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中的教学要素研究

2018-01-29郝连科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学习者资源

王 淼,郝连科

1“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与作用

2015年,国家启动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了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教育”指将互联网全面融入教育,运用云计算、学习分析、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新技术,跨越学校和班级的界限,面向学习者个体,提供优质、灵活、个性化教育的新型服务模式[1].“互联网+教育”是将互联网与教育各个层面进行全面、深度的融合与创新,使教育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进行知识的传递、共享与生成,全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互联网全面融入教育,使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发生了变化,对教育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互联网+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与数据处理等技术不断优化课程与教学.“互联网+教育”改变了传统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利用智能设备终端进行碎片化学习.“互联网+教育”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转变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与差异化学习需要.“互联网+教育”能够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为学习者提供开放、丰富的学习资源,解决传统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使优质的学习资源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共享,扩大了教育的范围.

目前,我国“互联网+教育”的展开主要表现在信息化的教学形态、优质资源的开放和社会教育服务等方面.信息化的教学形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在学校教育中应用较多的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变了课堂教学的职能,构建了新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比较有代表性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形式是慕课,慕课打破了教学资源在固定时空内传播的封闭状态,为学习者提供了资源开放平台,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要.社会教育服务包括盈利性与非盈利性的网络学院、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等,社会教育服务体系作为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了平等的继续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机会.

2“互联网+教育”中的教学要素

2.1“互联网+教育”中的学习者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学习者主要可分为两类:传统在校学生与社会上任何有学习愿望能够进行在线学习的公民.学习者由传统的在校学生扩大为信息社会中的数字公民,与传统教学下的学习者相比,“互联网+教育”中的学习者本身的年龄与地理分布由集中变为多样化,同时每位学习者的知识基础与学习需要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1)年龄与身份由集中变为多样化.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主要发生在学校与教室,学习者主要是在校学生,学习者的年龄和身份特征相对单一.“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时空与学习者身份的限制,使学习者的范围逐渐扩大,可以帮助社会上任何具有学习愿望的数字公民通过计算机或手机终端进行在线学习.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慕课在线学习用户为575万人,2016年达到1105万人.男性用户的比例为60.1%,女性用户的比例为39.9%.学习者的年龄从18~60岁均有分布,主要包括15~18岁的在校学生、26~30岁的普通职员以及30岁以上的中高层管理者.开放优质的教育平台与学习资源促使不同年龄阶段与不同身份的学习者的学习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学习效果更佳.

(2)地理分布由单一变为多样化.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处于同一教室内,在同一空间内进行学习,而“互联网+教育”中的学习者涵盖了不同的地理位置,在目前我国的慕课在线学习用户中,一线城市的学习用户占29.2%,二线城市的学习用户占47.5%,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占23.3%;可见学习用户地理分布的多样性.“互联网+教育”能够帮助学习者打破地域空间的限制,不同地理位置的学习者能够通过网络选择自己喜欢的在线课程与资源,并可以与不在同一位置的学习者组成虚拟的学习班级和合作团体.

(3)知识基础由单一变为多样化.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处于同一班级,学习基础与学习需要相对一致.而在“互联网+教育”中,学习者在受教育程度与知识基础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目前,我国的慕课学习用户涵盖了不同的学历与知识基础,其中,本科生占68.6%,研究生占12.5%,专科生占12.3%.在线学习平台具有丰富的课程与学习资源,具有不同的知识基础、学习需要与学习风格的学习者都能找到合适的课程,满足自身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学习不再受到学习基础的限制.

2.2“互联网+教育”中的学习方式

(1)学习过程的个性化与自主化.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整个过程由教师统一安排,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具有统一性与被动性.而“互联网+教育”使学习者可以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自主安排学习过程,学习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自主学习与个性学习.在“互联网+教育”中,在线学习可以作为对传统课堂教学有利的辅助与补充.例如,目前很多学校积极探索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前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提供学习视频与学习资源,学生课前进行在线预习来获取知识,课堂上教师主要通过提供情境来解决学生经过预习后仍存在的问题.在校学生的学习离不开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教师的引导,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学校也会为学生提供若干在线课程与资源,学习者可以相对自由地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在线学习,独立安排学习时间与地点,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与个性化.

而对于学校之外的有学习意愿的社会公民,互联网下的学习则脱离了传统教室与班级集体授课的形式,学习完全以学习者个体为主.学习者自主选择开放的在线教学平台和在线课程,获取在线资源,在计算机或移动设备终端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的自主性逐渐增强.我国最大的中文学习社区MOOC学院收录了1500多门各大MOOC平台上的课程,约有50万学习者在这个平台上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学习者本人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学习需要自行安排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时间与地点,协调自身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整个学习过程以学习者本人为主,不会受到他人的限制与约束.

(2)学习内容与时间由集中变为碎片化.传统教学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时间与内容比较集中,学习者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学习相对固定的内容.而在“互联网+教育”中,学习者可利用智能移动设备终端进行在线学习.智能移动设备携带方便,使学习随时随地可以发生,学习者不必局限在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集中学习,移动智能终端促使学习者进行碎片化学习.碎片化学习是指对学习内容或学习时间进行分割,将整体学习内容或学习时间分成若干个小块,每个小块知识点一般只需要3~5分钟即可完成学习,使学习者可以利用小块时间进行小块知识内容的学习[2].

