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台州灾害诗辑考*

2018-01-29李朝军

台州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临海大水台州

李朝军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中国文学很早就开始反映自然灾害。根据目前学界对历代有关文学作品的收集和研究来看,“在宋代灾害文学作为一大题材类别已经完全成熟”[1]。台州,不论是作为“去朝廷僻而且远”的北宋“小郡”[2],还是临近行都临安(杭州)的南宋畿辅,其受灾情况都屡屡记录在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诗文中。与历代史志对灾害的集中记录不同,①参见陈桥驿编《浙江灾异简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序言;闵祥鹏:《历史时期灾害资料整理的图书文献来源——以科研与教学的灾害史研究为例》,《前沿》2011年第13期。灾害的文学书写往往分散保存在各个作家的诗集文卷里,很不便于参考利用。就宋代台州的情况而言,由于在宋末林表民编成台州地方文学总集《赤城集》,使得以苏梦龄《台州新城记》、张奕《台州兴修记》、吕祖谦《台州修城记》、吴子良《临海县重建县治记》、叶棠《台州寿台楼记》、王象祖《浙东提举叶侯生祠记》及其《台州重修子城记》为代表的一批反映两宋台州严重自然灾害及其救治的散文得到汇辑和整理,但是由于此集的传世刊本“仅有文一百八十二首,而无诗”[3],使得后世读者难以从宋代诗歌里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不为无憾。迄至当代,随着总汇两宋诗歌的《全宋诗》的编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年版),为进一步汇辑此类诗歌提供了方便。本文试从卷帙浩繁的《全宋诗》中钩稽出8题9首反映宋代台州灾害的诗作,在整体把握其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逐次考证其本事和作年,以期对有关灾害史、灾害文学和地方文献的研究和编著提供佐证材料和补充,从而发挥其特有的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

一、陈襄《通判国博命赋假山》,作于皇祐二年(1050)

去年水潦百谷死,居民无食食糟秕。州之饿者数千人,黄岩之民犹倍蓰。携持老少出城郭,尽撤墙屋无居止。鬻妻弃子人不售,价例不复论羊豕。白日市井闻号叫,夜堆廊庑如虫豸。县官哀怜发赈救,一饭才得一盂尔。出门未暇充喉咽,已有数十填沟水。我时过之不忍顾,往往悲咽胸填委。岂无智虑裨万一,远地不得号君耳。钱侯作倅忠且仁,悲怜饿殍如亲子。日开官廪与之食,又令豪右发储峙。昨日驰书白转运,披陈肝肾献金矢。更乞兵储二万斛,民之大命方有倚。侯从新年作假山,自闻民饥不得视。非无泉石可般乐,人今方瘁何能喜。愿侯勿遽爱此山,念此膢腊存狐蚁。天无疫疠五谷熟,生者保聚归田里。此山之石坚不坚,将与侯德无穷已。[4]第8册,5070

此诗主要反映水灾导致的灾荒以及官府的赈济情况。受灾地区,除了诗中直接点明“黄岩”外,还有当时黄岩县所属的州府台州(所谓“州之饿者”云云),宋代台州治临海县[5]。据《嘉定赤城志》,皇祐二年(1050),钱仲基“以国子博士至。时郡大水,请发官禀,且丐粟当路,以济民饥,陈密学襄有诗美之。”[6]此即诗中本事,可见诗中所谓“钱侯作倅”是指钱仲基通判台州。至于受灾时间,据诗中所谓“去年水潦”可知水灾发生在皇祐元年(1049),诗里反映饥荒流徙的情况当在次年。对此,《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主要史籍失载。

二、汪泌《题共乐堂》,约作于熙宁七年(1074)

临海城东湖,气象清且奇。无风绿色净,十顷澄琉璃。中有共乐堂,今其名者谁。人有答我问,太守下车时。访民所疾苦,民曰水最危。其水或暴至,城坏民流尸。公谋得上策,叠石完城基。外遗数百家,室屋鳞参差。水至无所障,适与漂溺期。又欲堤其东,苦乏土石资。开湖足取用,堤势横虹蜺。湖光占空阔,物从鉴中窥。紫翠前后山,环列如屏帷。构堂就虚旷,与俗同游嬉。太守宴堂上,游人歌水湄。歌云从公来,除患补疮痍。况有此观壮,不乐何以为。有如登春台,人心举熙熙。从事能文者,作辞书之碑。庶其不朽功,上彻尧轩墀。[4](第7册4847-4848

