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提升史学素养的学术型历史课堂
——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追寻生命的起源》为例
2018-01-29
学术型历史课堂,就是采取一定的史学研究方法,研读史料,在体验和感悟历史真谛中,发展学生史学素养的课堂,它是以史实为基础、以史料为载体和以史感为归宿的课堂,是有明确实施路径和价值体现的课堂,是重在学科素养培养的课堂。根据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史学的学术性特质,中学历史课程的教育价值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史学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根据历史课堂的学术特质,学术型历史课堂在实践中体现在教学立意的前瞻性,史实逻辑的通透性,史料解读的情境性,史感升华的体验性,教学过程的反思性等方面。
一、核心灵魂:基于史学素养的教学立意
从历史研究的动机看,历史学具有目的性。历史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理解过去,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堂教学的目的即课堂的教学立意。
何谓“教学立意”?聂幼犁(2011)认为:“教学立意指预设的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获得的核心概念。”教学立意就是课堂教学要达成的最主要的目标,“如果历史课堂缺少教学立意,只有事件的罗列、知识的堆砌、年代的枚举这些毫无色彩的历史表述,就难以实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预设目标,难以抓住历史教学的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根据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笔者认为,教学立意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立意体现在教学主题是否明确。
教学主题即课堂教学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核心观点。教学主题的确立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突破教材的限制,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教材结构进行科学再造,这种理解与再造的过程就是明确教学主题的过程。
例如,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追寻生命的起源》教学中,学生对进化论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对生物是如何进化的、达尔文的进化论与之前的进化观点有何区别和联系、科学与宗教分歧的关键是什么、如何处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等等问题并不明确。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以“科学与生活”为主题,在归纳进化论发展线索的基础上,提炼出“科学的生活态度”这一主张,提升了课堂的内涵。
2.教学立意体现在人文素养是否彰显。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历史教学需要彰显人性。例如,在《追寻生命的起源》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既然生命是进化而来,那为何还有那么多人相信上帝造人?随着“新人种”等考古的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观点遭到挑战,我们该树立怎样的科学态度?对这些问题的深刻解读,既提升了学生的理性思维,也提升了教学立意的高度。
二、融合通透:基于内在逻辑的史实建构
史实一般分为时空定位、史实实证、史实融通等三个层面。对于史实的处理,一般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根据历史发展演绎的时间顺序,整合史实,形成历史发展脉络;另一种是根据历史发展某一主题,打破时间限制,形成主题知识体系。在教学处理中,形成历史发展脉络或主题知识体系的过程就是史实通透的过程。
1.史实通透源于教学资源的整合。
首先,史实通透要求研读名著,例如,教学中要加深学生对“进化论”的理解,可以让学生阅读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以及拉马克、赫胥黎等的原著,引导学生通过对经典著作的研读和理解,对教材进行重构,从而实现史实通透理解。其次,当前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尔文进化论是一个多世纪前的成果,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生命科学有了新的发现,进化论也受到挑战,如新人种的发现、寒武纪大爆发等等,如果把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必定会开阔学生的视野。最后,史实通透需要依据“课程标准”重构知识框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追寻生命的起源》一课的要求是:“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由此可知,这节课的教学是围绕“进化论”的主要观点展开,探讨“进化论”产生的背景与影响,最后归纳科学与宗教的分歧。
2.史实通透源于史实逻辑的串联。
史实逻辑,是以史实为对象的思维、思维规则和规律,在历史课堂中,史实逻辑就是在一定的教学主题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史观和方法,搜集和感悟史料,在分析、归纳、比较、概括史料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思考,逐步形成结论和成果的过程。史实逻辑的内容更加注重思想性,史实逻辑思维的过程更加强调情意性,史实逻辑的结果更加凸显清晰性。史实逻辑的要素包括:(1)背景与主题,即史实发生的环境及在此理解基础上引申的价值追求。在《追寻生命的起源》一课中,首先对达尔文进化论产生时的背景加以理解,从而理解宗教与科学对于生命认识的分歧,进而确立课堂主题,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精神。(2)疑问与证实。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为何在此时产生?它与以前的生命科学有何异同?它的产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这些疑问和论证的过程,使得史实更加通透。(3)想象与推理。历史的原貌很难完整地保存下来,这就需要史学家的想象,但是这种想象必须是建立在相关史实和史料基础上的合理的推理。例如,在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想象体会达尔文的艰辛和付出;可以想象进化论引起的宗教的恐慌。这些合理的想象可以弥补史料的空白,也可以增强课堂的感染力。
