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职业获得感的研究

2018-01-29邢冠敏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辅导员育人职业

邢冠敏,马 英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2017年10月1日施行)中将高校辅导员的概念界定为: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的职业本位可以概括为“辅”“导”“圆”三个字。“辅”为辅学生成长;“导”为导学生成才;“圆”为圆学生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2015年2月27日)第一次谈及“获得感”一词,之后在学术界掀起了“获得感”的研究热潮,渐渐形成流行趋势。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获得感,能够有效推进辅导员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促进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学生工作。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获得感的内涵

所谓获得感,就是以获得为基本前提,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和情感反应。获得感按照字面意思可直接拆分为“获得”和“感”两个词,也就是涵盖了实实在在的“得”和真真切切的“感”两个层面,“得”是“感”的前提,“感”是“得”的外在表现。如果没有“得”的存在,“感”就会流于形式、空洞无依;如果只有“得”而没有“感”,那就说明所得未满,感就无从而谈或者所得的方法并非受众所期继而未有所感。获得感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利益,还包括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在特定的条件下,精神层面的获得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获得感指辅导员在其所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基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满足而产生的主观心理感受。辅导员获得感会对其工作的稳定性产生积极影响,甚至还可能涉及高校既定教育目标的实现。Dworkin指出,辅导员一旦产生职业倦怠,学生永远都是最终的牺牲者。辅导员不同于其他行业,如果辅导员在工作中存在倦怠情绪和不满态度,在影响其自身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果的同时,还会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甚至其消极因素会波及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高校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获得感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多重角色担当,工作强度大,职业认同感低

辅导员在工作中扮演着多重角色,经常陷入角色转换困境,主要涉及学校政策落实者和学生利益维护者之间的角色调整以及工作和家庭角色转换。其一,学生管理者与陪伴者身份的转变。辅导员既要有学校制度落实的威严,又要有学生良师益友的温情,工作对象的两个方面都要兼顾,经常让辅导员陷入纠结和两难的状态,职业获得感时而受挫。其二,工作和家庭角色转换。以学生为中心,“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往往让辅导员没有了工作和自我生活的界限,部分工作已经超出正常工作时长“8小时”之外,导致他们对家庭给予的时间和精力的缺失,进而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与认可。家庭对其职业认可低,无疑也会影响到辅导员的职业获得感。

(二)考核晋升制度尚未明确,薪酬待遇低,职业期待感低

目前,部分高校对辅导员晋升和发展的体制并不明朗。部分高校还没有制定出完备的辅导员岗位的晋级和薪资方案,也没有根据辅导员入职年限、相关表现实现相关级别的岗位绩效工资。辅导员的工资水平基本上维持在校内行政人员平均工资持平或以下,相对于教师群体和职能部门的行政人员来说,辅导员群体日常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但待遇却得不到相应的满足,致使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日渐消耗、队伍缺乏稳定性,对职业前景的期待感不高。

(三)自我提升时间少,缺乏知识储备,缺乏职业荣誉感

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繁重,经常在工作时间之外参加学生的各项活动,占用辅导员的自我支配时间,自我提升的机会越来越少,繁杂的事务工作使其专业优势渐渐丧失。与此同时,诸如高校辅导员学科专业庞杂、身份界定困难、职业发展不明晰等相关问题都依然存在,缺少对岗位的热爱,逐渐产生自卑情绪,个人职业荣誉感下降。

(四)职业的外部支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职业成就感低

辅导员工作不可替代性较弱,行业标签并不明显,辅导员群体没有像专职教师被社会公众了解和熟知,需要得到社会认可和支持。辅导员队伍的最终发展归宿要实现辅导员群体的职业化、专业化。虽然这种趋势很好,但却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较低。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获得感的对策

获得感包括“得”和“感”两部分。那么,就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得”和主观上的“感”两个维度,来分析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获得感。

