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驱动力量分析研究

2018-01-29高詹

新一代 2017年13期
关键词:辐射驱动力

高詹

摘 要:驱动力量构建是国家中心城市发挥集聚和辐射能力的关键。本文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分析了郑州中心城市建设中存在政府主导的增长目标偏好、城市生产的内外部不经济、城市生产的不稳定性、城市空间绩效的低效化等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驱动力量包括要素组合质量、知识程度提高、资源重新配置和集聚规模经济。

关键词:中心城市;驱动力;聚集;辐射

中图分类号:F 29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国家中心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最高层级,发挥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承载集聚和辐射区域经济增长的功能。国家中心城市不仅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更应该发挥区域经济增长的传导力。通过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提高要素的区域配置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增长。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全省的能力,本文通过分析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的存在问题,探究中心城市建设中的驱动力量,提升郑州中心城市引领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能力,更好的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

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存在问题

郑州城市经济增长模式是以资源趋于充分供给为假定条件,通过不断增加要素资源投入,并以外延扩张的形式放大城市经济规模总量为特征的粗放型模式。长期以来城市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资源无限供给下的要素驱动,伴随着我国经济出现的“新常态”特征,过度依靠廉价“土地红利”和“人口红利”的城市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土地财政”支撑下的城市增长模式带来城市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城市过度扩张等诸多问题;同样“人口红利”也因为我国老龄化到来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在未来城市发展中不可持续。面对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需要对郑州城市经济增长进行深入检讨。

(一)政府主导的增长目标偏好

由于地方政府兼顾城市经济生活的多种身份,带来了多目标的决策结构,在强大财政压力和晋升考核约束下,多目标选择不能兼顾,城市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了地方政府多目标结构中最突出的目标。政府主导的增长目标不断强化,导致了其他目标例如城市环境质量、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本深化等目标被延迟或部分放弃。政府的增长目标偏好带来的最显著的问题是经济增长的高成本。不考虑城市长期发展和效益,片面追求增长,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造成城市发展多目标冲突失衡的局面,因此这样的城市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二)城市生产的内外部不经济

这种模式下,城市生产的内部不经济表现在城市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的高消耗与资源利用的低效率相联系。城市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原材料消耗过高、产品深度加工不够、技术附加值不高、工业“三废”排放量大等问题,对城市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城市生产的外部不经济表现在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不断蔓延,进一步扩散到郊区、城市边缘、小城镇以及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由于区域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环境成本被排除在经济增长目标考核之外,缺乏对环境損耗的自我约束,导致了城市外部不经济的加剧。大量的资源投入和环境消耗没有形成有效的产出,带来了环境治理资金的缺乏,因此现行模式缺乏大规模环境治理的所需有形投入和无形投入的积累。

(三)城市生产的不稳定性

城市生产的不稳定性也表现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城市内部生产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政府决策主导带来单因素驱动的不稳定。政府做为地方经济的管理者,相关制度安排存在一定滞后性和不连续性,给城市生产带来不稳定因素。政府的经济政策等相关制度安排对城市经济增长刺激作用明显,城市自身效率提升机制不健全,效率短板长期得不到改善,造成城市经济增长波动明显。城市生产的外部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外部需求波动带来城市经济增长的脆弱性。原材料、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成本都出现永久性的上升,国内生产能力和国民购买能力严重失衡,在外部需求疲软的影响下,城市“出口导向型”增长波动严重。现行模式下,城市经济增长依赖政府投入和外部需求等输血式投入,缺乏内源性的经济增长机制,带来了城市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

(四)城市空间绩效的低效化

城市空间绩效的低效化主要表现为区域内中心城市集聚能力弱,中心城市和外围区域联系松散,导致了空间资源粗放式利用和空间分工体系重复化。区域中心城市和外围城市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河南省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大部分外围遮蔽区城市经济增长滞后。区域空间组织的松散结构导致了土地、水、能源、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等要素的集约利用空间条件无法形成。同时更为严重的是导致了区域产业结构低度化和竞争趋同化。城市之间缺乏比较优势分工,同位竞争日益加剧,低端制造产业无序蔓延,区域资源和环境约束压力日益加大,丧失了空间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在现行城市经济增长模式下,城市之间空间绩效低效化,个体城市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忽略城市比较优势、区域生态和人文环境条件,最大限度透支了区域未来发展空间和资源环境,丧失了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基础。

