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治理路径

2018-01-29贾卫东

关键词:非主流佛系群体

贾卫东

(1.安徽科技学院财经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2.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的关键阶段,是真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重要奠基阶段。总体上,大学生普遍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正面能量,可是,非主流意识形态以其通俗易懂、话语时髦、贴近日常生活等特点,正在逐步蔓延和影响着大学生。如果任其发展、不加治理的话,将会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和影响力,成为大学生形成错误“三观”的催化剂和导火索。

一、大学生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典型表现

非主流意识形态是相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而言,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成体系和系统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尽管影响甚微,但如不加以引导和治理将会迅速蔓延的社会学说、观点的统称。在传统社会里,“法轮功”、藏独、疆独等言论在大学生群体中影响较深;在新媒体社会,大学生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表观点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精致利己主义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指出:“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1]钱理群教授的这一席话实为精致利己主义的学理解释。精致利己主义实则是利己主义的核心,高智商、老练、会表演、善于利用是这一概念的核心,为达到目的选择高明的手段则是这一概念的实质。

作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学生,最容易受到精致利己主义的影响。大学生群体智商高、头脑灵活、热情、积极向上,为实现理想正在奋斗着,这些符合精致利己主义这一概念的特征。在当今高校,受到精致利己主义影响的大学生有以下表现:如竞选学生干部的初衷不是为了锻炼自己和服务同学,而是把推优、入党作为首要目的,以期毕业后能有一个较好的职业选择;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靠的不是理想信念,把入党作为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政治资本;积极参加志愿活动是为了综合测评能够加分,以便于在综合测评中取得较好的名次,为评奖学金提供便利,等等。

(二)“丧文化现象” “丧文化”,是流行于1990后青年的一种亚文化现象。“所谓‘丧’,本意指失去、情绪低落或者不吉利、倒霉等,与之搭配的常用词语有‘丧胆’‘丧家之犬’‘丧身’‘丧失’‘丧心病狂’等”,[2]这些都为贬义词。“丧文化现象”,是指一些90后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丧失奋斗的目标,对生活失去希望,甘于维持现状,没有计划和目的,没有情感,没有意识,没有约束,安于目前的生活状态。“丧文化现象”的本质是对生活失去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意识,并一直持续这样的状态,丧茶奶茶店、“葛优躺”等是“丧文化现象”的突出表现。

当代大学生在使用社交软件交流时,配以诙谐幽默、形象直观的图片,使得“丧文化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得以传播,“条条大路通罗马,而有些人就生在罗马”、“灰姑娘嫁给了王子,是因为她本身就是公爵的女儿”[3]等等这些“丧”格言深深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导致一些大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得过且过,失去学习的目标,沉迷于目前的“网游”、“宅”等状态。

(三)“佛系”现象 “佛系”是2017年比较火的网络词语,来源于2014年日本某杂志介绍的“佛系”男子。该词的含义是“无所谓、怎么都行、不大走心、对一切保持淡然的生活态度”。这个词2017年12月刷爆了青年的社交软件,如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网络平台,广大青年把“佛系”一词等同于佛家哲学的“一切随缘”。针对这一现象,浙江中普陀寺的微信公众号做出了回应,该寺方丈芳振法师说:“佛教认为的‘一切随缘’,是指根据现有的条件和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不是‘佛系’认为的遇事不主动、不积极、不改变。”[4]所以,“佛系”一词和佛家哲学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佛系”现象的实质是滋生的享乐主义,是对享乐主义做出的欲盖弥彰的歪曲解释。

受“佛系”现象的影响,大学生看似做出随和、“一切随缘”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认为这个也行、那个也行,这个也随便、那个也随便,对万事采取不争不抢的态度,导致对于自身目前的现状不积极主动寻求改变和突破,最终趋向消极、不思进取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因此,在一些个人的日常生活小事上,大学生根据“佛系”现象做出的“佛系”选择看似是一种合理的解释,但若将此习惯养成,必将影响到事关自身的关键选择,如关于职业生涯规划、个人有效的学习方式等,对这些采取“佛系”态度是万万不可的。

二、大学生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

意识形态是在交流和传播中实现渗透、认同和接受的,相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抽象、严肃、严谨,非主流意识形态的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方式,在大学生之中传播更有其优势。

(一)线上传播 线上传播是通过利用互联网,以新媒体为途径进行传播的。一种是被动接受,如大学生翻看微信朋友圈、QQ空间和说说、百度贴吧、知乎等网络论坛获取的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一种是主动交流接受,如大学生登录客户端,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在相互交流中获取的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

(二)线下传播 相对于互联网传播的虚拟性,线下传播是指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传播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式。一是学生之间相互传播,宿舍“卧谈会”、学生组织交流会、学生团体活动等是传播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方式;二是在课堂是接受教师的传播,总体而言,大学教师能给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面能量,但“部分教师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化为满腹牢骚于课堂宣讲,更有个别教师思想偏激、极端,只看到社会中不好的一些现象,无限度地放大化,认为整个社会都是黑暗的”。[5]

三、大学生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特点

非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有以下特点:

(一)集体无意识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反映了人类在以往历史进化过程中的集体经验”。[6]这说明大学生群体在面对不涉及社会基本性质的价值观时,从自身的成长过程来看,觉得这些价值观有趣、能够说明自身实际情况,错误地认为可以给自己以心理和情感上的慰藉。在此情况下,缺乏深入本质的理性思考,非理性情感占据了主要位置,因此,对这些价值观的传播呈现出集体无意识状态。