三、体验感受:基于情境创设的史料解读
在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避免了单纯记忆过去的僵化的知识点的弊端,为学生理解历史提供了情境,为历史课堂增加了活力。
1.运用史料教学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是收集史料,这一步骤要求做到“全”,即尽可能多地收集跟教学内容相关的史料。例如对生命科学贡献巨大的达尔文、拉马克、赫胥黎的文章和著作,教会对进化论的观点著作,后人根据对进化论的理解形成的著作等等。第二步是审查史料,这一步骤要求做到“真”,也就是在搜集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整理,去伪存真的过程。历史的真相需要各种历史资料的相互印证,而史料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判断其价值。第三步是了解史料,这一步骤要求做到“透”,即对史料进行深刻的理解,史料反映的内容、作者的意图、史料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如何理解等等。第四步是选择史料,这一步骤要求做到“精”,即精选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史料,史料的选择要能反映课堂教学的知识点,符合课堂的时间分配、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
2.运用史料教学的注意事项。
史料的运用,应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教师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为指引,运用科学的方法,探讨史料蕴含的价值,在史料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注重过程的探究性。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而且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史料的运用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
四、感悟升华:基于价值取向的史学理解
所谓“史感”,是指在了解历史面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意识思考,它既是一种心理体验,也是一种生命体验。史感的培养要用历史的方法、逻辑、视角和思维,从历史的思考和合理的历史比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
1.史感培养的基本原则。
首先,史感的培养要注重体验性。史感体验是在一定情境中的心理感受,史感的体验性就是让学生走进那个时代和人物,更好地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其次,史感的培养要适度。史感的培养需要把握时机,顺势而为,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学情和课堂教学计划进行统筹安排,不是时时都需要史感的培养,也不是每节课都需要史感的升华。再次,史感的培养注重正向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规定,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此,历史课堂的史感培养,是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和教育。
2.史感培养的基本路径。
首先,史感源于情境的设置与铺垫。基于情境走近那个时代和人物的内心深处,是史感培养的主要路径。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史料解读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实现。例如,在达尔文进化论的传播过程中,赫胥黎是坚定的支持者,为让学生感受科学传播的艰难和科学家们对科学的坚持,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设置情境——赫胥黎与主教威尔伯斯福的辩论,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其次,史感源于学生的思考与探究。任何形式的教育只有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与判断时,才会真正地产生意义和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为什么是在当时的英国发生?……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明白科学的进步与科学家的努力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最后,史感源于教师的引导和影响。在学生的价值观的养成中,教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学生面对困难和疑惑时,教师往往代表着权威。如在探讨科学与宗教关于人类起源的分歧,以及如何处理好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时,学生由于其知识和生活经验的不足,很难有深刻的感受。但是,教师可以从追求科学的物质生活以及自由的精神信仰的角度,对学生施以影响,进而起到引导学生的效果。
[1]刘俊利.用“学术性”增强历史课堂“人性化”的研究与反思[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4(06).
[2]聂幼犁,於以传.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育人价值的理解与评价——立意、目标、逻辑、方法和策略[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07).
[3]周明.历史课堂“教学立意”不可或缺——以“发达的古代农业”一课为例[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08).
[4]刘俊利.史实逻辑:走向通透史实的桥梁[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5(07).
[5]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史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