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价值观与中国道路的价值意蕴

2018-01-29王玉鹏

探索 2018年5期
关键词:道路价值观价值

王玉鹏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宁波221000)

中国道路不仅是一种道路诉求,也是一种价值追求与表达。中国道路是社会大众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丰富发展、开拓创新形成的道路。中国道路既深刻诠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又是具有中华民族价值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蕴涵着丰富的价值维度,中国道路包含着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价值的不懈追求和探索,是一条追求并实现价值的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1]14。作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最核心层次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其生成、发展、成熟于中国道路基础之上,代表着中国人民最深层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所以,当代中国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中国道路的价值观。当代中国价值观既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继承与发展,又反映了中国道路的根本性质与内在特性。当代中国价值观像一条红线贯穿、渗透于中国道路的内涵之中,成为中国道路的价值规定。中国道路为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内涵、深厚的实践基础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因而,当代中国价值观作为中国道路丰富的价值内涵和发展的重要价值内容,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和任务。对中国道路的当代中国价值观意蕴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道路,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深层次内涵,以中国道路拓展与丰富当代中国价值观。

1 中国道路丰富的价值内涵与指向

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在发展实践中长期探索的成果,是中国人民在道路自觉基础上的产物。中国道路的丰富内涵,不仅体现在其内在蕴涵的历史、现实和理论维度,还体现在其拥有着深刻的价值内涵和明确的价值指向。

1.1 中国道路的多重维度

中国道路的探索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是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语境中,中国道路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要义。但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有一条是我们必须毫不犹豫地始终坚持的,那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道路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推动理论创新并不断应用于中国道路的实践。中国道路摒弃了历史上其他国家发展模式的片面性,倡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道路是具有多重维度的科学道路,其中包括历史、现实和理论三重维度。

中国道路的历史维度体现在中国道路是一个不断探索、丰富、发展和完善的道路,是一个具有历史延续性的发展过程。中国道路的提出是建立在不断总结不同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并被历史实践所证明和检验。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前进的历史探索历程。

中国道路的现实维度则体现在中国道路的丰富和发展总是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时代要求相结合。其内在地蕴涵着不同的时代内涵,因时代要求和具体语境的不同而不断调整、改变并形成具体的时代方案。如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语境下,中国道路就顺应时代的要求变换着具体的时代方案,提出了构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新方案及遵循五大发展理念的新要求,通过采取适应时代要求的具体措施和对策,从而推动中国道路的继续发展和不断前进。

中国道路的理论维度则体现在中国道路不仅是停留在实践层面,更是内在地要求在实践发展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与发展,通过形成科学的理论,为进一步推动实践发展提供指导。中国道路是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的新探索与新发展,因而其本质上具有社会主义属性。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对中国道路探索中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概括、抽象,推动理论创新和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科学理论,并进一步指导中国道路的实践。

总而言之,中国道路是具有多重维度的科学发展之路。中国道路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悠久的文明底蕴以及丰富的现实内涵,而且还是当前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形成的自觉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具有深层次的价值自信。

1.2 中国道路的价值内涵

中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历史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它植根于中国的具体实践,是中国人民集体意愿的体现,深刻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诉求。可见,中国道路拥有着丰富的价值内涵。也就是说,按照价值论的理解,一定会存在一个与“中国道路”相一致的“核心价值维度”,从根本上来看,它就是当代中国价值观[2]。进而言之,中国道路的价值内涵深刻地体现着当代中国价值观,蕴涵着当前阶段中国道路的价值要求和价值目标。

当代中国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民价值观念的最大公约数,是社会成员广泛价值共识的达成,其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优秀成分、西方价值观的合理内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要内容,其生成和发展都有着一定历史和现实逻辑。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构建是处于正在进行时且没有完成时的,是对当代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重建,不仅对实践活动中现实力量的凝结、社会共识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当代中国道路自信的树立和提升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凝练与构建可以为道路自信的树立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牵引,只有在全社会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念,才能在正确价值观指引下最大程度地凝聚社会力量,为道路自信的形成提供正确的价值观保障。因此,价值自信的树立和提升为中国道路提供价值滋养和价值环境,道路自信的核心层面要求树立价值观的自信,而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凝练与培育的目的就是要达成广泛价值共识、培育价值观自信。

1.3 中国道路的价值指向

中国道路的价值取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彰显了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价值原则。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因而,以人为本、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则是中国道路的重要价值指向和追求。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给我们指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些价值目标和价值指向是要贯彻中国道路建设全过程的价值追求,具体到不同的方面则体现为不同的价值指向。

