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球运动员肩关节姿势特点研究分析
2018-01-29赵墨
文/赵墨
一、选题依据
近年来,网球运动在我国有较快的发展,各高校逐步加强对网球项目的重视,开展了网球项目的各项活动。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等大学生网球比赛的举办,也进一步表明网球项目在各大高校的发展。在网球运动中,由于专项技术动作以及专项身体训练,常常容易导致网球运动员肩部肌肉力量不平衡,进而表现为肩部姿态出现异常和不正常的肩部动力链,这种肩部肌力的不平衡被认为是导致肩部病理性损伤疼痛的原因。本文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校网球队的训练及肩部姿态情况的调查,旨在发现高校网球运动员潜在的导致肩部损伤的训练因素,提出改进其训练内容和方法的建议。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实验对象为北京体育大学校网球代表队10名男队员和8名女队员。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跟队训练4周,在训练间隙对18名校网球队队员进行肩部姿态评估。评估的方法为受试者手臂自然放松于体侧,用软尺量肩胛骨三个定位点到脊柱中线的距离;用手法定性肩胛骨是否紧贴胸壁及目测定性肱骨头突出肩峰所占的比例。评估结果用于综合评价该运动员肩关节姿势特点。
2.专家访谈法。对在网球教学及研究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以及运动医学领域的专家经行访谈,获取相关信息。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校网球队训练情况
校队基本情况如下:每周6次训练,男队平均技术训练时间为14小时/周,女队9小时/周;男队平均体能训练时间为2小时/周,女队6小时/周。训练开始前,校队队员针对肩部的热身活动为简单传统的关节活动,而训练结束后,队员进行自我牵拉且牵拉习惯不好,无集中组织的拉伸放松。在体能训练中有关肩部的训练项目主要有卧推、引体向上和高位下拉,对非持拍侧无针对性训练项目。
(二)受试者肩部姿态评估结果
经评估发现队员们主要有以下情况:
1.持拍一侧的肩比不持拍一侧的肩要低。
2.持拍一侧的肩胛骨离脊柱更远。
3.所有队员的肱骨头突出肩峰距离基本异常,持拍一侧的肱骨头前移内旋比不持拍一侧更严重。
4.所有队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翼状肩胛,且持拍一侧比不持拍一侧更严重。
5.所有队员都存在肩部姿态异常的情况。
四、分析与讨论
在网球运动中,由于正手和反手击球等专项动作,网球运动员的肩前伸和内旋的肌肉发达。与正常肩部姿态对比,网球运动员的胸大肌等肩前伸和内旋的肌肉发达,由此导致的肩后伸和外旋肌相对较弱而受到抑制,表现为小圆肌、冈下肌等外旋肌和菱形肌、斜方肌下束等稳定肌的肌力相对较弱。由于这种因专项技术特点造成的肩部肌力不平衡所导致的肩部姿势异常常表现为肩胛骨远离脊柱;肱骨头突出肩峰距离异常;肩胛骨脊柱缘及下角呈翼状翘起。其次,肩部姿态异常与缺乏全面身体训练有关。网球运动中,以胸大肌为代表的内旋肌由于发球、正手击球以及其他的运动变得非常有力。肩外旋肌的主要作用是使肩关节处的肱骨保持稳定,发球后肩部减速,但外旋肌却较内旋肌薄弱且更容易疲劳,且肩前部肌肉较后部肌肉强大有力,这就导致肩部的肌肉力量不平衡。校网球队的力量训练没有针对薄弱的肩外旋肌肉和背部的肌肉进行力量训练,更多安排内旋肌的训练,加剧了肩部肌肉的不平衡。
五、建议与对策
(一)科学合理适当的运动量
在准备活动时,尤其要做好专门性热身活动,重点加强肩部的热身活动。注意使肩关节的运动负荷及幅度由小到大,逐渐增强。要合理安排练习强度和次数。
(二)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一定要建立正确的技术和各项技术的发力顺序,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原则。减少不必要的技术,降低肩部的负荷,优化动力链传递。
(三)增强对肩部锻炼的意识
网球运动员和教练都应提高对肩部锻炼的意识,了解和掌握预防维持肩部正常姿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加强对网球运动员的背部与肩胛骨处的肌肉的训练和肩部周围稳定肌的练习,以及协调性的训练。
六、结论
(一)北京体育大学校网球队队员存在肩部姿态异常的情况。表现为持拍一侧的肩胛骨离脊柱更远、持拍一侧的肱骨头前移内旋的情况严重、存在不同程度的翼状肩胛且持拍侧有更严重的趋势。
(二)校网球队队员肩部姿态异常与训练相关:肩部负荷过大导致的肩袖肌群疲劳和力量不平衡、缺乏针对肩部稳定肌群训练的意识、缺乏肩部肌肉热身活动和放松拉伸。
[1]栾丽霞,徐祥峰.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6):92-95.
[2]陆光平.广东省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制,2008,24(5):349-351.
[3]吴国梁.甘肃省业余网球运动员发球技术与肩部损伤关系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10,10(9):6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