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

2018-01-29徐涛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21期
关键词:资源环境生态文明承载力

徐涛

摘要:生态文明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的健康模式,它能够让生活更加美好,它的合理存在能够延长生活环境的有限生命。在生活中,追求利益的同时还要兼顾生态环境的建设,要发展生态文明就要两者兼得,用科学的方案创造财富,用循环的经济模式保持环境的优势,让特有的自然景观可以长期共存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要列入经济发展的规划中,要让社会的进步是伴随着无污染的环境中生长的,要将规章制度充分体现生态的重要性,时而进行补充来保证社会在环境的承载下能够发挥的最大作用,要让社会的发展小于环境的范围,合理利用环境带给我们的财富。

关键词:生态文明;资源环境;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1-0022-01

一、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重要依据

为贯彻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顺应提出的新形势下的策略,对社会大环境的建设应从多方面考虑,无论是人们生活的方式还是我们生活在哪种领导下的社会中,都要考虑将资源环境放在首位,让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决定发展的方向并如何做到利益最大化。近些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所以为了保证人们的生活不受影响,经济等状态持续问题,从跟本上进行了保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针对社会的现象进行规划,明确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对这个标准也进行了一定的考察和研究,及时对现环境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

二、上层建筑应将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基础性因素

大自然可以给我们创造财富也可以毁掉现已拥有的,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在根本上杜绝人类毁坏环境的行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带动大家在追求利益为目标时将保护环境放在第一位,要有一个承载的底线。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本约束条件,在问题中抓重点难点,考虑大局并制定解决方案,方案也要多方位多角度,在分析之后让规则统一化,在环境的危害上能够用经济化的手段进行解决,弥补有限空间中所存在的问题。将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活环境的保护、自给自足的模式等进行约束性的改变,让其与城市相符合,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这些方式的转变和限制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在群众中有自律的意识,做事考虑环境所承受的壓力,在政府的领导下也要带领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并时刻预防人们的违规行为并以制止,合理规划城市的区域布局,建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的协调机制,以确保规划的实行。

三、提升对资源环境承载力中科学问题的认识水平及应用能力

从古至今,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处于敬畏之心的,但是有时人类会因为某些利益的驱使对环境进行破坏,但始终不变的是人类对环境的认识是一直持续的,并未停止过。然而,在时代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复杂的形势也让环境成为难以攻克的课题。我们在不断探索新途径,解决环境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尽管在科技发达的现今,环境问题并不是能够用科技能够彻底解决的。我们要确定的是自然环境的整体提升和保持良好的环境需要人们的认识,在科技的支撑下,研究出符合现阶段发展的保护环境的方案,同时还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探讨人类与自然长期共存中产生的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要集合于各大理论将环境认识深化,以环境问题为基本原则,对地区分片管理,针对地域特质形成针对性的方案,形成一个星状网络,统一进行管理。

四、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坚守的“底线”,它所能够带来的效益远远大于人类自身创造的,就像石油,煤矿等都是一些自然资源,通过长期的积累而来,这些天然的资源能够让人类的生活迈入一个新阶层,当然如果不加以把握,没有一个约束性,那么这种毫无节制的开采等会引发更多想不到的自然灾害,等到那个时候在后悔是来不及的,所以现在生产时要以保障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落实的标准。在狭小的空间里发挥最大的能力,尽快研究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技术流程和技术方法,通过区域的土壤、气候等特质划分不同种类的红线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整体细化,将部分分类管理。

五、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

先天的优势是我们拥有的财富,而这种财富仅仅是基础,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再利用,而这种利用形式就要有一个可持续的目标,确保长期的发展,对环境问题进行监控。人类在做出决策时往往考虑不周全,所以出现问题时才会看到决策中的不足,在此情况下,要建立一个不同类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时评估及时整改及时预测。人类从事的活动多种多样,要将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拆分细化,分析导致环境恶化的原因,寻找解决途径,用科学的技术实践的真知检测环境的承载力。

六、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有些自然资源因为会得到金钱等物质的诱惑,很多人违法进行开采,面对这种不合理使用,要对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即将它国家化,对它进行统一的严格管理,适时进行使用,宏观调控因市场的变化而对它进行适当放宽使用的准则。将可替代资源进行研发,在必要时对资源进行利用,形成一个有效的产业链维持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保障的同时环境也得到了应有的保护。原来使用资源都是无偿的,那时还未曾察觉资源的有限,所以要逐步实行有偿的使用,保证资源真正的用之不竭。

综上所述,遵循生态文明理念,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可控范围内弱化环境的风险,体现的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作用。我国的发展正处于这个节骨眼上,要切实将环境问题纳入其中,将资源共享、环境的优劣等相互联系起来,将利益与生态环境挂钩,只有环境优化了,产生的收益才会越来越多,同时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资源环境生态文明承载力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CFRP-PC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研究
基于大学生视角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行动
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耐火钢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和承载力
潜艇极限承载力计算与分析
对受压加劲板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的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