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创客教育发展探析
2018-01-29虞昌亮
虞昌亮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和部门采取多种措施,颁布了一批推动创新创业的新政策,有直接的刺激手段,如建设创业园区,为企业减负,提供财税支持等;也有间接的措施,如建立孵化器,增加融资渠道,降低社保税率等.与各类刺激政策相比,对青年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显得更有长远战略意义.教育部门适时推出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将其纳入相关教科研项目体系,如安徽省2015年就首次将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纳入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并不设项目上限数量,共批复39所高校158个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2016年批复234项,呈逐年上升趋势.现阶段,如何建设大学生创客实验室,怎样开展创客教育已成为一个现实课题.
1 创客相关概念
(1)创客,创作者或制造者.近年来比较普遍的概念是指,利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手段和新型3D技术等,把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的创新者,具体来说,以各类创新要素为引领,把头脑中的想法经过努力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的创新者[1],可以说创客的概念与创新人才内涵相似.国内很多媒体和文献中,把创客等同于创业者,内蒙卫视于2016年5月份推出的《创客中国》栏目,就是搭建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真人秀节目,通过阐述项目,展示团队,赢得投资,创客简单等同创业者应该说是不全面、不准确的.
(2)创客教育,较普遍的认识有两种.第一是“创客的教育”,培养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的人,创客重要素质是独立思考,认识世界和重构世界,即从 0到1[2];第二就是“创客式的教育”,用创新创造的精神和能力对教育进行改革,主要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创新创意的教育.在不同的文献和论述中,会有不同的理解,本文主要是指第一种,培养创客.
(3)创客活动,指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利用相关设备和技术,通过自己动手或与他人合作制造出产品并乐于分享创意的一种活动.创客空间,是建立在某一区域上的实践场所,是创客进行创造制造的工作场所.
2 创客及创客教育研究现状
美国的创客教育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提出的STEM教育.我国的创客和创客教育一般认为起源于2010年,主要的形式是开设创客空间、召开相关研讨会议、举办各类创客大赛和成立创客俱乐部等,如2010年“新车间”在上海成立,新车间对公众免费开放,供创客进行作品分享交流,被称为中国第一家创客空间;2013年中国发明协会举办的“中华创客大赛”;2014年6月清华大学举办的“创客教育论坛”等.2015年1月,李克强总理探访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让众多创客脱颖而出”,自此创客、创客运动、创客工作坊、创客空间等被寄予厚望,创客教育被广泛关注.
我国也有很多学者对创客教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分析.祝智庭等人认为,创客教育中融合了体验教育、基于项目的学习、创新教育以及DIY等理念[3].杨现民等学者指出,创客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创造中学[4].刘元庆归纳了创客教育具有教育创造性、学习自主性、活动开放性、教学实践性等特征,提出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5].何克抗认为应当从如何培养与落实创新人才具有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方面素质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创客教育[6].王旭卿从基本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和学习环境六个侧面阐释面向STEM教育的创客教育模式[7].还有一些研究没有明确给出创客教育的定义,只是概括为创新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训练提高人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创客教育的研究可谓是百家争鸣.截至2018年3月19日,中国知网篇名包含“创客教育”的期刊搜索到526篇,发表时间集中在2016年(181篇)和2017年(275篇).搜索篇名包含“创客教育”和“高职”的期刊,只有57篇,可见对高职院校创客教育研究的针对性不强,进一步在篇名中搜索包含“互联网”的期刊,只有寥寥5篇,均是2017年发表;搜索篇名包含“创业教育”和“互联网”的也只有35篇,很大程度上说明在“互联网+”特定背景下开展创客教育的研究远远不够,本文将聚焦高职学生群体开展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推进创客教育提供借鉴.
3 高职院校创客教育发展中的困境
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据教育部门权威发布,截至2016年6月,全国高校已达2870余所,高职院校1330余所,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2017年7月,由麦可思研究院等机构编制的《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报告显示,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群体不断扩大,创业和创业存活的比例均不断提升,创业具有明显的拉动就业作用,2016年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比例与2015年持平,为3.9%[8],高职院校数、在校生数、创业学生人数均呈上升趋势,开展高职院校创客教育紧迫而又重要.经过几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创客教育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3.1 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机遇和挑战并存
目前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有:普通高中生、分类考试招生、对口升学中职生.生源多样化带来了益处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分数普遍不高、学习习惯较差;行为主动性不高、协作意识较差;自我管理水平不高、抗挫折能力较差.另外受到传统观念作祟,高职学生们信心不足,感觉“低人一等”,这些特征和观念的影响,都为开展创客教育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同学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实践动手能力较强,这些因素为创客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机遇.
3.2 校园缺乏创客培养的环境和土壤
创客是一类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的创新型人才把自己的创意变为实物.欧美国家经济发达、环境开放,创客运动发展蓬勃,如美国的“车库文化”,青年们在自家的车库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各类发明实践和创造.而在中国的传统教育环境下,从幼儿园、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及大学,普遍的是填鸭式和应试教育,让同学们循规蹈矩,一定程度扼杀了学生的“异想天开”和兴趣创造,可以说中国的校园缺少培养创客的土壤,高职院校也是如此境况.
