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思政”的现状与探讨

2018-01-29杨镒泽

考试周刊 2017年57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教学

摘 要:“互联网+”作为当前网络社会热点词汇,不仅仅对社会有重大意义,同时与高校思政教学相结合方面也有重大意义。在“互联网+”的新时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寻求新发展。而高校思政教育作为教育人才的重要部分,也必须与时俱进,借助互联网的新兴技术,转换思维,在思政教育模式中寻求创新。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反思、对“互联网+”的思政模式提出时代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教学

高校思政课是高校学子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一科必不可少的公共必修课,是培养当代高校学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方式和方法。传统思政课的课堂由于过度注重说教而使得课堂氛围乏味枯燥;课堂教学只关注于表面,可操作性不强;考核学生学习状况的方式机械单一,很难直观地表现出大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教师课堂氛围难以维持,学生上课表现不尽如人意,使得思政课陷入了窘境,于是乎便形成了教师课堂上的照本宣科,课堂下的学生困意四起。如何发挥思政课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应该怎样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并且能够深入他们的内心?这些都是当今大学校园思政课教学与创新改良过程中亟须沟通解决的要点。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变成了思想观点的交流平台、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以及热门信息的集散地。由于网络快速的传播和极强的冲击,时刻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念、道德立场、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同时也促使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也使思政理论教学的复杂性和难度增加了。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使得“互联网+”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高校教师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创新教育方法,不断地改革促进当下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理念,在维持主旋律的节奏下,使思政课焕发新的生机。

一、 “互联网+思政”的现状分析

1. 对学生意识的增强

在以往思政课的教学中,通常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难以体现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地位。高校教育者生拉硬扯地对思想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进行填鸭式灌输,造成了学生们的集体厌恶以及敬而远之,而网络新媒体则流行于高校学生群体之中,传统的僵化的教育教学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在网络新媒体技术下,师生可以一同自行使用电脑,实时实地共享网络信息资源,通过课堂老师的设计与网络平台的结合下的思想政治理论,学生们可以就任意一主题在公共平台上讨论沟通,教师再通过网络对学生们的讨论进行概括和归纳。基于網络新媒体可以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创新型课堂教育模式,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教学,提高其参与的主动性,给他们提供了展现个性与活力的舞台。

2. 对教学内容的丰富

思政课受到教材篇幅、学课时以及获取信息渠道的制约,因此其传统课堂教学内容有着明显的局限性,课堂教学氛围乏味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显得十分被动且不自愿。国家和社会在不同领域、不同范围发生的热点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巨大信息资源挖掘出来。学生的学习资源不再局限于课本,教师将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教学之中,而且以前认为难度较大的问题能够得到自行解决。

3. 对随堂教学的激发

思政课教师必须用心改进教学,才能使单一乏味的课堂和注重表面的课程变得有趣生动起来。教学过程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是传统的教育观念,而现在,教师的教学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教师变成了传播思想的导师。教师也逐渐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他们从由简单地讲解教材内容转变为深层次剖析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

二、 “互联网+思政”的路径探讨

1. 师生沟通与网络新媒体平台

如何筛选并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构建一个交互性强、可有效实施的思政课网络教育平台,提高当代高校学子参与思政教育的自觉主动性,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另外,由于网络某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也对思政课教育造成了负面冲击影响。因此高校亟须严格监督并拿出有效手段,改善校园网络环境,过滤净化网络信息,提高高校网络信息服务能力。

2. 多层教育体系的建立

95后的大学生获取知识、接受信息的方式由于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发生极大的改变。我们应该了解并把握其发生的变化,通过网络新媒体技术改革创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建立起课堂教学、互联网在线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3. 体系保障与制度建设

国家体系与制度保障对于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也十分重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高校应重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倡导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新手段,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

当代高校应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观念为起点,充分把握网络发展新形势,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须性和重要性,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创新型改革,构建一个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网络新平台。

三、 总结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互联网+”作为时代特色,加大网络在当今时代背景中思政课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之必要,反映出以学为本观念对传统教学理念提出的重大挑战。思政课结构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下形成新结构与体系,教学实现辩证统一。期愿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使高校思政教育更加灵活,更受学生喜爱。

作者简介:

杨镒泽,陕西省西安市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政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