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教育视野下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的理性思考

2018-01-29李凤堂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学生生命素养

李凤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生命教育,凸显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时代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国家政策层面上对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也为生命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近年来,加强生命教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呼声日益增多。[1][2][3]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有哪些特点?生命教育视野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系列问题也是当前困扰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生命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全人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目前学界对于生命教育的理解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这些多样化理解从根本上可以概括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基于特定“生命问题”驱动的狭义生命教育。这种观点认为,现实教育实践中通常针对重大的生命问题而展开,具体包括安全教育与身体教育、死亡教育、环境教育、法治教育和生命伦理教育等,探讨生命与死亡的相关问题,其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要保护、呵护自然生命,使之避免不必要的伤害,远离死亡的威胁,强调生命教育对于个体和人类的意义。另一种观点是基于生命与教育内在关联的广义生命教育。这种观点认为,教育本身是一项关乎生命的事业,应当包括至少三层含义,一是“关于生命”的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引导人们关注和认识生命,阐释生命现象、生命过程和生命本质,探索“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世界”的关系;二是“通过生命”的教育,强调生命在场,旨在使教育成为生命本质觉醒和显现的过程,个体生命成为由“小我”向人类的“大我”不断发展、超越的过程,成为“个体的可能生活价值完满的一种特殊方式”;三是“为了生命”的教育,强调教育必须立足于所有生命及生命的所有方面,以生命的整体性、全面性与自由和谐发展为目的,体现“全人教育”的精神。[4]

通过对生命教育多样化理解的研究表明,生命教育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内涵十分丰富的集合概念。综合把握生命教育的内涵,有助于人们对于生命教育的整体认识和深入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使生命教育在激发学生潜能,发展核心素养中获得整体的、全面的发展,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生命自觉的人,一个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和创新型人才。

(二)生命教育的本质

从广义上看,生命教育旨在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生命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教育的本质。生命教育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帮助中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关爱生命、超越生命,不断提升和创新生命的价值,体验生命的尊严和意义。生命教育倡导立足于生命、为了生命和服务于生命,强调以人为本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则。健康和谐的身心是生命存在基本条件,教育的有效实施应该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和前提。同时,以人为本的教育并不仅仅停留在生命的生存层面,也就是说,人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活着”或“生存”,更重要的还是精神性的存在,即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追求。那些只停留于“生物性”层面的生命是不完美的存在。人的生命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还在于人是有意识的、精神性的存在。生命教育强调除了要关注生命的“生物性”属性和需要,更多地应关注学生内在的精神需要,引领学生认识自我并找到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提高生活的智慧与能力,为个性健康发展和人生幸福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奠定基础,从而实现生命的全面、自由发展。

正是基于对生命教育的本质理解,上海市2005年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生命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5]

以哪些方面为切入点有效实施生命教育?广大学者和一线教师不断地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探索和实践。基于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新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习和借鉴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世界发达国家开展生命教育的经验,笔者提出生命教育应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成为一个生命自觉的主体,一个全面自由发展的人。2016年9月,我国公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面向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我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我们深入实施生命教育提供了更为具体、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深化生命教育。

二、生命教育视野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特点

如何在生命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改革亟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应全面了解生命教育视野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特点,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尊重生命成长阶段性的特点

纵观人类个体生命成长的历程,大致经历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五个阶段,不同的人生阶段由于不同的成长环境、阅历、学历、个性,每一个人都呈现出不同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中学生正处于由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又称为青春期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黄金期”。一方面,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日益增强,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和认知能力发展还不成熟,情感发展复杂且不稳定,表现为情感的强烈性与细腻性并存、稳定性与可变性并存、内隐性与外显性并存的矛盾。皮亚杰认为,认知方式在人生不同发展阶段具有明显的特征,青春期阶段,中学生在身体方面、认知方式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变化明显,表现为抽象思维将逐渐代替形象思维,情感较丰富细腻、深刻稳定,同时道德、情感、理智等在感情中占有重要地位。[6]埃里克森也认为青少年阶段是自我认同感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树立自信心,明确人生发展目标对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认知能力、健全人格、社会责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是中学阶段学生生命发展面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这几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影响其终身发展,是生命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

