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学生一片自主的天空

2018-01-29蔡美香

考试周刊 2017年58期
关键词:总长算式数学

摘 要:新课标实施,数学教材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更为彰显。每册教材通过“数学广角”来进一步渗透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我以“学生自主发展”教学理论为指导,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努力改变“重知轻能”,“重教轻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思维。

关键词:

自主;数学思想;数学理论

一、 学生自主做题(在尝试中,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一) 创设简单易懂的生活原型,让数学贴近生活

师:请同学们伸出一只手,看一看,2根手指之间有一个空,那3根手指之间有几个空?(2个空)4根呢?5根呢?

师:在这个游戏中蕴藏了一个数学知识,就是今天我要学习的“植树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的活动。”要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上应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尝试,自我探究。

(二) 让学生尝试做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觉得应让学生养成一种思索的习惯,即在面对新的问题时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思考这个问题.

问题出示: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猜一猜他们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在第一次教学时就出现了糟糕的场景:三分之二的学生处于迷茫与无从下手的状态,一部分学生顿着笔,纸上一片空白,有些写到一半,再无头绪……我有些无语。心里有一个疑问:

面对稍具挑战性的问题,学生自主做题的能力就真的那么弱吗?

课后反思到一个问题,试想学生还不曾读懂题意,让他们如何思考?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面对生疏的问题时,教师仅让学生读完一遍题目后就匆忙自主做题,看似是高估了学生的读题能力,其实是高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第二次课上这一环节中,学生读完题后,我特别引导学生对“一边”“每隔5米”“两端都栽”这些词语的理解。学生对题中的信息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后,我巡视一周,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纸上都有了结果,有算式的、画图的,可谓方法多样化,可见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堂中了。

二、 学生自由地说(突显学生自主的课堂)

所谓学生自由地说其实也就是指学生在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班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通过互相补充、修改,促使各种见解、观点意见趋于丰富、全面与完善。

在反馈过程中,学生解决方法多样,总体可分两类,第一类是列算式,集中在以下三种情况:

生1:20÷5+1=5(棵)

理由:因为总长是20米,每隔5米种一棵,那么总长可以平均分成4段,先种4棵,这样的话还有一端没种因此还要再加一棵。

生2:20÷5=4(棵)

理由:总长20米,每隔5米种一棵,只要算出总长平均分成了几段,就是要种几棵树。

生3:20÷5+2=6(棵)

理由:总长20米,每隔5米种一棵,我也先算出总长平均分成了几段,段数是马路中间栽的棵数,但因为两端都要栽,最后再加首尾2棵树,总共是6棵树。

到底哪个是正确的算式?学生心中有个大大的问号。

此时学生可能期望我站出来“判断是非”,但我没有对此作任何评价或解释,而是请用作图法的学生来分享他们的意见。当学生向教师“求救无应”时,更会用心去倾听同学们的争辩和思考其中的问题所在,从而解决心中的疑问。

因为我认为在学生自主的课堂内,首先应培养学生用心倾听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展示第二类解决方法:作图法

我分别投影展示学生的图画,并分别请这些同学介绍一下他们是怎么画的,画的过程有些不一樣,但表现形式一样,大同小异:

学生激情高涨地交流展示他们各自“成果”的环节,是一个让多少教师感觉“幸福”的时刻,也可能只有在这样自主的课堂内才能找到这样的感觉吧。作为教师的我在这个时候最想做的就是当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倾听着他们的“奇思怪想”,思维的碰撞在这一刻淋漓尽现,同时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

三、 教师智慧地讲

(一) 在发现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的“奇思妙想”给课堂提供了很多的现成资源,现要通过教师智慧地引领,让学生能通过联系与沟通,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师:对啊,刚才两个同学通过画图就很清楚地表示了这道题的结果应该是5棵。在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除了用算式的方法,画图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它形象、直观、简便,以后我们碰到难题也可以用画图方法尝试着去解决。

20除以5表示4段,一段种一棵,将一段与一棵树合起来看成一份,那么4段总共是种4棵树,这时还有一端未种,还要再加1.(见上图)

(二) 在求异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如果再追加几个问题:如果不加1就成了怎么样的栽树情况?如果要两端都不种又该怎么解决?学生通过举一反三,就可以轻松地了解栽树的三种情况。

任何一个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都是一次极富挑战、极具魅力的数学探究之旅。在这一过程中,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技能的提高,数学思想的熏陶,数学活动经验的建立都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悄悄地发生。而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经常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作者简介:蔡美香,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endprint

猜你喜欢

总长算式数学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2015 年我国城轨交通线路概况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大跨悬索桥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