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话与共享中提升课堂活力
——以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为例
2018-01-29
我们一直在探索适合自己校情、学情的课改方法,基于对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认识和课改实践,学校提出构建“三环·五模·六度”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导学案为载体,通过预习、展示、反馈模块整合学习环节,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提升;课堂效率明显提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了保持课堂的活力,实践中我们发现从优化设置导学案问题,追求师生平等合作关系,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等三个方面入手可以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主体”即“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转变,实现学习的真正发生。现以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优化导学案问题设置,让对话有序展开
要想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对话有序展开,导学案的问题设置至关重要。将问题设计成有序、有梯度的符合不同层次认知规律的问题串,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地认识知识,便于师生、生生展开对话,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学有所获,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还能让大家共享学有所得的喜悦。
比如《水的净化》一课中对导学案问题的教学片段如下——
师:同学们经常会看到清澈的河水,这些水可否直接饮用?为什么?
生:不能直接饮用,河水不干净,因为水中有杂质、细菌。饮后会生病。
师:如何把河水等含有杂质的天然水变成可供给我们饮用的水呢?
生:要通过水的净化。
师:通过预习,你知道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有哪些?
生1:据我了解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
生2:还有吸附、消毒等。
师:大家都知道水中的杂质可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种。除去这两类杂质要用到不同的方法,除去不可溶性杂质有哪些方法呢?
生:可以通过沉淀和过滤这两种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师:有的小组得到的滤液是浑浊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1:我们组实验时,因为倾倒得太快,使得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体直接通过漏斗和滤纸之间流下去了。
生 2:……
师:自然界的水经沉淀、过滤、吸附后变得澄清了,这样的水就是纯净物吗?为什么?如何得到纯净的水?
生1:不是。因为水中还含有细菌、病毒,还有一些物质可能溶解在水中。
生2:可采用蒸馏的方法。
师:生活中如何将硬水软化?
生:将自来水煮沸,可以除去水垢。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哪些水净化的方法?
生(齐声):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二、构建平等师生关系,让对话自然而发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师生和睦相处、有效地进行沟通,有助于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创造条件。
教师是建立师生平等合作关系的关键,课堂上教师要做旁观者、倾听者、合作者,这样学生学习才有主动性,当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被发挥出来的时候,带来的学习力量和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例如《燃烧与灭火》一课中“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生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生2:说明燃烧需要有氧气或者空气。
师: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也燃烧起来,你采取什么措施?
生: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需要通入氧气。
师:实验设想由同学们来完成,谁愿意实现它?
(教师选一名学生进行实验。)
师:实验完成得很好,同学的动手很强呀!不知同学们发现没有:铜片上的红磷始终没有燃烧起来,这是为什么?
生:我查了课本上部分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发现红磷的着火点是260℃,铜片的温度远没达到,所以红磷没有燃烧。
师:如何让铜片上的红磷燃烧起来?
生:将红磷转移到燃烧匙中,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烧。
通过师生的平等合作,学生学会观察现象去推理内在的原因,进而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将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意识、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共享不分彼此
教学情境的预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参与学习,乐于分享自己所思、所想。
化学探究实验题是学生感觉棘手的一类题型。例如在处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样品纯度”的探究实验时,采取如下设计可以化难为简——
师:如何计算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同学们可以先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抢答。
生1:我们组的方法是称量反应前后石灰水的质量,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方程式计算求得氧化铜的质量,进而求出样品的纯度。
生2:我们组称量实验前后玻璃管的质量,获得的差量就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再通过化学式计算求出氧化铜的质量,进而求出样品的纯度。
师:同学们都非常棒。如果从计算难易程度和实验精度方面考虑,哪一组的方法更好一些呢?同学们可以先小组讨论2分钟,之后抢答。
生:我们认为第二组的方法更好。原因是:一方面化学式计算比方程式计算更简单,另一方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进入石灰水中,影响实验结果。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以育人、以学生成才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既是课改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才能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