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18-01-29黄瑶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自主学习语文教学

黄瑶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有:学习预习方法、关注情境创设、调动学生质疑、倡导多读感悟、组织讨论交流、重视激励评价等六个方面。

关键词:自主学习 语文教学 情境创设 探究精神

叶圣陶说过:学生想要学好语文就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课堂是学生充分自我展示和发展的舞台。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讨论和围绕关键点的交流来表达独立意见。加强学生语文自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掌握知识,发展实践能力,改变我们熟悉的过去,“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和“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师应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认真学习新的学习方法。在这一点上,笔者总结了语文教学实践的以下几点:

一、学会预习方法,创造自主学习气氛

学生预习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预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编辑者环绕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优良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创造了多种“预习”内容,要求我们的教师充分利用“预习”教材。组织学习前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纵观教科书中的“预习”,其特点之一是可操作性,有划重点句、难句、圈词、记笔记、想内容等操作形式。这些操作的要求都渗透到学习方法的指导中,但学生不容易独立总结发现和自学,教师就要在加强改进操作的过程中将学法突出并完整之后才能让学生获取。操作的强化和改进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使操作有具体的步骤;二是操作要可以检测。

二、注重情境创设,激发积极参与意识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启发智慧、开展能力、培养情感、传授知识、提高审美能力等多种功能。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在价值观、知识、情感、能力、态度、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将情感融入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融洽美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潜在的学科意识。

首先,教师要激励学生根据教材的难点、重点和特点,探索心理,设计情境。第二,创设的情境应该是全面、持续、有效的,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三,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凭借所创设的情境,利用情境。

三、调动学生质疑,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古人说:“学贵多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才会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去解决。也就是说学习中会有疑问,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和激发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问,注意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认真探索。那么,从何思起?怎样思呢?

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自身的思维训练因素,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文章的内容、文章重点之处、从句子的表达方式、从文章矛盾之中、从联系之处、结合课后思考题、对字词的音、形、义和课题之处等方面存疑;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写作技巧、作者的观点甚至标点符号存在质疑。讓学生自己读书,提出问题,进行自主探索,然后通过互相探讨解决问题。教师想要做到教学十分积极有效的效果,教师就要真正做到不断提出学生的问题并作为教学起点,直到学生把不断的解决问题当做成功的方向。

四、提倡多读感悟,进行自主阅读获取

阅读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不能通过教师简单的言语就能转达并强加给学生的东西,”只有通过反复诵读,从诵读时表情的喜怒哀乐中体会情感,语气的缓急轻重,声调的高低起伏、停顿转折,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主地进行阅读。

五、组织讨论交流,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明代学者顾炎武说过:“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讨论式合作学习与交流式合作学习能最大程度地调整学生的积极性,在互动、互补、相互促进的学习过程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信息将以大容量、高频率增长。在组织学生交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几点:1.小组讨论形式要多样化 。2.合作方式要注意及时调整。3.灵活组织分层次合作学习 。

六、注重激励评价,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心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想要达成这一理念,教师必须相信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更要学会对每一位学生欣赏或赞赏,哪怕学生所取得成绩是极其微小的、学生质疑教科书和超越自我、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和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都要对其提出赞赏。尤其是对于学习后进的学生,在学习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尽一切可能积极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度过困难,但决不能包办代替。教师应该在学生遇到学习中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的时候,用亲切的话语、赞赏的眼神和满意的微笑鼓励学生,让学生为自己骄傲,充满自信。

总之,教师应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自身人生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真诚地将学生置于教育的主体地位。努力做好“教是为了不教”,它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的学习,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全面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自主学习语文教学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