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在高校的培育路径创新探索
2018-01-29邵诗云
邵诗云
自1963年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以来,雷锋精神就一直是我们的精神灯塔.五十五年来,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它指引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前进方向.当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面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以及熏陶和感染一代代的青年大学生们奋发向上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探索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一直是我们不懈的追求,雷锋精神是大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指路明灯,对它的探索和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
1 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与时代价值
1.1 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雷锋精神的珍贵在于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却愈发历久弥新,我们国家在新时期不断涌现各类“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光明道路上,继承和发扬了伟大的雷锋精神,并为其注入了全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同志指出,雷锋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他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它的时代内涵集中体现在“全心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新形势下,我们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核心内涵,让雷锋精神成为改革发展的时代标杆.
1.2 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雷锋精神的内涵具有着深刻的时代价值.首先,在当今中国,我们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改革发展任务繁重而艰巨,迫切要求我们以雷锋精神为标杆,胸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其次,雷锋的大爱胸怀对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典范意义.雷锋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使人们在当今理想信念弱化甚至缺失时仍有明亮灯塔可寻;雷锋精神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符合国家要求与个人发展的价值选择,使人们在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的复杂世界环境中仍能坚持宝贵初心;雷锋精神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正确的道德追求,使人们在社会出现道德失范、精神滑坡时仍能道德领航;雷锋精神引导人们保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宝贵品质,使人们在社会需求膨胀,奢靡之风盛行时仍勤俭朴素;雷锋精神引导人们树立追求进步、踏踏实实的实干作风,使人们在社会几乎被功名利禄,物质声色浸染时仍能脚踏实地;雷锋精神引导人们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友善,使人们在人与人之间极度缺乏真诚与信赖时重新帮我们找回“性本善”的人性之美;雷锋精神引导人们追求人间大爱、社会和谐,使人们在利己之风不断席卷于我们的社会时仍旧保持乐于助人、和谐友爱的良好道德风尚.
2 高校培育雷锋精神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各个高校几乎每年都会组织开展不同程度和不同种类的学雷锋活动,学雷锋活动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在高校培育雷锋精神仍然具有非常良好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落到实处.
2.1 有利于重拾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西方文化出现交融与交锋,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渗透的影响下,“崇洋媚外”的思想观念在高校大学生中不占少数,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倾向凸显,缺乏对于时政的了解,片面浅薄地解读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信仰薄弱,出现入党动机功利化等特点.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和方向,信念是出自人们内心的真诚信仰.在理想信念方面,我们要学习雷锋自觉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联,要学会用集体眼光看事情,发扬雷锋精神以集体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情怀.要像雷锋一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一心向党,一心向社会主义,一心向共产主义的伟大共产主义信念,并且学会将崇高的政治信仰与平凡的工作紧密相连,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在理想信念逐渐薄弱,奢侈不正之风渐出端倪,进取精神颓靡不振的情况下,雷锋精神在高校的培育有利于清理重建高校大学生的个人精神家园,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要求落实到实处的有效措施.只有将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落实,才不会使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成为空中楼阁.
2.2 有利于打破雷锋精神学习“过时论”
“雷锋精神过时论”的论调使雷锋精神在高校的培育出现了很大的阻力,该论调认为“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失去了生命力,过时的精神已经没有再继续学习的必要,很多学生将这种情绪表现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比如拒绝参与活动,或者被动参与活动,导致学雷锋活动中出现“走过场和搞形式”的情况,消极态度和抵抗情绪使学雷锋的活动效果不佳甚至产生相反的作用.高校为了打破这种论调,建立起学雷锋的长效机制.不断深化以学雷锋为主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重把学习雷锋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结合,与学生的自我教育和道德提升相结合,用雷锋精神明德育人,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雷锋班历任班长基金奖(助)学金个人、学雷锋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以及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团委和雷锋团支部都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通过“雷锋”这个青年榜样的力量来正面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对推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着积极的重要作用.这将成为打破人们口中的“雷锋精神过时论”的重要武器,而且有利于使雷锋精神培育实现常态化和长效化机制.
2.3 有利于解决学雷锋形式化、单一化问题
在高校,“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现象依然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到每年三月份,一些敬老院会面临着被动接待过多“活雷锋”的尴尬难题.要么学雷锋的活动扎堆,要么之后却无人问津,为了学雷锋而“学雷锋”的形式化现象较为普遍.高校为了使这种问题得到解决,长期与社区等社会上的其他服务性或公益性组织合作,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不只有一个“雷锋月”,一年十二个月,月月都可以志愿服务,发扬雷锋精神,有利于保证雷锋精神培育和践行的长期、有效.
学雷锋活动方式、方法和途径都很单一,缺乏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和创新感,简单继承之前千篇一律地“义务劳动,看望老弱病残,走访福利院、孤儿院”等形式,学生在形式化的活动中愈发表现得态度消极和敷衍了事,培育效果并不理想.对雷锋精神的践行和传承是我们高校培育雷锋精神的目的,以高校志愿者带动中小学志愿者和社会传承雷锋精神队伍不仅可以使原本单一的培育途径变得丰富,更重要的是它使雷锋精神又勃发新枝,使传承雷锋精神体系又孕育了新生的力量.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的主人翁意识使高校大学生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担,这十分有利于使雷锋精神的培育方式更加多元和有效.
