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2018-01-29
一、坚持一个志向
人无志不立,作为教师,首先要把自己的理想和培养学生紧密联系起来,把满腔热血和真才实学奉献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把大好青春挥洒在日新月异的教学改革征程中,把朝气、锐气体现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
1994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我就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心育教师。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我中途教过语文、数学、法律、哲学、旅游等学科,但一直对心理健康教育情有独钟,没有停止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与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一直面临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在这方面能有所作为吗?我也曾感到深深的迷茫与困惑。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建议学校开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理念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春天。2010年,我成为江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2013年成为扬州市职业教育心理学科带头人;2014年成为扬州市职业教育心理健康特级教师;2016年获得江苏省职业教育心理健康特级教师荣誉称号;2017年成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各种学术荣誉的取得,都源自我心中的理想以及对理想的坚持。
二、钻研一种理论
离开理论指导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无疑是盲目或低效的。作为心育教师,必须静下心来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用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大脑。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流派很多,一线教师要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能力类型,深入钻研一种理论,学深、学透。
2010年之前,我注重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特别是问题行为,因此,对行为主义理论很感兴趣。行为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学了一点皮毛之后,我就想用它来界定和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但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问题”,自己的工作不能盯住学生的“问题”不放;有问题的学生又很少会主动求助,缺少“求助”意识,教师的干预效果大打折扣。2010年后,我开始认真学习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开始面对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寻找自身潜在的力量和美德。我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审视心理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与效果,发现低效的症结是实施了消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此,我开出了对幸福的追求、对满意的追问、对美德的追随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处方。
三、借力一项课题
教师是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成长起来的,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不少心育教师轻视研究,认为把课上好、把活动开展好就可以了,这是不对的。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并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围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困惑,开展真实、深入的研究。
作为心理健康教师,其自身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2009年,我开始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成为市级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核心成员。2010年,我开始主持市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管理对策研究”。在研究中,我对教师的职业幸福、职业倦怠、智慧生活、快乐工作进行了思考,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提升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从2013年开始,我将研究的重点转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方面,参与或主持了“音乐对职校生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职校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等省市级课题。通过研究,我对学生有了更加积极的看法,彻底摈弃了“没有心理疾病就是健康”“职校生是差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矫治”等消极观念。课堂是培养学生的主要阵地,2015年我开始聚焦课堂,进行了生态课堂建构的研究,主持省级课题“职业学校生态课堂构建的研究与实践”“基于TQM理论的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研究”。课题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拓展视野,有效地改善教学。
四、打造一列优课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一个远离课堂的教师,往往无法起到榜样示范的引领作用。心育课堂由于其特殊性,更需要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探寻奥秘、把握规律,既需要“主一无适”的自我探索,也需要走进别人的课堂进行观摩借鉴。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要在“活”上下功夫,我在选择心育课堂的内容时,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生活现状、未来发展,做到积极鲜活;在学生情感上,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体验、积极实践,力求积极地激活;在学生学习评价上,积极监控、有效定位、结构开放,力争多元评价。在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以及对别人课堂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我发现,不少心育课堂存在重讲授、轻对话,重回话、轻体验,重预设、轻生成的问题。为此,我从整体性、互动性、开放性、生成性等方面构建生态型的心育课堂,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笑起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心育课堂更应如此,它不需要学生记住多少心理健康的知识,只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体验、感悟和分享,课外去积极行动与改善。
五、试写一些文章
心育教师要想成为“名教师”,应学会用规范的话语体系来传达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这就要求教师尝试去写一些文章,用以分享经验、强化名师体验,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
在对教师心理健康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我撰写了《教师职业幸福的心理学思考》《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管理对策》《教师不合理信念的自我检视与挑战》《心理学视野下教师管理的思考》等系列文章,对教师心理健康有了全面的认识,并推动学校对教师的人性化管理。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研究和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中,我撰写了《浅谈中职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调查与对策》《中职生“领导力”欠缺的原因及对策》《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体系的构建》等系列文章,提倡整体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体系、互动体系、课程体系、网络体系,在宏观、中观、微观上对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培养。在对课堂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我撰写了《中职校生态课堂建构的困境与对策》《职校“有氧”课堂构建策略》《基于学生立场的学习型课堂创建》等文章,形成了“变教师讲为学生学、变记中学为悟中学、变个人学为互动学”的“三变”主张,探讨出了激学、探学、悟学、用学的“四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