中国道路发展的价值指向体现在价值主体方面,就是要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而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道路的价值指向。人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前进和发展的最终推动力,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需要,本质上是谋求人的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发展观不仅回答了中国道路的发展主题、发展方式问题,而且回答了发展目的和目标问题。”[3]中国道路发展的价值指向体现在物质层面,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和按需分配。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物质层面价值目标是一种彻底实现社会公正的物质分配方式,这也是中国道路向前发展的重要价值指向。中国道路发展的价值指向体现在精神层面,就是贯彻集体主义思想,树立共同体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是中国道路发展的关键价值指向,如果偏离这个价值指向,中国道路就会走向错误方向。

2 当代中国价值观是中国道路的价值表达

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在不断摸索和学习中走出的实践道路,它有着广领域、多层次的深厚内涵。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实践中,中国道路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在中国特色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价值共识”,以及对中国改革之路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自信”。这种价值共识体现在价值观方面,则集中表现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当代中国价值观是中国道路的价值表达和价值内核,因为它生成、发展、服务于中国道路,展现了中国道路下人民群众的价值诉求和价值目标。

2.1 当代中国价值观体现了中国道路的价值要求与理想

当代中国价值观生成于中国道路之中,集中体现了中国道路的价值要求与理想,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需要”[4]。当代中国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在当前社会中最广泛价值共识的达成,中国道路是其凝练和培育的现实内涵与本质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从事生产实践活动会自发地形成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各种价值关系的认识和观念,这些关于价值关系的认识和观念的集合就是人民群众自发形成的价值观。由于不同群体和集团拥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利益诉求,因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这些不同的价值观经过人们实践交往过程中的价值整合后,就会趋于形成稳定的、统一的共同价值观念,构成了当代中国价值体系,而其主流价值观就是当代中国价值观。

也就是说,当代中国价值观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在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各种价值观念整合的产物,是一种价值共识。但是,任何价值观的形成又并不完全是自发生成的,同时也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价值观的凝练和整合。自发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往往是零散的和不规范的,并不能自动上升为全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这就需要研究社会主义的理论家们自觉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储备对自发形成的价值观加以凝练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传播和弘扬,让其成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价值观。总之,当代中国价值观生成于中国人民探索中国道路的实践活动中,鲜明地体现了中国道路的价值要求。

2.2 当代中国价值观彰显了中国道路的价值变化与发展

当代中国价值观发展于中国道路之中,彰显了中国道路的价值变化与发展。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生成与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和不断丰富自身内涵的过程,它生成于中国道路,又不断地在中国道路的发展中丰富和完善。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走入社会转型期,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生存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逐渐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道路。在中国道路的探索实践中,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的急剧变化必然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来,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当代中国价值观就是生成和发展于这种实践活动背景下,展现了人民群众在中国道路发展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的思想变化和价值观改变。可见,随着中国道路的不断发展与开拓,当代中国价值观也必然会随之不断发展。

中国道路发展的丰富内涵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生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也决定了当代中国价值观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离开了这个现实基础,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生成和凝练将失去意义。就弘扬和培育当代中国价值观而言,必须要以中国道路的价值变化与发展为基础和依托,在树立对当前中国道路的价值自信、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对外来文化开放和包容的自信中不断提取和凝练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而且,从逻辑上来看,价值观自信是实现包括道路自信在内其他所有自信的根本。当代中国价值观作为全社会最广泛价值共识的达成,其构建和形成会帮助全体社会成员更好地理解和认知我们当前所坚持的中国道路,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系中寻找到自身的价值依托和精神皈依,进而从思想到行为各层面树立价值观自信,为进一步在全社会中树立道路自信奠定共同的价值观基础。

2.3 当代中国价值观服务并满足中国道路的价值主体与对象

当代中国价值观凝练和提出的目的是更好地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使人民群众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更好地从事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活动,进而实现对人们思维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造,引领实践活动朝向科学社会主义要求的正确方向。可见,当代中国价值观生成和发展于中国道路,服务并满足人民群众的价值需要。中国道路在发展中,一方面受封建传统思想残余的影响,这些错误的传统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发展,束缚了人民群众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外各种腐朽思想和错误价值观传入中国,深刻改变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日常生活,导致一系列不良的社会现象在中国也逐渐增多,市场经济的不良效应不断显现。在双重影响下,不少群众感到了思想的混乱与价值的迷茫,中国道路的发展与开拓也陷入了转型的挣扎期。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提出和凝练当代中国价值观,为中国道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引导中国道路前进的正确方向,服务并满足人民群众的价值需要,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同时,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建构和提出有助于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价值整合,从而达成高度的价值共识,为中国道路的创新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和思想支撑。在中国道路基础之上,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价值功能与指导意义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才能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与共识而得到真正的维护。所以,当代中国价值观蕴含着中国道路在价值维度上的实践与创新,更好地服务并满足中国道路的价值主体与对象。

