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法利夫人》中的幽默及其转变

2018-01-29暨南大学510632

大众文艺 2018年23期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包法利爱玛

(暨南大学 510632)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的代表作,语言精致,形式完美,被奉为新艺术的法典和小说的典范。作为对浪漫主义进行清算的作品,它和福楼拜喜爱的《堂吉诃德》一样也具有幽默的特点,在信件中,福楼拜坦诚自己在写作《包法利夫人》时有意展示幽默的风格:“为了故事更加易于了解而且有趣(有趣的真正的意义)起见,我创造了一个接近人性的女主角,一个通常所见的女人”1。

在小说中幻想和现实的落差中使人会心一笑,但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爱情世界和家庭生活转向了复杂的社会场景,幽默转向了批判和讽刺。小说中的幽默及其转变对其客观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传达出福楼拜着意隐藏的作者观点。

一、小说前半部分的幽默细节

《包法利夫人》这部著作按照篇幅和情节的转折综合考虑,那么可以将它的中点划定在永镇的集市,这是地主罗多尔夫遇到包法利夫人并迅速勾引到手的时刻。在此之前是夏尔·包法利和他的夫人爱玛自相遇以来令爱玛厌倦的家庭生活,在此之后是爱玛想象中爱情的实现和她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不断堕落直至自杀的过程。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充满了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细节。

1.景色描写的不和谐产生的幽默

首先是景色描写与人物心理和活动的不和谐产生的幽默。景色的呈现和人物的心境是相反的。如爱玛和莱昂去奶妈家的路途中,款款而行充满柔情的他们周围有公猪拱肥母牛蹭树,苍蝇随之飞舞。这样的场景是作者的客观描绘,而在景色中的主人公并没有察觉到。当美丽的景色出现时,主人公也没能在景色中得到共鸣。如略过平原的海风,像廊柱一样的树木,金灿灿的背景,这些壮阔的景象出现时,渴望浪漫生活的爱玛并不能和壮丽的场景描写保持同样的步调,而是惧怕到晚上都没有说一句话。再如:在四月宁静朦胧美景中,爱玛受到钟声的吸引,想去教堂回味宗教的热情,此时的景色描写充满了宗教的宁静,最后的阳光撒向神殿,但接下来和神甫对话的驴头不对马嘴却让爱玛措手不及,读者不由得会忍俊不禁。

爱玛并不能注意到自己的思想和这些现实的落差,而作者通过将二者巧妙结合在一起,强烈的渴望、生动的想象便显示出它的可笑和不切实际,这种幽默是温和的,不露声色的。

2.人物场景描写产生的幽默效果

有人物活动的场景中也充满了幽默的因子。如爱玛怀着一腔热情想去寻找宗教的慰藉,她忧伤的语言含蓄动人,而神甫每次的回答都是离题万里,整个对话笑料横生,同时还穿插着神甫教训孩子的滑稽活动,最后爱玛只落得相对无言悻悻而归。在永镇的集会上,场景的幽默达到了巅峰,罗多尔夫用多情的话语勾引爱玛,求爱的话语中作者描写了集会中的种种笑料,在有关国家、宗教、社会的演讲中穿插着罗多尔夫爱情的歪理,“就在那位主席援引辛辛纳图斯如何扶犁耕地,戴克里先如何莳种白菜,以及中国皇帝如何将播种期定为新年伊始这些例证的时候,这位年轻人为少妇解释了这种难以抵御的吸引力是如何由前世的缘分而定的”2,情话紧接着就是厩肥、公羊、肉猪奖项的颁发,人粪施用、亚麻种植奖项的空档,两人欲火难耐。

通过这些幽默场景的描写,我们能看到作者精心设计的痕迹,可以说这种幽默是作者有意揶揄的手段,但是和小说下半部分充满谴责批判的讽刺有着巨大区别。

3.幽默和人物的塑造

小说一开始讲述了夏尔·包法利的成长经历和第一次的婚姻,在此过程中幽默的成分少有出现,景色和场景描写都具有客观现实的特色,细致展现出包法利日常的生活。而从包法利和爱玛结婚,讲述爱玛的修道院生活和不切实际的渴求之后,幽默的成分便出现了,它主要集中在爱玛的周围。爱玛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和思考,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心理世界,她会悲叹生活的无趣平庸,渴望富丽堂皇的生活和惊心动魄的爱情,但她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渴求和行为在现实的场景中如此格格不入,自己的哀伤情绪和别人的反应有这么大的差距,幽默由此产生。

二、小说后半部分幽默的转型

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之前的幽默就难以找到它的痕迹了,笑料依然存在,对比依然存在,但是态度已经转向批判和讽刺。

1.恰当的景色描写之下的奸情

景色描写的不和谐在小说的后半段已经消失不见了。这并不是代表这里没有了可以让作者发挥的情节,而是作者的态度有了细微的改变。如在写到爱玛一大早就奔去情人的庄园约会时,是不乏狼狈细节可以描绘的,爱玛要攀着枯草走过河岸,还要穿过犁过的泥田,但作者只是一笔带过,而写了爱玛赶到时“全身散发着树木、青草和晨风的清香……就像把春天的早晨带了进来”3,十分美丽又清新。

