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像树一样的老师
2018-01-29
(作者系江苏省镇江市外国语学校教师)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地成长……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们一片绿色、一片阴凉。离开你,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树,即使年华老去,依然是社会的栋梁之才。”
我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像树一样的老师”。
如果说青年教师是一棵棵充满希望的小树苗,学校就是树苗成长的沃土。镇江外国语学校的“五共”发展特色理念——共读、共写、共听、共享、共研,就是这片沃土中的营养。
共读——聆听大咖,汲取营养,向下扎根。无论是每周的“相约星期二”,还是假期校本培训,我们用聆听迎接理念变革,脚踏“镇外”的沃土,仰望教育的星空。这几年,学校发过的书籍有:《课堂观察法》《合作学习的99个小贴士》《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多元智能》《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等等。教师们觉得,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培训成为最大的福利和关怀,成长有了一种自我内驱力……
共研——打磨课堂,沐浴阳光,向上生长。在“镇外”,多学科教师形成“研究共同体”,前辈们传、帮、带,“小树苗”有着更为广阔的生长空间和蓬勃的生命力。我将从不同学科学到的教学方法、合作方式,融入到自己的地理课堂,不断听课学习、吸收内化、积极追赶,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我这棵“小树苗”也逐步打磨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
2013年,教龄只有6年的我,代表镇江市参加省教师基本功竞赛。虽然这次比赛中我只获得二等奖,但在单项评比“模拟课堂”中,我的得分是最高的,并给评委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模拟课堂”中我完整地展示了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自主预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结质疑。评委老师说:“能看出你们学校的小组合作不是花架子,从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到评价机制,是理论支撑下的教学实践。”
这样的一种“镇外”日常课,是新颖的、富有创意和生命力的课堂,在2014年首届“镇江好课堂”比赛中,我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蕴含合作学习元素的《水资源》这节课更是获得全国特等奖的好成绩,并在省“教学新时空”平台上直播。
合作学习是“镇外”的教学特色,“合作”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学改革的路上,我和教师们结成研究共同体,开展团队研究。2013年,我校加入华师大“慕课C20”联盟,我成为微课制作团队成员之一,我设计并制作的微课,在华师大慕课联盟微课大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也因此获得外出福州讲学的机会。2016年,学校创建智慧校园,成立pad教学实验班,而我成为了pad实验教学教师团队中的一员。2017年,教龄10年的我荣获江苏省优质课竞赛一等奖,10年生长,我给了自己一份还算满意的成绩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五共”策略使“镇外”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方乐土,用“五共”提升教学实践水平,使每一位“镇外”教师成为教育园地里的幸福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