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待“适合的教育”的二次突破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62期
关键词:适合的教育星海校长

《江苏教育》主编张俊平曾说:让世界听到“洪亮”的声音。这是对苏州市星海小学“适合的教育,让师生焕发生命的活力”办学主张和实践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洪亮校长“适合的教育”思想在教育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真实写照。

正如洪校长所指出的,“适合的教育”是学校教育迫在眉睫的转型方向。这是人之多样性给予教育的挑战和使命。人在先天禀赋、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教育必须予以面对,加以适应。而且,就像威廉·冯·洪堡认为的,“人得到最为多样化的发展具有绝对且本质的重要性。”[1]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恰恰是要维护、张扬、促进人的多样性。“适合的教育”也是新时期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我们身处多元化的社会,只能以“复杂的多样”而不能以“简化的单一”应对这种现实,这需要以“适合的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多样化人才是社会活力之源、创新之源、合作共进之源、持续健康发展之源。“适合的教育”还是扭转当前学校教育问题与不良社会教育氛围的需要。用洪校长的话说,当前的学校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而不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它过度追求教育的功利价值,坚持以成绩为主的单一质量观,采用高度统一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样,社会层面的教育取向和方式也存在急功近利的问题,大多数家长陷入“不想为之又积极投入”的、趋同化的子女教育竞赛中。

“适合的教育”理念的提出是一次突破。首先,它综合了“公平”和“质量”这两个当前全球教育的主旨追求。公平的教育,不是简单的一视同仁,而是真实的“适合”,是各得其所,每一个人都能有最大可能的发展。教育的质量,是不能用一把尺子去度量的,而是要看基本质量标准达成基础上的适合程度。其次,它具体化了“生本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理念。这表现为两个维度:一方面,“适合的教育”超越了传统整体化、整全式的学生观,强调对具体的、活生生的、具有鲜活生命的现实中的每一个学生的关照和重视;另一方面,“适合的教育”不宣扬自私自利,不会将学生个人利益作为唯一的价值选择,而是要在互联互依、相互尊重和欣赏中实现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和健康快乐的成长。[2]最后,它是国家教育意志的新表达。“适合的教育”不是一个学术概念或一种理论创造,而是新时期国家政府的理想追求,是教育领域的国家意志,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家庭和学生对于优质教育需求而努力改革教育的目标定位。[3]

从上述“突破”意义上,我们可以真切领略洪校长教育思想与星港小学办学实践的深刻性与前瞻性。同时,洪校长的思想与星港小学的实践,还让我们思考“适合的教育”二次突破的必要性及其条件。

理念的提出是“第一次突破”,“第二次突破”则是实践的推进。没有行动上的突破,理念上的突破也变得无甚意义。加拿大教育学者迈克尔·富兰著有《突破》一书,其核心问题是,在现有学校制度下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在他看来,这是一种突破。“适合的教育”实践推进的问题与富兰的关注是类似的:如何在规模化的学校教育制度现实下,探索每一个学生适合发展的可能性。这也意味着一种突破。基于星海小学的做法与成效说开去,就目前看来,“适合的教育”的二次突破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进一步厘清“适合的教育”的内涵,明确“适合的教育”就是优势教育。按星海小学的理解,“适合的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它根据学生天赋和秉性、兴趣和爱好的不同,施加不同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潜能得到释放,生活更加幸福,成长更有尊严。这也代表了当前的主流认识。但到底什么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什么为本?是不是所有的兴趣和爱好都值得发展?“适合”会不会成为降低质量标准、默认教育差距、遮蔽教育不公的借口?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否则“适合的教育”的实践就可能走回老路,走进弯路,走上歧路。“适合的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优势教育,它相信并能合理识别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能将潜能转化为积极的力量,进而形成每一个学生自身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持续发展。优势为本的教育,明确了以何为本,区分了兴趣、爱好的属性与轻重,也避免了“差异”成为“差距”的问题。

第二,进一步探索“适合的教育”推进路径,健全“适合的教育”的实践体系。星海小学为我们提供了学校层面实施“适合的教育”的有益经验。这包括“实施适合‘每一个’的多元课程、运用适合‘每一个’的教学策略、探索适合‘每一个’的分层培养、运行适合‘每一个’的评价体系、共享适合‘每一个’的智慧果实”以及形成最适宜的教育管理体系。同时,从洪校长身上,我们也看到一位有思想、有坚持、有领导力的校长,在推进“适合的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不过,更大范围、更具深度、更有持续性的实践变革,又必须有系统和社会层面的支持,从而构成“社会支持性参与、政府多样化提供、学校生本化实施”的“适合的教育”实践体系。其中,“社会支持性参与”包括积极的教育社会氛围、良好的校外资源补充和理性的家庭选择;“政府多样化提供”包括办学形式多样化、学校办学自主权等方面的制度支持和办学标准达标、学校规模与班级规模控制等方面的条件支撑;“学校生本化实施”包括教育教学内容上的多样选择、教学模式上的因材施教和学生自主发展时间与精力上的保障等。

第三,研制“适合的教育”的质量评价标准,构建“适合的教育”的评估体系。上述第一点侧重于“说法”,涉及“适合的教育”实践思想的定位与表达;第二点侧重于“做法”,涉及“适合的教育”推进的路径策略;除此之外,还需考虑结果层面的“成效”。“适合的教育”的二次突破,不能只听说了什么,也不能光看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评估实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同时,在评估“适合的教育”实施效果时,又不能凭经验判断,依领导喜好,靠宣传渲染。否则,效果评估就很容易变成“材料会不会用、稿子会不会写、话会不会说”的本事。因此,为了切实推动“适合的教育”,我们需要构建一套“循证评估”体系。这套体系涉及两层次、三方面。“两层次”是指区域层面的评估体系与学校层面的评估体系。“三方面”是指科学标准、严谨方法和客观证据。首先是研制以“学生适合发展”为核心的质量评价标准;其次是在程序与计算等方面明确质量评估的方法;最后是客观数据与信息收集的路径和存储系统。

我们知道,“适合的教育”的二次突破并不容易。但我们相信,这会是中国基础教育坚定不移的方向,而洪亮校长与星海学校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向此方向迈步前进的希望。

猜你喜欢

适合的教育星海校长
璀璨夺目的陇原国宝星海
星海音乐学院第八届“音乐家·音乐季”
适合的教育:江苏教育的当下期待
“适合的教育”思考与实践
他们在谱写一本“穷人教育学”
适合的教育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