(二)便捷 在互联网时代,人人皆为自媒体,每个人既是信息的主导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普遍接受者。移动客户端在大学生群体中达到了100%普及,一些大学生群体会随身携带手机、平板电脑等两种以上电子设备,再加上大学生群体不乏“低头族”、“拇指族”的存在,但凡网络上出现一些新奇的观点,只要一经媒体发出,便会秒传至大学生群体之中。

(三)易于接受 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常常以日常生活语言的形式展现,贴近现实、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符合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和思维习惯,能够使大学生群体第一眼看到时即可理解,以致于对这些观点缺少戒备和防御心理,在感官上予以接受,在网络平台不加区分地转发和分享。

四、大学生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治理路径

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群体影响和渗透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接纳之易远远超过其他群体。要控制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和渗透,推进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治理,引导青年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转识成智,转智成信”,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大学生的思想

第一,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意识形态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当今高校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不断在落细、落小、落实上出真招和实招。一是美化大学校园环境。校园中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体育场等是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必备场所,这些都体现着大学的精神和价值追求,要用有形实体的物呈现出无形的大学之“大”,展现大学魅力,使之感染、陶冶、鼓舞、滋养大学生群体。二是强化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大学人文精神的体现,更是一所大学的精神生命,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潜能,为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学生喜爱、乐于参与、积极反馈、有效延续和推广是强化的重点所在。三是明确大学校园制度。制度的“育人”、“化人”功能是大学校园公信力的体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公正执行制度时不仅要彰显制度的权威,还要注重制度的人文关怀,使明确、公开的制度有效塑造大学生群体。四是雅化大学校园行为。校园学习、生活和实践活动体现着大学生的精神风貌,积极推进校园文明行为建设,推动大学生养成重礼仪、强规范、知廉耻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二,坚定不移占领宣传思想工作的网络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7]青年大学生被非主流媒体碎片化、负面化的信息所吸引,要把他们吸引到主流媒体上来。首先,推广、建立“接地气”的红色网站,“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8]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网站内容和网站格式,使他们能够喜欢上它。其次,深入挖掘网络榜样人物和意见领袖,培育典型,作为大学生群体思想领域的“风向标”,充分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如“南航徐川”等微信公众号。最后,积极倡导“网络大V”发声,做网络正能量的守护者和传递者,筑牢思想防线,对大学生群体关注的热点话题给予合乎理性的正面释义,引领大学生群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第三,坚定不移克服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本领恐慌。“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9]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根本就是网络阵地在意识形态传播和教育中发挥了主阵地的作用。当今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乏一些中老年人。这些人对网络认知程度较低,对新媒体和新技术不敏感,思维跟不上互联网大环境的变化,导致未能及时转变意识,创新意识薄弱,造成了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恐慌。所以,选拔和培训既精通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熟练运用新媒体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迫在眉睫。

(二)用科学的思想武器批判错误的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党的新闻娱乐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对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要敢于交锋、敢于亮剑。对恶意攻击、造谣生事,要坚决回击、以正视听。”[10]非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在批判中才能判断其性质、认清其真实面目、揭开其遮蔽的面纱。一是精确判定非主流意识形态反映的不同价值观和代表的不同政治立场和利益诉求。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需要具体和有针对性,“如果从非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来看,可以将非主流意识形态分为同质性、异质性和中性三大类型,即使在同一种非主流意识形态中也存在着同质的、异质的和中性三大类型”。[11]科学辨析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性质、立场和价值理念,如是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背道而驰、是否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是否能够正确引导人的“三观”等,这些问题是正确开展对主流意识形态批判的必要步骤。二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揭示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缺陷和逻辑错误。运用历史原则、历史观点,充分考虑时代、语境等主客观条件,认清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联系和区别,指出非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缺陷、理论实质和逻辑错误。三是从理论批判到解决现实问题的切换。理论批判是为解决现实思想问题服务的,要正视非主流意识形态背后的实践基础和社会根源,引导人们理性分析和全面认识社会现实,立足于现实问题解决思想问题。

(三)思想转化 一是求同存异。马克思曾指出:“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12]社会一元性与多样性同时并存是意识形态的发展规律。在我国现阶段,指导思想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只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才能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只有凝聚共识才能差异互补、多样共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引领下,百花竞放,百家争鸣,努力使非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补充,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为主流意识形态所用。

二是以情化人。意识形态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所以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情感特性。主流意识形态工作不仅要体现理论政策的严肃和严谨,还要关注大学生个体生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将大学生个体生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远大图景相结合,走进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大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将大学生的关注点从非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到主流意识形态上来,自觉把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为信仰和行动。

三是话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理论被人们直观接受的第一步,在于话语方式。从“实事求是”、“打土豪,分田地”、“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等等,这些生动活泼、具有生活气息、走进民心和温暖民心的话语方式,使得政治家话语、官方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有效衔接,使主流意识形态理论较好地被人们接受。

猜你喜欢

非主流佛系群体
Z世代:拒绝内卷,不再佛系
法系妈&佛系爸
别让“佛系”成为你不努力的借口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佛系
学生追逐非主流文化好吗?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
照片视频 我就要“非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