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品质高中的性质、功能与建设方式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58期
关键词:英才高品质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心之一。国家2014年全面启动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2017年发布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8年实施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在此背景下,江苏省发布《省教育厅关于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启动实施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项目,可谓正当其时,且有着重要的创新和引领价值。它体现出领先一步的实力,展示出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的努力,也表现出锐意改革的担当。该项目能否有理想的预期效果,又与其性质定位、功能界定与建设方式密切相关。

一、大众教育还是英才教育?

高品质高中到底要办什么样的教育?这是一个价值问题。普通高中处于教育阶段“上接下续”“左通右联”的“立交口”,又使得这一问题变得非常复杂。有关普通高中的价值争议主要有三个方面:大众的还是英才的教育?基础的还是为升学准备的教育?普通的还是专门的教育?就高品质高中而言,最为核心的价值选择是“大众还是英才”。

高品质高中应该走英才教育的道路。这种主张可能会遭遇社会合法性挑战,甚至是抗议与抵制。因为,英才教育看上去与我们当前倡导也确实需要大力作为的“缩小差距、实现均衡、追求公平”的目标背道而驰。很多人相信,如何让更多学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如何从规模发展走向整体质量提升,如何避免个别强多数弱、两极分化,是当前普通高中教育的主要问题。同时,很多人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能与发展的空间,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同样的机会与条件。因此,不能人为地将普通高中学校分出三六九等,不科学也不公正地制造学生发展的差距。

主张高品质高中的英才化,不是无视当前普通高中学校发展不均衡的现实,更不是对教育公平价值的怀疑与背弃。尽管存在关联性,也可能在实践中被误读误用,但不能将“普通高中教育的精英化”与“高品质高中的英才教育”等同。高品质高中的英才教育不是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重点高中的回归或变形,这恰恰是其要避免的。也正是在此意义上,高品质高中的英才教育才体现出它的意义与价值。

一方面,在注重教育公平与整体教育质量的同时,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英才教育的问题。正如褚宏启教授所指出的:“我国教育体系中,最弱的一项就是英才教育。”“英才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是人力资源中最稀缺的资源,发展英才教育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1]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造潜力和独特个性,但因为天赋和努力等情况不一样,并不是每一个都能成为顶级人才。事实上,只有绝少数人能够成为顶级人才。美国思想家艾伦·布鲁姆(Allan Bloom)认为:“把‘创造力’和‘个性’之类的词汇挂在嘴边,并不意味着使用它们的人理解让它们的使用成立的思想,更不用说赞同这些思想了。这种语言已经变得平庸无聊,原本用来描述和激励贝多芬、歌德的词语,现在每个学龄儿童都在使用”,“在一个一切杰出表现都受到威胁的平等社会里,它们力图成为适合于这个社会的杰出表现。”[2]他的话或许有些偏颇,但提醒我们,不能将英才教育与教育公平对立起来,更不能因为追求教育公平阻碍英才教育的实施。高品质高中是高中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也是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将高品质高中定位为英才教育,亦是防止其走应试教育的路,避免区域高中教育“一强众弱”的现象。这是高品质高中项目建设最需要警惕之处。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升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无疑是高品质高中应该做到的。换言之,高品质高中是要指向升学的。不过,“升学”不是“应试”。如果仅仅为了升学,将是高品质高中建设项目的失败。高品质高中必须超越考试。高品质高中不仅要将学生送入高水平大学,更要为他们在高等教育阶段实现卓越发展打下宽广坚实的基础,最终成为各行各业的领袖之才。进一步而言,高品质高中应面向那些具有高水平潜质和特殊才能的学生。它在规模上大不了,也不能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要区别于一般普通高中。如此,高品质高中就成了一种具有特殊使命,面向突出学生,拥有特别模式的学校。它不与其他高中学校竞争生源,而是致力于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并以互补互助、协同合作的方式,与其他学校一起真正实现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

二、竞争、示范还是引领?