诗写为防范临海城的水患而修城筑堤、开凿东湖的故事。诗中主事“太守”为时任知州钱暄。据记载:“熙宁四年,钱守暄始开为湖。时方累石修城,以水至漂溢,故凿湖以受众水,且以其土堤城之东,绝后患焉。”[6]95

诗作者汪泌神宗熙宁七年(1074)以都官员外郎通判台州,熙宁十年(1077)受代[6]245,96。此诗当作于他通判台州期间,姑系于其上任首年。

三、左纬《大观戊子秋七月,大雨洪水薄城,几至奔决,太守李公出祷城上,即刻雨止,水势为杀,而民获免焉。因叙其所见,为古体诗五十韵,且言台之城不可不修也》,作于大观二年(1108)

立秋亦云久,凉飙何参差。蓐收气力弱,炎帝从见欺。赤云热如火,反甚盛夏时。阴阳互击薄,变动不可期。飓风欻卷地,急雨如崩犂。屋瓦逗飞鸟,云柟棼乱丝。暗恐江汉覆,又疑山岳隳。百川肆横流,倏忽漱城陲。居民类烧蚁,惶恐不自持。为鱼在顷刻,呼叫声何悲。我公初不动,徐问其所为。以谓吾在是,水其为民疵。驾言径往视,朝服来登陴。狂澜吼而至,公亦为兴咨。端物叩头立,逡巡以致辞。公辞殆未毕,水还疾如驰。回首望黑云,忽然见明曦。雨师不得逞,风伯无所施。少皞独行令,昊天青四垂。吁哉是可骇,神速至于斯。苍苍其天乎,所听信已卑。公言我不闻,岂谓天闻其。古人称至信,水火蹈不疑。天人虽限绝,吻合无由私。宋景出言三,荧惑为之移。今公不待再,水灾迄免罹。惟公古君子,诚信本天资。行藏即造化,神速固其宜。嗟我海邦民,此患常羁縻。往岁雨暴作,水行适及榱。城坏而入水,黎民无孑遗。官府一朝废,所亡盖不赀。朝廷痛民害,大为筑城池。中间水屡溢,几乎与城夷。城坚水无隙,民处不复危。今则城已敝,阙落空残壝。如闻去岁冬,我公闻上司。此实民之急,请从官缮裨。上司靳省费,移牒犹难之。民心日懔懔,见雨常颦眉。但恐水不至,水至决不支。前日果见此,必知其知随。又安知我公,有道众莫窥。救汝于沟壑,夺汝于蛟螭。举眼看三光,措身于两仪。公德大如许,汝知乎不知。恶呼汝至愚,岂能事远思。此城苟未修,此患终未离。明年公且去,水来将赖谁。愿公尚怜汝,再请而勿辞。城修有二利,官帑皆在兹。[4]第29册,18817

诗写大观戊子(1108)台州城遭遇“大雨”“飓风”(即风暴潮)的危殆局面和知州的祷禳活动,作于本年。诗中“太守李公”为李春卿。《嘉定赤城志》载:“大观元年丁亥,李春卿九月二十八日以朝请大夫知。大观四年二月八日乞致仕。”[6]98大约因为这次灾害台州城侥幸未破,损失不大,《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主要史籍失载。

四、陆游《枕上作时闻临海四明皆大水》,作于庆元二年(1196)

抚枕时时犹叹欷,厄穷已极畏凶饥。雨声淅沥孤斋冷,客梦萧条万里归。山邑风雷移蜃穴,海城水潦半民扉。如云秋稼方相贺,一饱还忧与愿违。[4]第40册,24946

此诗表达诗人陆游对临海等地灾变的忧虑。诗中所谓“临海四明皆大水”,本事当为《宋史·五行志》的记载:“庆元二年六月壬申,台州暴风雨驾海潮,坏田庐。”[7]1471而“山邑风雷移蜃穴”一句也非完全臆造,隐含灾异实有所本,据《宋史·五行志》记载:“庆元二年六月辛未,台州黄岩县大雨水,有山自徙五十余里,其声如雷,草木、冢墓皆如初,而故址溃为渊潭。时临海县清潭山亦自移。”[7]1489故此诗当作于庆元二年(1196)。

五、尤袤《台州四诗·其一》,约作于淳熙二年(1175)

三日霪霖已渺漫,未晴三日又言干。自来说道天难做,天到台州分外难。[4]第43册,26853

此诗反映台州水旱连仍的情景。尤袤“淳熙元年(1174)十月三日以承议郎知(台州),淳熙四年(1177)十二月十三日满,除淮东路提举常平茶盐”[6]105,此诗当作于此间。虽然此间台州有水旱灾害的历史记录,但诗中反映的并非大灾害,不宜与正史有关记录轻易挂钩。姑系于他知任台州第二年,即淳熙二年(1175)。