生命教育强调尊重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凸显学生主体,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的选择上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成长经验、阅历、兴趣、爱好及发展需求密切结合,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运用体验式、探究式、合作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注重对学生耐挫力的培养。中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经济、学业、交友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是非常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生命教育要善于关心中学生遇到的各种困难、挫折,及时引导学生将困难、挫折转化为成长、发展的机遇和动力,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培养他们正视问题、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创新评价体系,多维度衡量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上应将中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与终身发展相结合,多维度、多层次地评价学生的综合发展状况,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了解自我,善于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拥有自信心、上进心。(4)发展性。考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连续性和有序衔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要综合考虑,既体现出发展的连续性又体现出差异性,力求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等循序渐进的过程。[5]

(二)尊重中学生生命成长的个体差异性与需求多样性

生命的个体差异性是指生命个体区别于其他生命个体所具有的特征,个体差异性是基于先天遗传素质、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及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不同而呈现为认知方式、个性、兴趣、爱好、需求等方面的不同。个体差异既包括个体的先天遗传性差异,也包括后天习得性差异;既有智力因素的差异,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因而中学生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也各不相同且多种多样。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合理需要的满足是激发中学生生命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学生生命成长中存在多种需要,概括起来基本需要主要有三种:一是自然性需要,即内在的生理发展需要,如饮食、情感、安全等方面的需要,自然性需要是生命发展的基础和载体,生命教育首先体现为对中学生生理性需要的尊重、合理的满足及教育引导。二是社会性需要,如交往需要、尊重的需要、爱与关怀的需要等。社会性需要反映的是中学生的社会性本质。因为任何中学生的成长都是基于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下获得的,对社会性需要的认可和满足是实现其社会价值的体现,社会性需要的合理满足是构成中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激发中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的外在动机。三是精神世界的需要,如对理想、信念、信仰的追求,它是自我实现需要的最高体现。中学生发展中的三种需要既存在一定的层次性,又有一定的交叉性,因中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生命教育在重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又重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尊重中学生生命个体的差异性,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中学生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选择的自由,使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关注、尊重中学生需要的多样性,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来激励和尊重中学生生命个体的差异性,实施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其个性自由发展。

(三)尊重中学生生命成长的整体性和主体性

生命是完整的存在,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与社会生命三重生命的统—体。中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主体,应兼顾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重生命的存在和发展,促进生命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发展,而不只是认知能力的单一发展。应试教育过于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而生命教育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强调身体与心理、肉体与精神的协调发展,强调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发展,强调生命的内在需要与外在需要的协调发展,强调主体间的协调与沟通,都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生命整体性发展的关注。

主体性是指生命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运用自身的本质力量能动地作用于客体所表现出的特征。人是生命成长的主体,人的主体性发展体现为自主地、能动地和创造性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认识和发展自我的能力。生命教育尊重中学生生命成长的主体性,尊重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其拥有的自主发展权和自由选择权,并注重创造机会和平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自由发展。对学生生命主体性的肯定和重视,是生命教育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可以说,没有学生生命主体性的发挥,一切教育就会变得无意义和价值。尊重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创新能力是生命教育的重点。

三、生命教育视野下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从生命教育维度看,遵循生命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的规律,学校在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策略上应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一)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把生命教育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围绕学生生命成长中面临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及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作为确定课题的依据,以学科教学为引领,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引导师生进行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效果。如天津静海一中师生采取课题研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杨柳青一中师生围绕绿色生命教育进行专题研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把生命教育作为基本育人理念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内化到制度管理、校园环境、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等教育教学工作的诸方面,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课题研究有助于师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本质、价值和意义,把握生命成长的规律及特征,养成生命应具有的责任担当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这方面,深圳松坪学校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从2003年起,该校进行全校人人参与、全方位整体实施、全过程有序衔接的生命教育课题实验,遵循整体性原则、分层原则和生活化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与独特性,关注情感体验与交流,关注生命实践活动,关注生命发展的整体性与动态生成性,分别从学生成长目标、教师成长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三个不同层面,设计了具体的生命教育实验目标体系,并在这一目标体系指导下,对学校的课程、德育、师生关系、学校文化、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与重建,进而构建起具有松坪学校特色的生命教育模式。实验实施四年后,不仅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达到了预期目标,而且获得了教育系统内外的广泛认可。[7]

