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四重视”
2018-01-29范炳荣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本文从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合作交流的能力、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对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了论述。
关键词:自主学习;兴趣;问题意识;合作交流;学习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起到减负增效的作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 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不竭的源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浓厚的数学兴趣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发掘教材蕴含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创设情境,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愉快地探索知识。
例如教学“倒数”的概念之前,先写一个等式14×( )=5×( )=56×( )=97×( )=1,让学生填空,看谁能一口气直接说出答案,学生很难一下子找到窍门,而老师一下子就写出了答案。然后,再请学生出类似的题目,老师又很轻松地写出了答案。学生自然比较惊奇,急切地想解开奥秘。这时,老师告诉学生解答这类题目的“诀窍”就是运用“倒数”知识,这个倒数知识,就是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一下子提高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激起了学生想探求知识奥秘的欲望,让他们自主参与探究,最终完成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二、 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善于提问的学生,一定是一个思维活跃的学生。问题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学生保持不断探索的动力。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努力营造氛围,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参与自主学习。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我给每个学生三张大小一样的纸,让他们用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出12、24、48这三个分数,启发学生:“你们在表示阴影部分时发现什么?”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很自然地提出:三个分数各不相同,但所表示的大小为什么一样呢?更聪明的学生就会提出:怎么样的分数才会相等呢?这时学生就会在问题的驱动之下,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最后,学生自己得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就是创设了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形成一种想自主解决问题的强大动力。
三、 重视合作交流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总体目标中指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合作交流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能把片面的、支离破碎的结论,渐渐完善起来。同时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我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拼摆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他们通过讨论、操作,各小组都用自己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同学们在交流中学会了知识,在交流中看到可以用很多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但许多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
四、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指导学生学习必须教给他学习的方法,有了方法学生就能自主学习。这就如同打猎,吃光了仍会挨饿,如果教给他打猎的方法,他就不会挨饿了。古人讲“授之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则可解决一生之求”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教學中要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胜利进行。
1. 学会阅读。教会学生阅读课本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材,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边看书边理解边动笔,划出重点内容,并对疑难问题进行标注。
2. 学会“说”。语言是思维的窗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敢想敢说,在观察的基础上说,在思考的基础上说,从简单的说到有理有据地说,不断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3. 学会操作。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都是借助操作活动的。可以说儿童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有位教育家说过:“智慧出在人的手指尖上。”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会操作,要让学生先明确操作目的和要求,接着要对操作过程进行指导,最后要引导他们在操作时要同观察、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操作活动的作用,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
4. 学会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思考的学问。赞科夫有一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欣.让学生享受“快乐的数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03):44.
[2]马英.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学周刊,2012,(17):181.
作者简介:
范炳荣,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城关东区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