高品质高中到底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是功能界定问题。《意见》只阐述了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项目的目标任务,没有专门说明高品质高中的功能定位。不过,该意见的相关内容也表达了高品质高中应发挥的两方面作用:其一,实现高质量育人目标,“成为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创新育人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典范”。其二,强化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力求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和克服发展瓶颈等方面率先突破,探索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范式与成功经验,为我省普通高中发展提供样本和方案,辐射全省全国,引领高品质发展。”

上述前一方面的作用可看作“本体功能”。即作为个体学校,高品质高中应该为本校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后一方面的作用可看作“外生功能”。即作为普通高中乃至整个教育系统之一员,高品质高中应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总体来看,《意见》更为偏重的是高品质高中的外生功能。这应该是为了突出高品质示范高中的“示范”二字,且本体功能似乎不言自明,没有它的充分实现,“示范”也失去了基础与可能。不过,这种偏重也造成了本体功能界定的不清晰。《意见》要求高品质高中应当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践行独特办学思想,造就卓越师资队伍,建设优质课程体系,健全学校治理机制,不断丰富校园生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智慧教育范式,深度开展国际交流。这些内容基本未涉及学生的质量标准。本体功能实现程度的判断,应主要依据学生学到了什么、发展成什么样子,而不是学校提供了什么、教了什么。

就外生功能而言,目前界定的“示范引领”作用也需要进一步考虑。譬如,“示范”与“引领”有没有区别?除了示范引领之外,高品质高中是否还有其他作用?在理解与界定高品质高中功能时,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功能界定与性质定位有关。高品质高中要“办什么样的教育”“建成什么样的学校”,很大程度上会限定它需要以及能够发挥什么作用。第二,功能界定与面向对象有关。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对象,高品质高中发挥作用的内容与程度是有所区别的。结合这两个问题来看,高品质高中应该发挥三个方面的外生功能:竞争功能、示范功能与引领功能。

竞争功能指向国际。对内,不能突出高品质高中的竞争性,特别是不能与其他普通高中形成竞争关系;对外,竞争性则是主要的,每一所高品质高中都应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这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能够为我国高水平大学输送更多优质生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成效是国际教育竞争的核心,而生源质量又对大学教育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学生都是通过刷题、应试进入大学,就很难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塔尖式人才。二是能够缓解高中阶段学生外流的问题。无论从教育、人才还是经济层面讲,高中阶段生源外流都是巨大的挑战。躲避国内激烈的高考竞争以及对高中教育模式、内容、方法和质量的不满意,是生源外流的重要原因。如果高品质高中能够提供这部分学生所需要的教育,相信不少家长会选择让孩子在国内读书。

示范功能指向全国。“示范”主要是对类型相似学校而言的。如果将高品质高中定位为英才教育,其对于一般普通高中的示范价值是有限的。就此而言,高品质高中的示范功能可以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在整体层面,可以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模式。即超越总体定位趋同下的“特色型”有限多样化,通过差异化的定位,转向“互补式”深度多样化。二是在具体层面,可以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高品质高中建设的经验与样本。即在办学定位、人才选拔、培养模式、课程开发、教学变革、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学生评价、管理方式等方面,提供可借鉴的建设思路与操作策略。

引领功能指向省内。在定位为英才教育的前提下,高品质高中在省内可以同时发挥“示范”与“引领”两种功能。示范功能是对省内有意建设高品质高中的地区和学校而言的;引领功能则是对一般普通高中而言的。因为,高品质高中不可能成为一省普通高中教育的主流。因此,高品质高中在省内主要应发挥引领功能。这一方面是接受“没有可比性”的现实,强调办学定位、相关条件、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等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一般普通高中无法也不能简单参照高品质高中的办学方式与建设经验;另一方面是坚持“先行后效”的原则,强调高品质高中要在相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学校管理等方面深化研究、大胆试验、锐意改革,以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及管理基本规律探索的进度上先走一步、深度上更进一层、广度上更胜一筹,通过提供有启发价值的研究、发现、思想、知识、方法与策略,引导和带动一般普通高中的教书育人活动与学校管理工作。

三、外部推动为主还是内生发展为主?

