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间分离家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2018-01-29王鑫
王鑫
摘要:文章从社会学视角引入空间的概念,把家庭社会问题放到空间的研究框架下,分析了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农村空间分离家庭的形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以及家庭功能的缺失,重点论述了农村空间分离家庭对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对于农村空间分离家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空间分离家庭;留守儿童;
教育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家庭结构的变动及其变动趋势已经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农民进城打工,家庭成员分离,农村空间分离家庭形成。随之而然,对于空间分离家庭的留守儿童如何进行教育的问题也更加凸显出来。
一、对于农村空间分离家庭的理解
(一)对于家庭的理解
社会学孙本文認为通常所谓家庭,是指夫妇子女等亲属所结合之团体而言。本文把空间概念引入家庭,在空间的视角上来审视家庭,试图通过空间上的同一与分离来透视中国一种特殊家庭结构的特点。
(二)农村空间分离家庭的形成
1、改革开放以前——制度安排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空间分离的家庭主要出现在城市,在农村并没有这种情况出现。生活在二元体制下的农民以农业为主,和城市居民不同。
2、改革开放以后——理性选择
改革开放以后,城市中空间分离的家庭在规模上相对较少。对于农村来讲,家庭成员的空间位置因为农民的外出打工而产生了分离,形成了空间分离的家庭。本文把研究重点放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方面。
二、农村空间分离家庭对儿童的影响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这一特殊群体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也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的缺失
1、养育功能的缺失
家庭的主要功能包括父母对孩子的养育,还包括为其成员提供爱和感情。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爱和感情对于儿童来说非常重要,一个缺乏亲情关怀的孩子,其身体、智力、情感的成长以及社会发展都会受到损害。
2、教育功能的缺失
教育有五个主要的社会功能:社会化、社会控制、筛选和分配、对外来人员的同化作用以及社会革新和变迁。农村留守儿童处在人生的发育期和成长期,由于受教育水平和环境的影响导致教育功能的缺失。
3、社会化功能的缺失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社会化始于家庭,家庭是承担社会化任务的理想场所。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家庭中的长辈通常为祖辈或父亲母亲中的一人,显得缺乏活力和朝气。
三、农村空间分离家庭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
农村空间分离家庭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体现在家庭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效果等方面。
(一)家庭教育弱化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回家次数少,使孩子失去了对父母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祖辈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大,存在着沟通障碍,致使部分儿童养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习惯。
(二)思想道德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怀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三)心理健康教育不足
未成年人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家庭结构不完整的条件下,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对心灵关怀的渴求得不到满足,一些不良情绪如失落、担忧等长期得不到排解,便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四)学习效果不好
父母离家进城后,留守儿童在学习和接受教育上处于无人看管的境地。近年来,农村学校教育在国家的重视下的确有了较大改观。但是,家长过分依赖学校,重智轻德,重身轻心。
四、农村空间分离家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农村空间分离家庭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大部分都是消极的,我们应该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积极思考对策。
(一)提升父母责任感
父母在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他人无法取代的。父母在考虑外出务工、经商时,应尽可能地留下一方在家照顾孩子。这样可以比较充分地注意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身心发展变化的规律。
(二)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要改变教育理念,努力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师资力量,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工作积极性。教师是孩子的第二任父母,教师应该给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况多一些关注。
(三)重视社区教育
广大社会工作者可以在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社会教育基地,培养孩子自信、自强和合作的人生态度,给留守儿童以生活、心理及学习上更多的关爱。
1、多开展活动
社区应该联合学校多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提升孩子与人沟通、适应社会的能力。
2、举办家长学校
社区可以利用农闲和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在各地农村举办家长学校,以提高留守儿童家长或代理家长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
3、净化“环境”
社区应该做好自身辖区的环境净化工作,取缔学校周边不健康的网吧等娱乐场所,有利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提升政府政策和法律层面支持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逐步拆除城乡壁垒,给予流动农民市民待遇,保护流动农民的权益。留守儿童的大量产生和存在,是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就业、教育、保障等体制的产物。
2、加强监管
各地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政策实施过程的监督,从根本上改善流动儿童在城市学校就学的社会政策环境,建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健全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监护体系。
3、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保证农村打工子女在城市不但有学上,而且上好学。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以政策法规为依据,各政府部门齐抓共管。
4、加强媒体宣传
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引起全社会关注,加深社会力量帮助儿童的参与程度。加强社会各方面和各层次人士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共同解决。
5、调整教育发展战略
为达到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政府要提供科学的思路和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去实施农村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扩大农民工子女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发展途径。
6、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
城市化的道路不是单一的,在一些经济不发达、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好出路。
五、关于农村空间分离家庭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反思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们要正视现状,积极加强家庭、学校以及社区、政府的监管,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进行综合研究,展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全景,研究方法要多样化,研究的主体要多元化。总之,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去关注农村空间分离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这个问题具有长远性和现实性,尤其对于研究者来说,研究农村空间分离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能停滞不前,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强.《关于“农民工”家庭模式问题的研究》.《浙江学刊》,1996年,01期.
[2]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叶敬忠.《关注留守儿童 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9月.
[4]潘允康.《家庭社会学》.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2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