(二)以学校特色建设为切入点,把生命教育作为提升学校质量的新引擎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自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根据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办出各自的特色”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学校把生命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特色。比如,连云港市新世纪实验学校自2008年起正式将推进生命教育确定为创建特色学校的主题,视“生命教育”为教育的灵魂,把体现生命价值、提高生命质量作为素质教育的内涵,使生命教育活动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连年荣获“连云港市教学质量优秀奖。[8]天津市的多所中小学近年来也把生命教育作为学校特色来建设,如天津市海河中学的“生命教育”,提出并实施了促进学生终身健康发展的“五个一”工程,要求每个学生掌握一项终身受用的生活技能、一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并养成健身习惯、熟悉并掌握一门艺术、背诵100篇中英文美文,树立一种终身不渝的感恩情怀。“五个一”工程构建了“让孩子健康,快乐,高效学习”,促进生命全面发展的新理念。[9]天津市杨柳青一中的绿色生命教育、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的绿色生态教育等都是围绕着师生全面发展这个主题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既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又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突出了“绿色·生命·生态”生命共同体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全面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和个性发展,给予每一个学生最适合的教育,激发了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发展的自觉性。

(三)以课程为着力点,构建基于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和桥梁,是学校教育开展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构建基于生命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是生命教育视野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又一重要路径。天津市汇森中学在这方面的探索效果显著。汇森中学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由“基础系列”“拓展系列”“成功系列”三大部分构成,其中“基础系列课程”包括“关注生命”“护航生命”“陶养生命”“润泽生命”“绿色生命”五个模块,涉及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学教育、道德与修养、环保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灵,具备生存、生活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系列课程”包括“美丽生命”“创意生命”“绽放生命”三个模块,涉及艺术、科技、机器人、注意力训练、思维拓展训练等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成功系列课程”包括“经营生命”和“多元生命”两个模块,包括“领导力课程”“职业规划课程”“国际理解课程”和“多元智能课程”等内容,重在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扬和多元智能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完善生命体验,认识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10]这样的课程体系如果在教学中很好地得到贯彻执行,就可以很好地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

(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自班级授课制以来,课堂教学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学生在学校里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实施生命教育最根本的要求。首先,师生之间要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代言人,而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引领者和示范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其次,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用体验式、对话式、探究式、发现式等学生能够深度参与的学习方式,让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最后,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不再仅限于知识记得牢固与否,不再看是否回答了标准答案要求的内容,而是要更多地看学生是否形成了相应的学科核心能力和素养,不但要能够回答对问题,更要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能够根据所需的内容去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充满创造性、愉悦性和生成性的课堂。

(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营造孩子成长的良好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协调配合,营造出良好的生命教育的氛围和环境,共同形成合力,是生命教育有效实施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不仅要做好校内的各项工作,还要在力所能的范围内,加强与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形成合力育人机制。比如,借助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向家长传播生命教育理念,利用现代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等,向全体学生家长定期推送关于生命教育的文章,并组织家长开展相关的活动等。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注重用大德育观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取得良好成效。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建立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增强家、校合作的力度;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让社区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新课堂”。学校还协同家庭与社会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领中学生到大自然、社区、厂矿、农村、部队参观学习、社会调查、走访名人、听模范事迹报告等,增加中学生了解自然、社会的机会,培养中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实践、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习惯,有力地促进了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生命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在于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在于为每一位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生命教育让我们坚守这样的育人理念:我们面对的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我们要赏识每一个人,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在不断得到成功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对国家有用的公民和最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中学生生命素养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