我国培养优秀合格的技术型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让学生们不再为学业感到有所压力,是人生的另一种选择。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动我们教育经济的有力展开。所以对高职院校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明确成本管理對象在会计审核中的实践与运用都是至关重要的,成本管理在会计审核中的重要性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合理有效的对教育成本进行管理才能为我国提供教育事业上的人才,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发展做铺垫,提升教育事业发展的实力。

猜你喜欢

成本管理会计核算实践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