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社长(时任)汤鑫华:水库大坝本身就是环境保护工程
2018-01-29韩承臻编辑谢泽
◎ 文 | 韩承臻 编辑 | 谢泽
11月10日,在湖南长沙参加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水库大坝与公众认知论坛的时任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社长汤鑫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水库大坝本身就是环境保护工程。不论是对生产、生活,还是对生态,水库大坝都是利大于弊的,对此应有正确认识。
客观看待水库大坝的综合效益和副作用
谈到建设水库大坝的必要性,汤鑫华说,古今中外的广泛实践证明,水库大坝有诸多正面作用。
比如防洪抗旱。严重的洪涝会冲毁地表各种自然和人造景物、威胁一切生物的生存,而严重的干旱能导致植物大面积干枯、死亡,这些极为严重的破坏现象在我国是频繁重演、此起彼伏的。要想避免这些现象,就必须因地制宜地建设大量水库大坝。比如水土保持。目前,我国仍有300余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处于水土流失状态。不管它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这是我国陆地上最为严重的环境破坏现象。建设水库大坝,能够涵养水土,促进动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的改善。此外,水库大坝还有径流调节、城乡供水、农业灌溉、水上航运等综合效益。
同时,也应该注意水库大坝也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第一,水库淹没耕地,并导致可观人口迁移和城镇迁建;第二,水库蓄水后,库区水体流速减缓、扩散稀释和复氧能力下降,促进水体污染;第三,蓄水改变库区及中下游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条件可能恶化;第四,水库运行后,泥沙淤积将对回水影响地区的防洪不利;第五,水库蓄水后,库区水面抬高加宽,上游沿河文物古迹可能被淹没,部分自然景观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对于上述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国内外的水库大坝建设、运营者已经发明发现了许多应对策略。实践证明,效果也是好的。水库大坝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只要认真应对,都能加以避免或者消除,至少可以大幅度减轻。
对水库大坝的错误认知与水库大坝的科学普及和正面宣传不足有关
汤鑫华指出,当前,社会上存在一些针对水库大坝的误解、误传。究其原因,一方面,许多人对水库大坝的特性、利弊缺乏科学认识;另一方面,有些人自己不够专业,却又有意无意地错误宣传甚至丑化诬蔑水库大坝。两者都与水库大坝的科学普及和正面宣传不足有关。我们拷问水库大坝,要避免这样一些误区:
——以偏概全。例如,把个别地区、个别水库、个别时段出现的问题推广到所有水库、任何时刻。
——缺乏根据。例如,不经分析、验证,就把他人言论或资料当作自己擅下结论、主观判断的依据或论据。
——言过其实。例如,夸张地宣称水库将会造成一些天然物种的灭绝(事实上,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例子说明任何物种的灭绝系大坝建设所致)、民族文化的倒退。
——主观臆断。例如,有意无意地给社会造成这样的印象:所有(起码是多数)大坝建设者都只顾经济效益和自身需求,无视生态的破坏,不受社会的约束。
——以物为本。例如,罔顾人口众多、城镇密布的社会现实,把河流的自由泛滥视为需要保护的自然生态现象。
——本末倒置。例如,对于水库水面的水华、蓝藻现象的出现,不去寻找污染源,而是一味责怪大坝。
不加区别地、一味地阻挠水库大坝建设,实际上是在遏止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社会上还有这样一种不容忽视的思维,它在客观上把水库大坝的建设同环境保护看成没有关联的两码事,甚至将它们对立起来。就是从事水库大坝建设的人,也有一部分没有意识到,水库大坝建设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一种环境保护措施。
事实上,大多数水库大坝本身就是环境保护工程。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社会公众来说很重要,因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没有水库大坝的存在,人类社会就会经常受到水旱灾害的威胁乃至伤害,生态环境也会受到相应的破坏。
汤鑫华指出,很多情况下,没有水库大坝的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会使环境本身处于破坏、恶化状态;而建设了相应的水库大坝,人类就可以对恶化的环境进行适当的、向好的干预。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加区别地、一味地阻挠水库大坝建设,实际上是在遏止环境的保护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