3.3 创客师资缺乏,素质亟待提升
现阶段,高职院校大部分由原先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来,普遍存在师生比过高,教师日常教学任务繁重等问题,开展日常教学精力已然不足,再要求其开展创新创客教育,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老师长期习惯于课堂主导者,而在进行创客教育活动时,就需要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甚至主导,师生交流互动成为常态.创客教育中的老师重在引导,让学生乐于探讨共享奇思妙想,不断归纳总结提升,在宽松活跃的氛围下实现知识技能的掌握.成为主角的学生自然会更主动,在这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引导课堂.在进行创客教育过程中,师资队伍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的积累,也要有创新和广阔的视野,在指导个体学生时还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
3.4 创客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是基于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而大部分的人才培养方案都基于就业导向,即通过课程教学让毕业生实现就业及高层次就业发展.创客的本质创新创意创业,就需要突破和颠覆,让学生学会创新,创客课程设置导向理应是创新创业,在学科融合上要进行跨越,对现行的课程设置和教材进行革新,课程设置符合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规律,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紧跟前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尊重学生主体上进行完善.
3.5 人才培养过程中多元评价体系的缺失
开展创客教育,需要进行创客项目的实践,让同学们动手操作.创客项目不同于做一个物理化学实验,也不同于一般的实习实训,而是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很多情况是从无到有,把头脑中的创意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存在,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较强的团队协作,同学们往往要经历多次纠错失败,甚至最后也是失败的.而现阶段学生的考评体系还是以结果为导向,以个人为主体,以成绩高低为标准,缺失科学的多元评价机制,不利于创客人才的培养.
4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客教育的思考
“互联网+”,简单地概括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各业进行融合.现阶段,通过互联网载体,让更广范围的人可以集聚,让更丰富的信息可以交流,让更多的知识可以分享,这些都为创客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沃土.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教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高职创客教育顺势而为,深化“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创客教育”,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意思维的训练和创业实践的提升,突出跨学科跨专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断融合[9].
4.1 “互联网+校园”,培育创客环境
广义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当前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是较为浓厚的,继续开创一批以青年创客、大学生创业为主题的电视节目,运用喜闻乐见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等富媒体展开宣传和报道,形成鼓励创新、人人可创业的社会环境.通过互联网将不同专业不同院校的学生连接以结成兴趣小组,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通过“互联网+”大赛“挑战杯”“电商三创赛”等比赛从班级到院系再到学校,层层推进,形成浓厚而热烈的创新创业氛围.在校园内充分运用学生食堂、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场地资源设置创新创业场所,推动校内创客实验室的建立,乘“产教融合”东风,进一步强化与产业的融合联动,在校外建设创客空间,形成校内校外育人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4.2 “互联网+教学评价”,构建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的行为是独一无二的,创新发生的瞬间也是独一无二的,结果新奇的事物诞生了,任何创新都是新颖独特的.创新型人才也是个性的,评价也不能简单地使用现有的文化成绩和实践活动等传统方式,必须探索基于结果和基于过程的两维度评价融合的绩效测评机制,进一步尝试多元评价,既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同伴的互动评价等.
多元的评价体系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变得可能和简单,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已完成数字校园建设,很多高职院校建成或正在建设类似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等信息化校园系统,就可以融入学生的多元评价系统,学生、教师、教务部门、学管部门等均可以在线使用,实时更新,数据保存,为创新人才评价提供了多维度的数据,也为学校推进创客教育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4.3 “互联网+教师”,打造创客教育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开展创客教育,必须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师资队伍,他们忠诚教育、热心创客、喜爱创新,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在师资队伍打造上,鼓励支持专业教师向创客导师转型,另一方面,院校要充分运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在行业企业中聘请高手高管担任兼职创客导师,互联网的时代,师资培训也变得简单高效,通过形式多样的线上教师培训课程,让专业教师能更快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创客教育要融入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授课老师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营造创新氛围;课下运用互联网手段作陪伴者和倾听者,帮助学生克服创业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的良性循环才能建立一个持续发展的机制,进而形成创客导师人才的体系.
4.4 “互联网+课程”,完善创客教育体系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普及,慕课、翻转课堂、VR、AR、移动学习云平台等在高校迅速发展,为多维度培养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环境.将“创新、创意、创业”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能是一句空话,而是切实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课程体系.该体系可以涵盖三种类型课程: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创新课程,基础和拓展课程类将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涵括,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强化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训练,为学生发展成长提供必要的、较为宽泛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创新课程要加强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展创业项目训练,制定指导性计划,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
4.5 “互联网+资源”,搭建创客教育平台
教育是百年大计,创客教育更是一个长期战略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无法靠一方力量实现,必须整合资源.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健全高等学校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创业型企业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增强创新中心集聚人才资源,推动高水平大学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高校更要主动作为,深化与行业企业合作,配套专项资金,整合多方力量,推进资源和效益共享,建设创客平台.当下很多高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腾讯等集聚校友资源,成立网上校友创客指导联盟,进行有针对性帮扶教育孵化,已取得了相当的效果,这一做法可以在高职院校中广泛推广.
党的十九大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如何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是摆在职教人面前的重要命题,高职院校不仅仅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也要在新时代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客虽然是舶来词,但在中国大地上与“互联网+”结合是可行且能迸发出巨大活力,必将有力推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客教育也定能在高职院校落地开花、蓬勃发展.
:
[1]米银俊,许泽浩.全过程融合 构建创客教育生态系统[J].中国高等教育,2016(6):46-48.
[2]彼得·蒂尔,布莱克·马斯特斯.从0到1[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3]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4-21.
[4]杨现民.建设创客课程:“创课”的内涵、特征及设计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6(3):3-14.
[5]刘元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创客教育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7-9.
[6]何克抗.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2016(4):12-24.
[7]王旭卿.面向STEM教育的创客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8):36-41.
[8]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0-25.
[9]李根.高校创客教育问题与对策探究[J].亚太教育,2016(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