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驱动力量分析

(一)要素组合质量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驱动力量来源于各种要素的组合优化,通过优化要素之间的组合比例关系,形成要素合理结合的关联链,获得城市经济最大的产出和效益,其中政府的规控管理能力是影响要素组合质量的关键。从古典经济学开始,早期的经济思想将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作为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新古典经济学强调资本和劳动的作用,认为要素积累是经济总量增加的重要来源。随着经济理论的不断发展,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也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多恩布什关注到资本和劳动等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单一要素驱动的模式会带来中心城市建设的动力不足,郑州中心城市建设动力涵盖了知识能力提高、产业结构优化、集聚经济和制度安排带来的城市经济的全面优化,政府通过调控管理形成各种要素组合的最优比例。endprint

(二)知识程度提高

知识程度提高是郑州中心城市建设最根本的驱动力量。城市知识程度的提高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制度、技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都可以看作知识的载体。物化于资本品中的知识,随着新资本品的更新替代表现出知识程度的提高。蕴含于劳动者的知识,通过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学历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实现知识能力的提高。蕴含于制度的知识,通过强制性和诱发性的制度变迁,获得效率更高的新旧制度更迭,实现知识程度的提高。其中创新在各种知识程度提高中起到关键作用。原有中心城市建设模式强调资源要素的投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他认为要素投入只能带来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内生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因素才可以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传统要素的投入没有给经济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因此不能看作城市经济的发展,只有通过创新,提高人力资本、制度安排、技术革新等要素组合之间的质量配置效率,体现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的经济增长,才可以被认为是城市经济质量的提升。知识能力的提高会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深化、制度变迁,提高知识对中心城市建设的贡献程度,形成良性的累计循环,因此知识能力的提高是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支撑点。

(三)资源重新配置

资源重新配置获得的结构性增长是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资本积累带来的规模扩张一直以来是粗放型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斯密、李嘉图都认为资本积累带来了劳动力规模扩大和城市生产力的提高,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哈罗德-多马模型把储蓄率转化为投资,得出资本积累可以形成“刃锋上的增长”。随着结构主义学派的出现,带来了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泉。结构主义认为传统经济要素的投入只能带来资本积累和重复生产,不能改变生产可能性曲线的边界,经济结构的全面优化和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但是通过结构的优化可以克服规模报酬不变的约束,促进要素更有效率的流动和配置,带来城市经济中有重点、有选择的不均衡增长,通过扩大城市生产边界,形成城市经济增长规模报酬递增的局面。结构优化一般先通过改善城市经济中的需求结构,通过需求结构的优化带来产业结构、就业结構、投资结构、进出口结构等一系列的转变,形成城市经济的结构性增长。因此中心城市经济增长模式就是将城市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变到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投资结构、进出口结构等结构性增长的过程。

(四)集聚规模经济

集聚规模经济驱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来源于城市规模的适度扩大带来的城市投入系数的减少。在自然资源和资金投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城市的规模调整可以提高城市的投入和产出效益。一般认为中心城市的人均产出普遍高于中小城市,这说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集约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中心城市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周围中小城市经济增长速度较慢,中心城市比中小城市具有更为合理的投入产出效益。要素集聚使生产要素向最大效益的区位转移,促进中心城市经济规模扩大,开展经济门类之间的协作分工;同时中心城市获得集约经济增长产生的能量之后,会向周边城市进行释放,带动区域产业调整和转移,形成更为强大的经济集约增长能量。

四、结论

本文在郑州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的背景下,指出郑州中心城市建设中存在政府主导的增长目标偏好、城市生产的内外部不经济、城市生产的不稳定性、城市空间绩效的低效化等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驱动力量包括要素组合质量、知识程度提高、资源重新配置和集聚规模经济。

参考文献:

[1]李建新,钟业喜,徐羽.中部地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特征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5,24(2):78-87.

[2]刘敏,张占仓.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制约因素与推进对策[J].经济地理,2016,36(3):78-82.

[3]赵建吉,王艳华,吕可文,等.内陆区域中心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的演化机理——以郑东新区为例[J].地理学报,2017,72(8):1392-1407.

[4]王淑英,屈莹莹等.国家中心城市的金融集聚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7(8):3-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辐射驱动力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温暖厚实,驱动力强劲 秦朝 QM2018/QC2350前后级功放
突出文化产业核心驱动力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
说说医院里的那些“辐射”
如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策略研究
电动汽车驱动力分层控制策略
某医院核医学科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