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联合中医护理对肠内营养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2018-01-29艾夕芬
艾夕芬
(江苏省宜兴市肿瘤医院,江苏 宜兴 214206)
肠内营养虽然对改善患者患者肠道功能、促进肠蠕动具有很好的积极影响,但其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如何改善肠内患者并发症对于患者健康以及临床应用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而将有着较好预见作用的目标管理与传统的中医护理应用于肠内营养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现作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肠内营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40例。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48~71岁,平均年龄62.6岁;其中脑出血17例,食管癌术后2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50~76岁,平均年龄63.2岁;其中脑出血25例,食管癌术后20例。以上作为研究对象的60例患者施加肠内营养的时间均不少于3天。
1.2 方法
对于两组患者皆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再施加目标管理联合中医护理。
1.2.1 两组方法对照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责任护士将患者床头调整到30°,按照规范操作,将营养液加热温度控制在38~41℃,输入营养液到患者肠内。控制好液体流速,首次剂量应低于40ml/h。当观察到患者对于营养液的吸收良好,且没有发生比如呕吐、腹泻等不良现象时,可逐渐加大营养液用量,但是不可超过100ml/h。为避免堵管应4h进行一次冲管。
研究组施加目标管理以及中医护理。可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艾灸、耳穴压豆等中医护理,观察患者反应。执行中医护理的医护人员应资历较高。第一天进行耳穴压豆,主要取穴大肠、脾、胃、交感等。先对患者全耳用医用酒精消毒,干后,在7×7毫米的胶布中间贴王不留行籽,先在耳廓内选穴,在所选穴位上使用拇指食指指腹对王不留行籽按压三分钟到五分钟,观察患者有无酸、胀、疼痛之感。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及患者学习耳穴压豆,每日进行3~5次,睡前一次用以加强,每3日进行更换。穴位按摩主要在中脘,神阙,足三里等进行,每天两次,每次10~15min,在操作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感受及反应对按摩进行调整或停止,并教导患者及家属学会穴位按摩,穴位按摩要使得患者产生酸、麻、胀、沉等感觉才有效果。艾灸与穴位按摩取相同穴位,艾灸过程中,为避免灼烧烫伤皮肤,应保持在皮肤约2~3cm外,对穴位施灸达到局部潮红效果即可。每日2次,每次15min即可。以上所有操作14d为一疗程。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时也要加强心理护,保持患者情绪良好,不染风寒[1]。
1.2.2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可针对于肠内营养的许多并发症,有着较为好的预测及管理。比如目标管理对于胃肠道并发症起到较好的胃肠道疾病及状况的管理评估;对于机械性并发症,可针对于脱管和堵管进行不同方式的冲管;对于感染性并发症能监督和指导患者的进食状况,正确处理呕吐现象;对于代谢性并发症尤其是低血糖患者的糖的摄入量有较为良好的管理[2]。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肠内营养患者施以不同护理一周之后其并发症发生的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进行分析,采用x2对计数的资料进行检验,用t 对计量进行检验,数据之间的差异使用P值来分析。
2 结 果
对照组脱管12例0.3%、堵管9例0.225%、恶心呕吐15例0.375%、腹泻13例0.325%、低血糖6例0.15%、误吸4例0.1%;研究组脱管2例0.05%、堵管0例、恶心呕吐7例0.175%、腹泻4例0.1%、低血糖6例0.15%、误吸0例。研究组的患者比对照组的患者发生脱管、堵管、恶心、呕吐、腹泻、误吸等现象明显减少,实验组的肠内营养患者的并发症影响在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的低血糖无变化(P>0.05)。
3 讨 论
肠内营养在近年来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不仅提供能量和营养,也对患病期间的肠道功能有所改善,因此对于肠内营养的多种并发症的治疗以及预防在肠营养临床治疗上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3]。而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目标管理联合中医护理对肠内营养患者并发症具有改善作用,对其影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