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的形式及作用初探

2018-01-29安华锋

考试周刊 2017年57期
关键词:活动教学道德与法治形式

摘 要:2016年秋季开学,思想品德改为“道德与法治”。通观新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会发现教材中有形式多样的活动设计,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自我发展,自我教育,增进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新教材呈现的“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特点,为活动教学的实践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初步展开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的形式及作用探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形式;作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的需求。”活动教学是将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探索活动,它体现了新课标“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理念,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走进了道德与法治课程。

一、 时事播报——关注社会、勇担责任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多为学生提供观察、体验社会生活的条件,时事播报就为学生观察社会提供了一扇窗,活动设计如下:

第一步:学生恰当选材。学生通过每天收看《新闻联播》、《今日说法》、报纸、杂志或电子阅读等方式搜集素材,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有教育意义或者触动内心、值得反思的话题,并对新闻事件做言简意赅的整理。

第二步:教师点评指导。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每堂课轮流一位同学播报,播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发表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学生发言结束,教师把学生的播报内容与教材文本结合起来,做归纳点评。

第三步:表彰奖励先进。为培养学生收看新闻的习惯,练就一双“新闻眼”,从选材恰当、仪表端庄、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评价客观等几个方面作为参考,表彰奖励新闻播报先进同学,激发学生的播报热情,提高播报质量。

时事热点问题贴近生活实际,时代特色鲜明,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开展时事播报,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时政素材,提高了分析、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课堂辩论——明辨是非、換位思考

课堂围绕一个热点话题展开辩论,既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又在辩论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组织课堂辩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精心设计、选择辩题。辩题可根据教材单元主题设计,也可依据课时内容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经验、选择有争议的话题或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

2. 合理分组、人人参与。分组方式不拘一格,可以先征求学生意见,自愿报名分成正方和反方两个大组,也可以按男女性别分组,或者根据辩题随机展开辩论,重在调动全班学生积极参与。

3. 把握方向、把控节奏。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如果遇到了新问题,教师要适时点拨,让学生明确研究问题的方向、方法;对偏离主题的辩论,要及时拨正,把控好辩论的时间、节奏并及时进行准确到位的总结。

三、 多媒体资源——身临其境、激发想象

丰富的多媒体教育资源,有助于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能力的局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带来全新的内涵和面貌。教学实践中引入多媒体资源的形式主要有:

1. 视频资料的播放

视频资料的播放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具体真实的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恰当地使用视频资料,深化教育主题,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2. 寓言故事的引入

根据课程内容,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故事、寓言等方面的多媒体资源让知识的呈现方式直观、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增趣,易于接受与记忆,还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

3. 主题漫画的运用

时政漫画具有诙谐幽默,针砭时弊的特点,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既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 小品表演——诙谐幽默、乐于参与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不仅喜欢看,还乐于参与。

以上活动的范围都在课堂上,课内外结合的或在课内进行又需在课外提升的活动也有多种形式。

五、 第二课堂——整合资源、深化德育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方向性原则。学校是学生每天生活学习的地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观察行为表现,理论联系实际,选择相关的学校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除此之外,学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道德与法治的第二课堂。每学期学校团支部、学生处依据德育工作计划开展的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珍爱生命教育、文明礼貌、孝亲敬长教育、禁毒宣传等主题活动,举办的食品卫生安全、心理健康、法制教育等专题讲座,组织的“爱祖国,爱家乡”演讲比赛、丝路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为课程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每周的主题班会、升旗仪式主题演讲、安全教育等活动都能与道德与法治找到恰当的链接点。

六、 开展社会实践,挖掘乡土资源——走进社会、综合提升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教育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社会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架起学校与社会沟通协作的桥梁,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成长,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

我们的家乡——嘉峪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游览悬壁长城、长城博物馆、魏晋墓壁画、关城文物景区等名胜古迹,让学生了解长城文化与丝路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参观城市博物馆、工业园区、大学城等单位,让学生知道钢城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为家乡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自豪,增强了建设家乡、让家乡的明天更美好的信心;聆听道德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报告,自觉践行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活动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开展与创新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除了要运用好教材外,还要充分挖掘有利于本课程教学的校内和校外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教育资源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简介:

安华锋,甘肃省嘉峪关市第四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活动教学道德与法治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活动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析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英语教学中的“活动教学”研究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