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基地建设推进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58期
关键词:高中课程变革基地

全球化的基础教育变革势不可挡,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当普通高中学校被人类发展需求重新赋能,学校所面临的,无疑是一场颠覆式的革命。这场革命的核心是课程教学的变革,是课程教学技术的转型、行为的转型和效能的转型。

一、普通高中课程基地:撬动课程教学变革的新支点

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从此普通高中课程基地成为江苏高中高品质发展的新引擎,开始书写着整体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变革的华丽篇章。

高中课程基地是江苏教育的一项省级重大工程,它是江苏教育人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一项原创性的探索,是整体提升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品质的一种尝试。以重大工程为抓手促进基层实践变革的内生动力,以路径平台变革促进课程改革深化,突破知识本位、课堂中心、机械训练为主的高中课程教学顽疾,由认知转向实践、单一转向多样、封闭转向开放,从而撬动全省普通高中课程的高品质建设与实施。

高中课程基地在全省整体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走过了三个阶段。

1.调研分析,设计启动。

在经历数轮调研、论证与试点的基础上得出,教育改革的攻坚举措,关键取决于基层实践的程度,行政创新的力度,专业引领的强度。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期间,经全面调研、分析比较,研制了《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明确了课程基地建设的内涵要义、目标任务、建设内容、立项程序、绩效管理等,以充分的顶层设计确保课程基地建设能科学有效地整体提升高中办学品质。

2.科研跟进,整体探索。

自2011年启动以来,每年由省教育厅基教处组织差额遴选确定50个左右建设项目,按照省列计划、组织培训、以校为本自下而上逐级申报、省级组织专家答辩、确定立项名单、下达专项经费、提供建设中过程性指导、省级调研、检查视导验收等流程,每个项目经费要求当地财政局与教育局共同承诺按省、市、校1:2:3配套,省级财政给予100万元经费支持,每个项目共计600万元。在项目申报答辩时要求就教育变革的主要问题,突出有理论依据的实践创新路径。立项后由指导中心边推进项目建设边同步研究,从立项申报到建设方案论证培训,从理论到实施再到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螺旋式的跟进、反馈和提升,完善的配套机制保障了重大项目的优质高效推进。同时,省教育厅要求各市也可比照省里做法,建设一批市、县级课程基地。此阶段,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编号:A/2011/01)为标志,科研全程跟进。

3.引领提升,深度推进。

2015年,省教育厅又推出以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为主的教改行动计划,2016年度推出前瞻教改重大项目——“育人模式转型:江苏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被列为全省首批三个前瞻性重大项目之一,同时本项目获得省委组织部“333”二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资助。2016年,省教育厅成立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指导中心,全面负责指导管理基础教育课程基地项目建设,每年提供40万元推进经费;继而,厅里又建立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学校的九类联盟,明确每个联盟即相近领域的项目牵头校20所,每个联盟设立两至三个盟主,主要负责管理联盟内课程基地学校项目建设与使用,每年划拨每个学校20万元作牵头推进经费,带动联盟成员学校共同研究形成转型示范模式及教学转型案例,发挥牵头示范辐射作用,协助指导中心组织各类联盟内课程基地学校主题研讨活动,推进全体项目学校的课程教学变革实验。往后每年新立项的高中课程基地,由中心安排加入相应联盟。

二、普通高中课程基地提升课程教学品质的主要成效

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是提升教书育人质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省域解决方案,也是一个实践策略与技术路径。整体推进过程中,建立了校本创新、立项支持、绩效评估(中期评估、现场视导、示范评选、优秀晋级)、联盟共享、过程指导、整体推进等六种机制。

近八年的实践推进,课程基地建设向课程改革的综合化、生活化方向有了大幅度迈进。通过重大项目研究,以大量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原型为对象,以全息观察、跟踪研究、调研反馈、补充完善,提炼大量鲜活的具有操作性、辐射性的教育教学转型案例,形成推进高中教育品质的课程基地运行机制。从全省整体层面总结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路径,引领基础教育卓越价值追求。出版系列专著,提出了工具驱动的教育变革思路,开辟了以创意空间倒逼课程改革的技术路径,构建了多元共治的协同推进机制,提供了重大工程整体推进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江苏方案”。