高品质高中建设是以外为主还是以内为主?这是建设方式问题。《意见》中提到,要经过一段时间“遴选培育、创建评定”一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其“评建结合”的立意非常明确。但这种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上而下推动的项目化建设方式,也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意识,并积极做好上下内外的平衡。

来自政府、社会、家庭等外部力量的有力支持,是高品质高中建设的基础。不过,往积极处说,外部力量只是高品质高中建设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往消极处说,外部力量的过度介入还可能妨碍高品质高中的建设。其中,政府力量的影响又最为关键。《意见》中规定,申报学校必须“有地方党政的大力支持”。此中包含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良苦用心”,希望以此激励与要求地方党政履行教育发展责任,重视高品质高中建设,为地方普通高中发展争取更多资源。然而,这也可能影响一些地方党政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设动机,使得本该更多面向本地教育和学生的高品质高中建设工作,变成以向上、对外为主的政绩工程与形象工程。相应地,通过投入倾斜、生源掐尖、师资高配等资源集聚方式,举全市、全县(区)之力重点打造高品质高中。如果这些高品质高中的办学定位与其他学校没有根本差异,高品质示范高中评估认定项目要么只是此前星级评估“水涨船高”式的改头换面,要么会进一步增加各地普通高中学校的级数,拉大学校之间的差距,给地方高中教育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那些有机会申报高品质高中的学校而言,自上而下的推动方式一方面设置了“提档升级”的发展目标,可以激发学校高起点“再出发”的动力;另一方面也极易转移学校建设的聚焦点与注意力,导致“指哪打哪”的现象。对此,《意见》已经有了充分的意识,并努力加以避免。譬如,强调“坚持基本必备条件,突出优质目标导向,实现多样特色发展”;要求“具有自我发展的强烈意识”;鼓励“在2~3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性成效,形成本校的优势和特色”。尽管如此,实际建设过程中如何规避学校发展外在化的问题,仍然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过去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评估中,很多学校参与评估更多地就是为了“挂牌子”,为了“得到政府的特别资助”,为了获得“生源竞争”的优势。[3]而且,我们也看到,《意见》有意识地将高中课程基地、前瞻性教学改革、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等教育行政部门正在实施的项目,整合到高品质高中建设项目中。这有可能进一步强化学校面向行政部门办学的倾向,导致以评代管、管办不分的问题。很多学校抱怨,除了升学压力之外,各种形式的评估是他们最为头疼也是耗费精力最多的事情。

真正意义上的高品质高中,一定是主要依靠内生发展形成的,是学校在外部支持基础上,充分发挥自主性,确立清晰且相对稳定的办学目标,沉下心来办学,潜心探索教学与管理的基本规律与优化之道,并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某个角度看,这些学校甚至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即不轻易被外部喧嚣、无意义的变革和形式化的工作所干扰。就此而言,高品质高中建设最为需要的是自主发展空间。《意见》中对学校内部治理机制的健全,作了较为全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也有必要对更为宏观的教育治理体系作相应说明,尤其是对高品质高中建设过程中的政府与学校关系提出建议。

至于高品质高中如何实现内生发展,《意见》列出的九大建设要求,已经给出了一个角度的说明。美国学者约瑟夫·墨菲(Joseph Murphy)聚焦“如何建设好学校”,提出的“学校改进框架”也可供参考。该框架包括五个部分:核心法则、建设内容、建设原则、有效支持和整合动力。“核心法则”为“学校改进=学术压力+支持性共同体”。高标准的学术要求和支持性的学校文化,是学校改进的两大关键。它们应类似双螺旋体结构,彼此绞合在一起。“建设内容”涉及高质量教学、课程、个性化的学生学习环境、教师专业学习环境,以学习为中心的领导、以学习为中心的校外共同体建设,对于学习进展的监控与绩效问责等。“建设原则”是指将各项建设工作整合起来的准则,如“情境总是重要的”“联结与整合是关键”。“有效支持”主要指学校组织层面的支持,包括组织结构、工作机制、学校政策与管理实践等。“整合动力”来自学校领导工作,即学校领导在学校改进中居于核心地位。

猜你喜欢

英才高品质普通高中
诚聘英才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苏州:最高礼遇献给天下英才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沈阳体育学院诚邀天下英才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光伏扶贫如何保证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