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目前高校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8-01-29桑琴

教育界·下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就业形势教师角色课程改革

桑琴

【摘要】人才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而高校又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文章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出五种制约高校培养人才以及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提出只有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质量当作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最终才能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浪潮中站稳脚跟。

【关键词】德行教育;教师角色;课程改革;消费主义价值观;就业形势

数日前看到一专栏探讨我国的大学教育危机,封面的标题很刺目:“大学怎么办?”这强烈激发了我的共鸣。社会日新月异,高校的发展也如火如荼,但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国的大学课堂还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适应社会的智慧。大学是什么?英国思想家罗素认为,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更不只是知识汇聚之地,念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理性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念大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智慧。

纵观中国的大学教育,从家长到孩子,他们最为关注的似乎都是那张文凭。直至今天,更有甚者,大学成为他们享受生活的场所。中国的父母更在意的是大学的名气或就业率,而忽略了孩子真正的兴趣、理想。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混日子”的学生,他们身上没有年轻人该有的朝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态度很懒散,也非常随意,因为他们有觉得足够的理由:是爸妈让我来读这个专业的。大学还存在着这样一个特殊的小群体——出国群。出国并不特殊,特殊之处在于他们之中很多是在国内高校“混不下去”,从而凭借富裕的家庭条件出国去拿文凭。

那么,目前高校的发展到底存在哪些困境呢?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当前高校德行教育的发展力度还远远不够

不管在什么阶段,思想品德教育都是决定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是从小学到大学,思想品德教育并没有随着学历的变高而达到它应有的深度。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也带来了茫然无所适从的紧张情绪和迷失感。社会发展转型期的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使高校内、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上信息全球化、多元文化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冲击,引发了诸多教育问题,尤其是德行教育方面的危机。德行教育危机的出现,使得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和困难。而薄弱的德行教育环节,导致辍学、逃学、休学、退学、出走、滋事、自杀等,成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在与学生交谈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都承认自己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迷茫、困惑、焦虑、失落、压抑、缺乏自信等,甚至有些学生完全感受不到努力的意义。

社会发展急需大批高层次的知识分子、人才,这也造就了大学的海量扩招。然而扩招并没有带来人才成正比的上涨。很多学生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对读书并没有兴趣,而部分教师也顺着这个导向在教授学生。这个以市场动态为指挥棒的教育风气造成了高校德行教育的严重不足,所开设的相关德行教育方面的课程如同虚设,最终所导致的后果就是绝大部分学生对物质过度追求,他们的兴趣只是如何找个好赚钱的工作,而几乎难以感受到他们对理想精神的追求。德行教育供给的不足,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出现诸多问题,造成了当前高校学生价值观普遍薄弱的现状,也造成了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

二、当前高校教师角色定位存在局限

作为高等人才培养的集训地,高校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自古以来,社会对“师”的认可与重视都是深入人心的。大学课堂有别于中小学课堂, 教师所面临的是身心成熟的大学生,也是思想最易动荡的年轻人,他们极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因此,大学课堂的教师不应该只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还应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导者。他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需要投入心血去指引学生树立积极的生命态度,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及完善个人的健康审美认知能力等。 但是在今天的高校校园,很大一部分教师采用的是“铃声模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门课结束,教师能够叫得出的学生的名字甚至不超过十个,而部分学生甚至连教师的姓氏都不知道。我们知道,高校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才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 钻研专业兴趣及提升个人人文素养等方面更有效率,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精神状态与内心世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授课的方式方法和情感方面的真切投入。如果没有真实的情感投入,缺乏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关爱与引导的话,那么学生就很难真正拥有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 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改革过于频繁,缺乏持续性

为了实现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基本目标,课程改革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手段。特别是对于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与建设,各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核心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获得終身受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等。但是,近几年的课程改革效果并不明显,反而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一些负效应,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课程变动太过频繁。例如我校某门专业主干课程,连续四年的学时数、实验数、上机数都不一致,并且差异很大。不仅如此,授课学期也在来回变动。这样导致的后果很明显:任课教师无法完全跟上这种变化,从而也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为了与社会发展的节奏步调一致,课程大纲里的授课内容也作了相应调整,但是这个改变只是体现在表面上,很多教师仍然遵循习惯,按照老思路在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四、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过于深远

在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下,当代中国在许多方面已经呈现出显著的消费社会特征。消费能力与消费内容正在逐渐成为人们社会地位与声望的评价依据,越来越多的人在这种无形的引导下自觉不自觉地加入追逐品牌和符号的热潮之中。现今的大学生也成为这个潮流中不可忽视的大军。

在高校中,通过消费来彰显个人身份和地位的思潮已经严重左右了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炫耀型消费、攀比型消费的普遍存在,导致在大学生中间出现一些因贫富差距而形成的朋友圈,往往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会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感,条件比较差的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会因此而感到压力与自卑。在这种氛围中,一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误导,甚至变得扭曲,更严重地可能会引发犯罪行为。很多教师也没有避免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强大冲击,教师一贯秉持的“师”“范”作风受到严重挑战。社会以收入高低来衡量职业甚至个人地位、能力,这种观念使教师在追求事业与提升学识方面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部分教师难抵眼前利益的诱惑,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金钱的追求中,而脚下的三尺讲台却堆积了厚厚的尘土,仅仅成为“提交基本任务清单的地方”。教材复印版的课件授课模式使课堂成为学生玩手机、聊天、打瞌睡的场所。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也大大降低了教师的自身价值。endprint

五、就业形势的不稳定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接轨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在的这些不稳定因素使学生的心理受到很大冲击,他们对未来没有了方向,感觉到迷茫、困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努力或努力会不会有结果。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学和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思想在学生中遍布开来。对于那些还在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真也仅仅表现在试卷的分数上,没有真正从理解、兴趣方面去学习知识。就业形势的严峻让他们不知所措,未经社会风雨洗礼的稚嫩心灵没有因为困难而激发出斗志,反而受身边环境所影响,变得消极,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与热情。

社会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都与教育质量息息相关。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工厂”,高校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全方位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已经告诉我们:教育地位的凸显,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优质发展可大大推进一个国家的各项发展进程,从而引领社会经济飞速向前发展。因此,当今中国的高等教育既要面向现代化建设,又要抓住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机遇。那么如何来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呢?

学生和教师是高校教育协调、健康发展的两个重要主体,这两个主体的发展质量、创造性的激发程度,都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成败。教师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首先必须确保自身的素质。高校的协调发展需要依靠每一位教师,所有的教学改革都要着眼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学资源的优化也要充分考虑满足教师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第一步是要花大力氣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这样对学生的培养才有了最根本的保证。同时,在高校教育中,应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大力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他们处理事情的综合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管什么类型的高校,只有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质量当作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最终才能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浪潮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陶杰.大学教育的灯火楼台[J].南风窗,2009(15):95.

[2]魏莉.高校德性教育危机及其应对策略[J].时代教育,2013(07):44-45.

[3]李友广.论教师角色在当代高校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及意义——以上博简《孔子诗论》为参照对象[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37-39.

[4]马莹.消费主义价值观与中国高校教育危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5):16-18.

[5]程昌.高等教育第三类模式——美国实用型高等教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6]黄慧娟.关于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初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形势教师角色课程改革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与对策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