七年持续研究,深度拓展了学科课程文化建设,整体推进了校本化课程体系的建构。课程基地成为了江苏课程教学变革的孵化器,使得教与学发生深度转型,对课程教学后续变革提出新的理论指引与诉求。

三、普通高中课程基地提升课程教学品质的实践反思

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指导中心聚焦于普通高中改革发展的症结,抓住普通高中育人课程教学变革的关键,有效突破高中品德教育的瓶颈,真正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应当讲立意高、路径准、成效显;推动了普通高中课程基地的实践和规范管理,实现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互补和有机统一,形成了具有前瞻性、导向性与示范性的高品质模型,实现了社会资源向学校的流动集聚,培养了一批以一线教育行动者和研究人员为主体的优秀项目指导与建设团队。教育部原副部长、江苏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王湛认为,江苏高中课程基地是江苏教育的原创,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了先导性、前沿性的示范。

(一)课程教学品质提升的实践影响力

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是推进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索,是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的省域样本,已引领全省各学段,辐射海南、天津、重庆、广西、河北、辽宁、福建、广东、湖南、安徽等省市应用推广。其对学校品质提升的影响力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以课程基地创新教学环境,倒逼教育教学转型。课程基地开发、建立了一批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的专业化的教育教学环境资源,改变了课堂环境,拓展了学习空间。体现课程学科物态的学习场所越来越成为学校基地建设的重要取向,并在学校建设中占据更大的比重,增加了校园建筑的教育价值。课程基地成为学生实际动手、实践体验、实验探索的平台,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参与其中的每个学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所认知。

二是以课程基地丰富课程资源,建构立体的课程体系,促进课程结构的积极转变,为高中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提供了有益借鉴。课程基地通过整合跨学科、课内外、校内外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优化国家课程实施,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丰富拓展地方课程,并形成了如语文等多学科的国家基础课程、智能机器人等超学科的综合学习课程的有机统一,形成立体丰富的高中课程体系,不断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丰富的课程资源为课程结构的转变提供了积极可能,使得三级课程管理成为现实,进一步增加了校长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办学自主权,激发了基层实践变革的动力,不仅为教师的教学实施提供了保障,也为课程基地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以课程基地搭建教师成长的新平台,提供专业发展杠杆。课程基地全面提升了教师课程建设能力和水平。在课程基地设立名师工作室,突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团队优势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同时,课程基地开辟了教师科研的新空间,增强了学科教育研究的专业深度,加速了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是以课程基地有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基地注重“做中学”,构建了学生实践创新的新途径。课程基地加强了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和感知,在课程实施中践行着创意、创造与创新。

五是以课程基地形成提升高中高品质发展的配套机制,真正实现行政、科研与实践的协同创新。以课程基地项目为载体,省教育厅基教处统筹,基础教育课程基地指导中心负责,充分发挥教育专家的作用,发挥教科、教研、师资培训、电教、装备等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对项目的分类指导和个别指导,组织专题培训、现场观摩与专项调研检查,及时总结推广优秀改革成果。

(二)以课程基地促进课程教学品质提升的后续展望

进入新时代,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全面审视课程基地的使命任务和独特优势,突出课程基地使用与示范辐射作用发挥,深化基于大数据的课程基地分析研究,更加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更加聚焦学生深度学习。我们将以更加高远的战略定位,通过课程基地打造思想高峰促进理论建树,以课程高峰建设为新课程方案的落实提供全国示范,以装备高峰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以人才高峰持续整体推进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以高中课程教学的高品质打造学校办学品质的高峰。以此五大高峰建设在学校校本化课程体系的特色向度、基于学科本质的课程育人厚度、信息化条件支撑下学生个别化学习广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深度及学校育人模式转型的内源性、结构性与系统性方面产出新的成果,作出更深入的实践探索。课程基地建设的原创性、本土化改革将以多维联动、有逻辑的课程体系为标志,将课程、教学、评价、管理以及师生发展融为一体,这是文化建构与创生层次的课程教学变革,努力使它成为解决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变革重大问题的可复制方案。

猜你喜欢

高中课程变革基地
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我的基地我的连
变革开始了
高中生物学习焦虑原因及对策
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