在“互联网+教育”中,碎片化学习作为对传统的正式学习的补充,能够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在线课程中的视频教程多被切割为若干小的视频微课程,将整体学习内容划分为各个独立又彼此关联的小问题,帮助学习者充分利用零散的小块时间.被分割后的小块知识在难度上有所降低,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减少了学生学习大块知识的心理负担,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兴趣.同时,小问题之间彼此关联,有利于引导学习者的学习思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清晰的知识结构,使学习变得简单易懂.

(3)合作学习由统一安排变为日常化.传统教学环境中,合作学习的任务一般由教师提出,有计划地组织班级同学进行分组合作,学生的合作主要是在教室内通过面对面地沟通讨论完成.而在“互联网+教育”中,学习者之间可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终端自发组成学习合作团体.班级同学通过通讯软件互加为好友,组成班级群,小组合作群等,同时学习者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班级以外的具有共同学习目标与兴趣爱好的其他学习者.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终端,学习者之间无障碍地传送文字、图像、语音、视频等各类信息,合作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

同时,各类在线课程平台为学习者的合作交流提供了硬件技术与环境支持.例如,在线慕课学习社区MOOC学院的定位是讨论、点评和记录课程,专注于帮助学习者互相交流、发现自身所需课程.在MOOC学院中,学习者可以对学习过的课程进行个人点评,为后来其他学习者提供选课建议;可以用笔记记录作业、学习资料与学习心得,进行互相答疑;可以在讨论区发帖,与其他学习者对各种问题与观点进行沟通分享,促进学习融合和知识共享.

2.3“互联网+教育”中的教师

(1)教师成为学习的帮助者与合作者.传统的教学主要是在固定的教室内,由教师向班级同学传授知识,教师和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在“互联网+教育”中,学生获取资源的通道广泛,学习过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教的主导作用被弱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与帮助者.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教师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与形象被打破,教师与学生平等沟通、协商对话,成为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

(2)教师的教学由封闭变为开放.传统的教学由教师向班级同学传授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是封闭的.“互联网+教育”突破了教师和学生面对面进行教学的单一形式,打破了封闭的传统课堂,使教师的教学走出传统教室,被社会中更多的学习者共享.教师的教学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班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录制教学视频、在线指导等多种方式对更多学习者进行指导与帮助.例如“酷学习”是基础教育慕课的公益免费视频网站,强调“免费、分享、合作”,该网站的教学内容涵盖中小学、高中、大学等,包含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众多学科的教学视频,教学宽度跨越课本、高考、科普等,满足各类学习者的需求.学习者通过课程资源平台,能够得到多位优秀教师的在线指导与帮助,使学习者对教师有更多的比较和选择,避免了传统的单一教师教学可能产生的不足与偏差.

(3)教师需要进行终身学习.传统环境下,知识更新与传播的速度相对较慢,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封闭单一,教师已有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能够满足教学要求,教师进一步学习与提高的意识与迫切性较差.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更新与传播,学生获取资源的渠道开放多样,教师一成不变的固有知识储备与能力素质不能满足新的教学要求与学习需要,因此,教师需要进行终身学习以不断地自我提升.

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中,教师的知识与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信息素养、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方法手段.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教师的信息意识、信息技术技能、信息道德与情感等方面,是获取、评价与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信息素养能够帮助教师有效获取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提供学习资源、与学生在线沟通、对学生的数据与行为进行分析等,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是教师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能够顺利展开教学工作的关键.在“互联网+教育”中,教师不是学习者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通过网络学习者获取资源更加方便快捷,教师不能固守一成不变的旧知识,必须不断学习,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才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领与帮助.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互联网移动技术的支持下,如何更好地展开教学,对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支持与帮助,这是非常重要的.

2.4“互联网+教育”中的学习资源

(1)学习资源由封闭变为开放.传统教学中,学习资源主要通过教材呈现给学习者,教材成为学生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学习资源处于封闭状态.在“互联网+教育”中,学习资源由封闭走向开放,能够被社会上更多的学习者所共享.互联网移动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使学习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放于各类在线资源库与在线学习平台中,学习者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登录在线学习平台,从在线资源库获取所需要的学习资源[3].例如慕课学习社区MOOC学院收录了全球主流的三大课程提供商Coursera、Udacity、edX的所有课程,并将大部分课程的课程简介翻译成中文,使在线学习用户可以享受世界一流的课程体系.同时,互联网移动技术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流通,使信息资源在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无障碍地进行传递,有效促进了学习资源的快速开放与共享.

(2)学习资源种类多样化.相对传统封闭的学习资源,互联网支持下的学习资源种类更加多样.传统的学习资源形式相对单一,多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教材中.网络学习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通过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素材形式组合为电子书、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等,目前,在我国网络学习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微课、慕课等.同时,随着各种新技术在教育中研究的不断深入,工具应用类资源、虚拟人物类资源与活动体验类的资源在教育中逐渐得到了极大的传播与应用.