3 中国道路与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构建

中国道路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实践载体,当代中国价值观是中国道路前进与发展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二者相互促进、互相建构。一方面,中国道路的发展和探索必然需要建构适应时代和实践要求的核心价值观体系,由此催生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另一方面,当代中国价值观一旦提出来,其推广和落地生根必须立足于中国道路,以中国道路的实践状况为现实基础和道路依托。“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生成的现实根基。”[5]因而,我们要矢志不渝地坚持中国道路,大力倡导、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更高阶级迈进。

3.1 中国道路必然催生和孕育出当代中国价值观

中国道路是一个不断探索和丰富完善的过程。它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都会面临不同的现实课题和实践状况,现实道路探索中遇到了问题,就会引起思想的变化。因而,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在实践层面加以解决,还需要在思想层面加以重视,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中国道路实践的发展必然导致思想上层建筑的改变,实践发展的现实需求必然催生和孕育出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价值观的重构。所以,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内涵也随着中国道路的推进而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的探索是全方位的,涉及各个层次,而社会全方位的改革与发展间接地引起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集中爆发,社会各个层面的转型在短时期内迅速进行,社会大众的价值需要、价值观念随社会现实的发展而进入激荡转型。在经济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引入,在带来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增加的同时,对金钱和物欲的追求也给社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消极、颓废、丧志等现象已经常见于社会之中。在政治方面,西方意识形态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渗入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企图影响和改变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在文化方面,封建文化残余和西方文化的渗透时不时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促进。基于思想对行动的指导性作用,中国道路在寻求问题破解、谋求发展的过程催生了当代中国价值观,即树立正确的当代中国价值观,以指导中国道路发展的实践。因此,坚持中国道路就是要坚持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原则和价值理想,最终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道路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强调不仅要基于物质财富增长和积累提高自信心,更要基于文化和价值的传承与创新增长自信,其中就包括一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体系。对于价值观自信而言,文化自信是其基石,没有深厚文化的滋养,价值观自信难以形成。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构建也需要深厚的文化滋养和良好的文化环境予以支撑,当代中国价值观蕴涵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方面面,只有借助文化的熏陶和文化环境的陶冶,当代中国价值观才能在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中被提取和凝练,同时,只有我们对自身拥有的文化产生主观自信和自觉意识,才能为价值自觉和价值共识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和现实保障。

一方面,基于文化认同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构建向心力、凝聚力的文化支撑和心理基础,共同的文化基因是民众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构建与凝练需要这种基于文化自信基础上的社会共识和心理认同,只有这样才能在利益分化的时代,把最广泛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纳入价值共识的正确轨道,构建属于社会群体每一个人、指导社会成员进行实践交往活动的最普遍、最有效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如果社会成员对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产生怀疑和不自信,无疑是对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和民族失去了认同或热爱,那么作为价值共识的当代中国价值观的达成必将遭受挫折。

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也曾证明过这点。在清朝末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前,有不少国人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怀疑,甚至要抛弃之,后果就是在这种风气的感染下,国人逐渐失去文化自信,价值观也产生畸变,导致当时国人的价值观念混乱。可见,文化环境和文化自信对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构建和凝练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道路基础上推进文化自信必然进一步强化当代中国价值观。文化自信不仅源于对本国文化的信心,更强大的自信还来源于包容和开放的文化心态,因而文化自信的树立不仅仅强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还强调以更大的自信去包纳和吸收外来世界的优秀文化,这种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开放态度是真正的、强大的自信的完美彰显。

对于我国文化发展而言,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对外来文化进行借鉴和学习的热潮,甚至出现过“全盘西化”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错误现象,这不是自信的表现,反而是当时国人对于本国文化不自信和质疑的表露。这与我国封建社会盲目自大、拒斥一切外来文化的错误思想形成了鲜明的两极反差。这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文化自信观念,当代中国要树立的文化自信是一种既对外来文化保持开放、包容积极心态,又不盲目崇拜的辩证自信观。对于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构建和凝练来说,国外优秀文化中的合理价值观内容属于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对国外优秀文化进行借鉴和吸收的自信是提取其中合理价值内核的有效途径,也是助推当代中国价值观凝练和提取的重要推动力。可见,对外来文化积极的心理态度和自信的文化心态不仅有助于当代中国文化领域的繁荣发展,更是有助于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取,这种积极心态还会有助于当代中国价值观在全社会的培育和践行。