3 “雷锋精神”在高校培育路径的创新:“一二三”雷锋精神育人计划
3.1 坚持“一课”主渠道的主导培育方法
高校可以让雷锋精神进课堂,坚持主渠道,发挥高校培育雷锋精神的主导性作用,是实现“雷锋精神”培育常态化和长效化的基础性手段,打破了“雷锋精神学习过时论”.大学新生入学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重要,雷锋精神作为高校大学生重要的精神引领,对高校大学生的理想价值追求意义非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知.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重在课程内容中挖掘隐含的雷锋精神,充分发挥主渠道的教育作用.同时教育者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根据时代的变化要求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适当地传授新的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更多新的时代内涵,如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大学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主体性发生变化导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又由于微时代媒体传播信息速度之快,各种复杂多样的信息像潮水般涌来,大学生受西方普世价值以及各种思潮的影响,会更加批判地去审视社会,当然对于曾经权威的一切不再轻易附和,这就要求教育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教育者可利用微时代当中各种新媒体把雷锋精神变得形象化,运用各种可能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载体,比如播放弘扬雷锋精神的电影、排演话剧、诗次比赛或歌唱比赛等形式,这些载体都能使雷锋精神的培育更加具有时代性.同时,学生具有向师性,思想政治课教师也要注重自我素质的不断提升.在优化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可以尝试运用微时代的新媒体、新技术,去帮助自己提升业务素养和品德修养.
3.2 建立“二帮”帮扶计划,精准发力
“二帮”帮助主体有二,一是基层党团组织、二是学校学生、社团组织.他们在传承和践行“雷锋精神”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他们组成志愿帮扶者群体,将身边的贫困生和边疆少数民族作为帮扶对象进行精准帮扶.雷锋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一种随时为他人排忧解难、牺牲自己的自觉性.志愿者行动也是完全出于关爱和帮助他人的动机进行的.同时,两者都是无私利他的奉献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行动不仅具有满足公共需求的效果,也具有奉献社会、不计回报的品格.二者的有效结合可以使雷锋精神更好地融入实践活动,高校可以依托党团志愿组织和大学生志愿组织推动学雷锋活动日常化、多样化.因为高校的组织管理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的特点,长期的运作机制可将雷锋精神弘扬纳入组织章程,使大学生主动成为雷锋精神的传播者,有效克服高校学雷锋活动中出现的“一阵风”式的弊端.为了达到克服简单化、没内涵、没长远目标的学雷锋活动的问题,高校应该将大学生的自身专业与雷锋精神结合在一起.雷锋精神绝对不是理论层面的高层建筑,而是实践层面的空气雨露.雷锋精神在身边,只要有同学有困难,就会有身边的同学来帮忙,这样有助于雷锋精神深入日常生活,得到更历久弥新的传承.
3.3“三合一”育人模式
(1)史今合一.互联网大大拓宽了大学生践行雷锋精神的方式和践行雷锋精神的空间.同时雷锋精神这一思想武器也可以帮助大学生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保持坚定的价值取向,与西方普世价值抗衡.在网络的虚拟生活中,大学生仍要坚持以雷锋精神的宝贵品质指引道路,坚守道德品质,提高自己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不能以讹传讹.大学生也可以力所能及利用网络媒体去发现和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山区支教,植树造林等环保活动,又或者放眼身边,去多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这些都是大学生在用历久弥新的雷锋精神的宝贵精神财富去与当今现实社会相融合去践行雷锋精神,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2)德才合一.运行道德行为规范考评和日常行为规范考评育人体系,与已有的学生文明考核体系紧密结合,每个学院设立专门的考评小组,负责对所属班级的学生的优秀道德行为和日常优秀文明行为进行记录、存储和考评,这样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文明养成.学院负责对所属班级的两个育人体系进行考评和督查,并将对所属班级的育人考评体系的相关工作成果纳入学院每个季度的考核,这些将最终作为学校、学院和班级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两个考评育人体系,是雷锋精神育人模式实践效果的重要保障.
(3)知行合一.明代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己自有知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贵在坚持.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学习和生活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因此大学生要在学习中坚持和发扬雷锋精神,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的钉子精神;生活中,也要学习雷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仅要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还要发扬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时常以模范为标尺,反思自己的行为,“吾日三省吾身”,提高自我修养.
以思政理论课教育主渠道培育雷锋精神为核心,以实现“三合一”为实践目标,借助“二帮”等实践活动载体,高校应着力践行大学生“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部分重要内容.“一二三”雷锋精神育人模式是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高校雷锋精神培育的现状提出来的观点,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不仅将有效提升雷锋精神培育的育人效果,彰显了雷锋精神的重要性和时代性,更将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对高校的育人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