在互联网移动技术的支持下,学习资源既包括由教育机构专门设计、开发与传递的预设性资源,也包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由多用户即时参与而创作产生的生成性资源.预设性资源用来满足学习者正式学习的需要,生成性资源主要在学习者的非正式学习中产生,是众多用户为了帮助学习者解决面临的问题集体参与产生的即时资源.当学习者遇到问题困难,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技术号召更多的学习者关注并帮助解决问题,生成性资源解决了学习者的实际困难,满足了学习者最新的学习需要[4].

(3)学习资源的模块化与网状化.与传统的在固定时间与地点进行集中学习方式不同,“互联网+教育”中的学习是泛在学习,学习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网络移动设备终端产生学习行为.学习者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非正式学习,每次学习的时间相对短暂,因此不适合进行整体知识内容的学习.学习资源在呈现方式上按照一定的主题或知识结构等划分为相互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若干模块,使学习者能够利用较少的时间完成单个模块的学习,减少整体知识为学习者带来的心理压力与负担,帮助学习者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同时,学习资源在排列方式上也摒弃了传统的呆板、一成不变的线性排序,学习资源以具有不同主题意义的模块呈现,每个模块具有相对完整的主题与内部结构.模块之间不是线性排列,而是形成一个立体的网状结构[5].学习者没有固定的学习顺序,可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从知识网络中的任意一点开始,可以根据学习需要任意调整各部分知识点的顺序,抑或增加或删减知识模块.非线性排列的学习资源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与灵活性,更好地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2.5“互联网+教育”中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与人际关系的动态组合,既包括支持学习的物质要素,如教学媒体、教学资料和学习工具、学习场所,也包括学生的人际关系等非物质因素[6].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场所主要发生在教室,教学资料是教材,教学媒体包括教室内的各种媒体设备,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关系.而“互联网+教育”中的学习环境是智慧化的学习环境,互联网移动技术使学习从传统的教室走向空间,学习场所、学习媒体、学习工具、学习资料与人际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互联网+教育”中的学习环境能够实现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传播,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帮助学习者形成多层次的人际关系,提供智能学习管理等功能.

(1)在线课程与学习平台.互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媒介,学习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存储与传递.教育机构有计划地设计、开发数字化资源与课程,通过在线课程与学习平台进行发布.在线课程与学习平台突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整合了社会优质学习资源.目前在我国规模比较大的课程学习平台包括“学堂在线(xuetangx)”、“慕课网(imooc)”、“酷学习(kuxuexi)”等.学习者通过这些在线课程平台可以学习一流大学的在线课程,优质教学资源能够被全社会所共享.同时在自媒体时代,学习者也可以把各类学习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中,将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与他人分享.

(2)智能学习与通讯设备.“互联网+教育”中,智能移动设备成为重要的教学媒体与学习工具.学习者利用电脑或智能移动设备的客户端登录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在线学习,获取由专门教学机构发布的预设性学习资源.同时,学习者通过智能通讯设备与他人进行即时通讯,使得信息资源在学习者之间能够快速地进行传播与共享.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遇到困难可以随时通过智能通讯设备向他人求助,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生成性资源.

同时,智能学习与通讯设备突破了传统的班级人际关系的限制,帮助学习者扩大了人际关系范围.学习者可以在智能通讯设备终端通过通讯软件与教师、教学管理者、班级同学、班级以外的其他学习者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与沟通,保持密切交流与关注,形成多层次的学习网络与团体.

(3)在线学习管理与云服务.在线学习平台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智能学习管理服务.在线学习管理系统以互联网技术和相关的应用软件为基础,为学习者计划、实施和评估学习过程,帮助学习者在学习平台中有效地展开学习,科学地进行在线学习、在线交流讨论、在线测验等活动.云服务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处理技术,将学习者的数据存在云端,这些数据记录了学习者日常的在线学习的各种情况.根据这些数据,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推送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为学习者制定专属学习方案.云服务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弹性化、个性化的学习服务,满足学习者特定的学习需要[7].例如我国慕课的前驱之一“慕课网(imooc)”是一个互联网、IT技术免费学习平台,以独家视频教程、在线编程工具、学习计划、问答社区为核心特色,为学习者提供网络一站式学习服务.根据学习者的基础不同,提供初级、中级与高级等不同难度级别的课程,为学习者定制个人学习计划,提供个性贴心指导与实践体验,帮助学习者迅速成为IT技术能手.

3 结束语

“互联网+教育”中的学习者、学习方式、教师、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等要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全面融入教育扩展了学习者的范围,使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习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与传播,学习环境更加智能化.只有充分认识与协调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科学合理地相互作用,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互联网在教育中的作用,全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丽.“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本质与变革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16,34(4):4-5.

[2]王竹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学习及应对之策——从零存整取到“互联网+”课堂[J].远程教育杂志,2016,34(4):9-10.

[3]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1-72.

[4]杨现民,赵鑫硕.“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再认识及其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6(10):91-92.

[5]陈一明.“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3):228-229.

[6]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7]陈申.云学习的分析与系统构建研究[J].煤炭技术,2010,29(6):209-210.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学习者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