3.2 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构建必须立足于中国道路

当代中国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属性的,是建立在中国道路基础之上的,中国道路的本质规定性要求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构建必须立足于中国道路。当代中国价值观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而人民群众自发生成的多重价值观念经过理论家和思想家们的凝练和总结,形成具有普遍共识性的当代中国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一旦提出,就需要在社会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使其成为人民群众的价值自觉,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交往活动,这就是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构建过程。

资本主义国家所宣扬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脱离了资本主义社会现实。马克思曾经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抽象性和虚假性作了批判性反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资本家妄图用抽象的公平分配、平等权利观念来蒙骗工人阶级。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培育和落实必须要立足于中国道路的现实状况,把握中国道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了解中国道路下中国人民的实际生活现状。在当前中国道路下,人们最关注的实际问题就是协调利益分配问题,即如何协调不同社会群体利益关系,促进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因而,当代中国价值观必然要成为协调和梳理人民群众利益关系的纽带。同时,当代中国价值观应该成为引领人民群众思想文化发展的指向标,以有效整合与引导社会各种思想的发展。在当前网络化、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发展,推动了人们思想的多元趋向,思想的异质性加强,思想共识和价值共识越来越难达成。在这种状况下,要积极以当代中国价值观整合多元社会价值观,引导社会思想发展,促进广泛思想共识的形成。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构建只有立足于中国道路,才能既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满足多元主体价值需求,整合和引领价值共识。

3.3 以当代中国价值观为中国道路凝聚价值共识,汇集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道路是被实践证明的正确选择,中国道路则是中国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发展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因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矢志不渝地坚持中国道路,以当代中国价值观强化精神力量。

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构建可以最广泛地凝结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推动价值观自信的形成,而价值观自信作为道路自信的核心内容,其树立和形成必然促进道路自信的广泛形成。从深层来讲,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并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念、价值选择和价值规范,是一个社会价值共识的反映。因此,价值观“有着特殊意义:提供价值导航,筑牢精神支柱,展现精神气魄”[6]。当代中国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价值共识的集体体现,其自信不仅能够引导价值取向,而且能够构筑价值追求,提供精神力量支撑。

当代中国价值观是立足于当今社会现实而形成的价值观。当前,各种社会思潮及其价值观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很大冲击,不少人突破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底线,丧失了理想信念,这对中国道路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影响了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培育和落实,确立了人与人之间交往以及社会生活的价值准则,为维护社会的健康和谐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当代中国价值观表达了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也是中国道路的必然要求。可见,当代中国价值观是中国道路人民群众中的价值观呈现与价值需要的反映。要通过培育和弘扬当代中国价值观为中国道路的发展最大程度地凝聚价值共识、汇集精神力量,就需要实现其自身的大众化,使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和接受,使其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并以其为指导来约束和规范日常生活。具体来说,实现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大众化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其一,当代中国价值观本身要能够代表普通群众的利益。只有协调好不同社会群体和成员的不同利益诉求,最大化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代中国价值观的精神力量才能得以实现。

其二,要以中国道路为依托,在实践发展中使当代中国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之中。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和多种方式的教育,使当代中国价值观上升为社会大众的价值共识,并用其指导自己的实践交往活动,从而促进社会力量的凝聚。

其三,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内涵和具体要求要随着历史背景的转化和实践活动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以便能够紧跟中国道路发展的实践,适应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凝聚社会价值共识。

其四,增强当代中国价值观自信,以此形成对西方国家文化与价值入侵的有效抵制,从而坚定中国道路自信。

近年来,西方国家借助网络、文化产品等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价值扩张,试图用“普世价值”代替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这对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面对西方国家强势的文化与价值侵蚀,我们必须坚定当代中国价值观自信,以一种价值的自觉和自信推进道路的自信[8],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

只有对本民族的文化有信心,才能坚守住我们的文化底线,提高抵制西方文化的自觉性,维护我们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只有增强文化自信,才能帮助我们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的底气和吸引力,以便更好地凝聚人心,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华精神,更好地进行文化软实力建设,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猜你喜欢

道路价值观价值
我的价值观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