(一)提升社会大环境的支持与认可,使辅导员“得”偿所愿

1.营造社会氛围,提升社会地位

政府应该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经济投入、提供政策支持,优化奖励制度,解决其后顾之忧,保证其队伍稳定性。社会媒体可以借助互联网等平台宣传辅导员的事迹与工作价值,使社会公众以不同的视角审视高校辅导员这个职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要教育高校专职教师、科研人员、管理干部等每一位教职工担负起育人责任,提高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程度,支持其工作,形成共同育人的、和谐的人际氛围,还要切实保障辅导员在教育者和管理者领域的合法权益,提升其对工作的认同感。

2.配给相对平衡薪资待遇

高校辅导员兼有管理和育人的双重责任,对我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有效改善以及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完成、育人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具有较大影响,关系到承接我国未来建设事业的年轻一代有什么样的综合素养。当然,辅导员群体获得感的有效提升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有力支持。Bradburn研究证实收入水平与情感密切相关,高收入者带来较多的正向情感,低收入者则产生较多的负向情感,即经济收入与幸福感呈正相关。辅导员是有别于高校专职教师的特殊群体,从事这份职业的大部分都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然而辅导员的收入不能够缓解他们所面临的结婚生子、买房购车、养老尽孝等巨大的经济压力,因而呈现出部分辅导员跳槽的现象。

3.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指明方向

高校在制订政策、考核评估、职称评定、薪资待遇等方面提供外部支持,要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划为重要职责范围,在强化责任意识的同时提高辅导员的经济待遇及政治待遇的标准,制定政策要具有前瞻性。既要把其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晋升的重要途径,又要利用考核制将有愿意且有教学科研能力的辅导员输送到教学、科研岗位,还要鼓励辅导员朝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方向努力、向学者型干部发展,在评定职称和申请项目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4.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进程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指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有职业要求、职业特点、准入标准、培养机构、职业规范、评价标准及组织保障等完整体系。学校还应该为辅导员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包括明朗的晋升路径、广阔的发展平台、科学公正的考核制度。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建设上,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还要严抓实践,真正做到知与行结合,倾力培养一批理论研究能力过硬、实践创新能力突出的专家,通过校外挂职锻炼、考察、培训研修等方式,拓宽辅导员的发展道路。高校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规划、加强管理,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支持和帮助,明确划分辅导员的职业界限、规定其具体的工作内容,还应提高对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培训的重视程度。在学校内部组织辅导员培训的同时还要和兄弟院校等联合开展辅导员校外培训、校际优秀辅导员巡讲、职业能力竞赛等交流活动,对带动辅导员自觉提升能力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加快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二)修炼内在精神品质,促辅导员“感”由心生

1.高校辅导员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一线工作者,自身素质至关重要,必须做到“在教人之前先教己,在育人之前先立德”。辅导员的获得感与其自身素质密切相关,应该不断提高人格修养,也要坚持学习,主动获取学术前沿动态。辅导员应该主动融入学生群体,充分了解学生的合理诉求,自觉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创新工作方式和改进教育方法。还要提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不断更新既有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升育人能力和水平,对职业发展有清晰规划,合理安排好自我提升和工作时间,提高综合素质。

2.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人无论参加什么性质的工作,都应该具备对此工作的热忱和创新性,它是个人从事此工作所具有的特殊优势,此优势会直接影响个人对职业的态度和思维方式。辅导员应该热爱学生工作,学会消化不良情绪,积极面对工作和生活,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心理特点,帮助学生发现潜在问题,及时清除隐患,为问题的解决缩短战线、提供条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辅导员在处理一系列学生问题的过程中,也会增加自信心和对自身的认同感,从而提高辅导员对其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7(4).

[2]杨秀玉,杨秀梅.教师职业倦怠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2):56-60.

[3]Bradburn N M.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M].Chicago:Aldine,1969.

[4]薛浩,陈桂香.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激励机制[J].中国青年研究,2014(11).

[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6]刘慧英,张丽琴,包慧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提升途径[J].大学教育,2017(5):162-164.

猜你喜欢

辅导员育人职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