六、高斯得《次韵王深道见寄》,约作于淳祐十年(1250)

社鼷屋鼠非难攻,我力如绵不能动。生令墨吏弥奋张,气涌如山高巃嵷。天王圣明侔日月,跂望丹霄眦几裂。孤忠耿耿达无路,独抱幽香分芜绝。诸偷恣睢方摇尾,忽报台州随逝水。人不代天天代人,造物明威乃如此。嗟予粗不愧守官,繄有承君镌志完。[4]第61册,38569

高斯得,生卒年不详,理宗绍定二年(1229)进士,宋亡时尚在世。仅有诗末四句(“诸偷恣睢方摇尾,忽报台州随逝水”云云)提及并议论台州遭遇的严重水灾。从他入朝为官至宋亡时台州发生的水灾来看,虽然正史记载台州大水多次,但单独记载台州一地大水只有2次,即:淳祐十年(1250),“八月甲寅,台州大水。”[7]842咸淳六年(1270)“九月……壬子,台州大水。”[6]905据其中诗句“诸偷恣睢方摇尾”、“生令墨吏弥奋张”来看,此诗很可能作于他就任浙东、湖南提刑的淳祐年间(1241-1252)[8]。据上述“大水”纪年,当在淳祐十年(1250)。

七、楼钥(1137-1213)《彭子复临海县斋》,作于淳熙七年(1180)

乾道癸巳冬,此邦我经行。鬰攸气未殄,千家真赤城。来访临海令,瓦砾纷纵横。翘然三尺高,问是戒石铭。徘徊重太息,更闻愁叹声。试询来者谁,共言令姓彭。我时语傍人,此邑其将兴。迨予来赘倅,客馆方暂停。夜闻箫鼓沸,听事先落成。起望轮奂美,壮观耸连甍。百堵日以作,斧斤喜丁丁。层楼庋敕书,两庑环中庭。久乃游其间,宏大使我惊。位置既深稳,斲削仍攻精。田里不知役,纤粟无输征。安得屋朗朗,突兀有宁馨。退食不苟处,扁榜皆佳名。中虚物自照,政平由心平。穉柏已可悦,况有贤弟兄。小亭真吏隐,县拥高山青。琴堂虽增旧,此意宜细评。智调天下理,夸言笑后生。大弦可以急,小弦恐弗胜。举意属俄顷,立欲如所营。手足民无措,吏奸益相乘。不如疏节目,示以信与诚。施行有次第,幽远无隐情。上下始相应,温和亮以清。子贱意不传,仅许胜戴星。彭令盖得此,所以千里称。此非以政学,渊源甚分明。行矣解印去,众心已先倾。太守荐之朝,一鹗飞青冥。傍无蚍蜉援,日夜思归耕。我无荐贤柄,直书气填膺。安得采诗官,取以彻明廷。[4]第47册,29335

此诗歌颂彭县令修复乾道九年(1173)火灾损坏的临海县斋。首句点明临海县火灾发生时间为“乾道癸巳”,即乾道九年。吕祖谦《台州修城记》亦载云:“乾道九年,里旅不戒於火,延及郡城。”[9]修复时间为楼钥淳熙七年(1180)添差台州通判[6]122。作年亦当在此际。

八、熊克《劝农十首》,作于淳熙十二年(1185)

低田傍海仰依山,雨即横流旱即干。时决时瀦能自力,转成沃壤不为难。(其二)

黄岩出谷半丹邱,使指新疏万壑流。筑堰未妨齐著力,旱天随取灌高畴。(其六)[4]第43册,26889

此诗针对黄岩等台州地区农田的不利因素和面临的灾害形势,说明勤于田间管护、齐心协力兴修水利是培育良田沃土、实现抗灾夺丰收的保障。按宋代惯例,地方长官“每年春季二月出郊,作劝农文以劝诱农功”[10]。熊克这组劝农诗当作于其春季出郊劝农之时。据记载,熊克淳熙十一年(1184)三月知台州,淳熙十三年(1186)“正月二日召(回朝廷)”[6]105-106。则组诗只能作于其知台州次年,即淳熙十二年(1185)。

猜你喜欢

临海大水台州
临海余丰里民宿
哗啦哗啦大水来啦!
临海不完全折腾指南
奇怪森林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剪纸作品
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临海变“大海”
青海湖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