此时的景色描写严格遵循着情景交融的原则,和人物的心境十分契合,同时作者也更多的以主人公的视角来描写景物。如爱玛和罗多尔夫约定私奔的前一夜,在甜言蜜语中,月色皎洁,投在河河面上光影璀璨,有山梅花的清香围绕,有小动物的声音,果实坠地的声响,宁静和谐,与主人公的柔情蜜意相映成彰。但联想到罗多尔夫遇到爱玛的第一天就在考虑怎么摆脱她,交往过程中对她感情的玩赏而不信任,这晚的第二天就脱身而去,具有全知视角的读者在这宁静美好的景色描写中只能感到爱玛爱情的虚幻脆弱,罗多尔夫的残酷卑鄙。

2.人物场景中幽默转为尖锐的讽刺

不同于景色描写中幽默的消失,人物场景中依然存在着幽默的成分,但是此时的幽默已不是前半部分的温和的笑,而转变成辛辣尖刻的讽刺。在小说的后半段,最明显的幽默是爱玛和莱昂在教堂相遇后的场景。爱玛想要依靠教堂的观光来维系自己岌岌可危的节行,但受情欲驱使的莱昂却急不可耐想拖爱玛离开观光地,讲解员偏又富有职业责任感对二者穷追不舍。将爱玛带到马车中后,马车夫在东奔西跑后可怜巴巴地多次想要停下,但乘车人只会怒吼着向前走。这些的确是可笑的,但同永镇集市中的艳情片段相比,这笑料失去了温和圆融,过于戏剧化的表现反而创造出尖锐的讽刺感,对奸情进行了淋漓的批判。

各个人物在小说前半部分表现出的幽默随着事件的发展和作者对社会描写的深入也显露出幽默之下的不堪本质,成为了一种深刻的讽刺。爱玛奢华激情幻想后总有忙忙碌碌又懦弱的包法利先生作为幽默的背景,但随着矫正畸形腿的事件,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包法利的平庸无能。药剂师奥梅是小说中笑料的主要提供者,随着他在小说中逗趣言行的增多,读者也慢慢认识到了他编谎造谣、趋炎附势的本质。而对爱玛婚外恋情的描绘也由和罗多尔夫交往的嘲讽,逐渐发展到对幽会莱昂时放荡和挥霍行径的批判。读者此时已经不能发出会心的笑容而只能感到现实的丑陋和残酷。

3.转变和情节的发展

小说后半段的幽默已经发生了变化,转为尖锐的讽刺。这与情节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在永镇集市前,爱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爱情并没有罪恶的本质,因此作者的态度只是嘲笑,幽默成了最好的表现方式。而当爱玛委身于罗多尔夫之后却是她堕落的开始,从此越陷越深,由情妇成为荡妇,欲望和罪恶在其中不断增殖,嘲讽已经不够,讽刺和批判占了上风,因此幽默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

同时随着情节的发展,社会的场景更多地展示在爱情家庭的范围内,人物在社会活动的中脱去了自己一层层面纱,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三、幽默对风格塑造的作用和作者态度的暗示

1.幽默对客观风格的塑造

福楼拜说过“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根据我来的”4,的确,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爱玛一样有着浪漫的天性,有对金钱过分的欲望,有对现实中平庸生活的厌恶,甚至会像爱玛一样梦想威尼斯的府第、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亭榭。因此他在描绘爱玛不切实际的追求时,表现的是自己真挚的浪漫精神,凝聚着自己的心神,十分具有感染力,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但他又具有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追求,在和高莱女士的通信中,他坦言自己有两种糅合的心性:浪漫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这另一种就是对于现实生活的眷恋。加之他家庭教育中科学客观的精神,又给这部作品加上了精细描摹的现实色彩。

这表现在小说中就形成了上文所表现的幽默风格,有对爱玛思想和心理有感染力的描绘,但作者又煞费苦心地将现实的细节穿插在对浪漫的渴望中,给读者以客观的现实面貌,在二者的对比中自然生发出反差下的淡淡幽默。读者一方面能切实体会到爱玛的强烈渴求,另一方面又清楚细致地了解到现实的环境,强烈的欲念被让人会心一笑的现实冲淡,折中成了一种客观的真实效果。

这种客观的真实效果不仅是福楼拜自身性格所致,也是他的美学追求,作者认为“小说家,没有权利表现他的意见”5,要尽可能隐蔽自身的观念和斧凿的痕迹,而这浪漫虚幻与真实细节的对照就减弱了其中作者的态度观点。

2.幽默及其转变与作者的态度表达

从上文的分析和举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在作品前后的不同态度,从幽默转向讽刺,这一方面与情节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但联系到作者的独特思想,态度的转变有了更有力的解释。小说是根据真实故事写作的,情节发展已经固定,但最终的艺术呈现却是作者性格的产物。

福楼拜憎恶平庸的现实,在小说中只有爱玛和他有着同样的浪漫追求和对平庸现实的厌弃,并不断反抗着卑琐的现实,“就在法国二十个乡村里面,我相信,我可怜的包法利苦楚着,唏嘘着”6,对爱玛充满了同情。但福楼拜又认为爱玛拥有的是“虚伪的诗和虚伪的情感”7,因此作者对爱玛的态度是同情和批判混合的产物,这导致了前半部分幽默的风格。

爱玛的浪漫幻想在勾引下成为现实,一开始还具有美好,但之后就伴随着厌烦和肉欲,再之后沦为放荡和挥霍,为作者所不齿。福楼拜热爱想象,但又恪守现实,“喜欢荒唐,日子却过得和僧人一样”8,想象和现实在他的思想中有着巨大的鸿沟。爱玛是他所喜爱的美丽的化身,也是他崇尚的的热情,作者多次生动描绘她的美貌与激情,但一步步腐化的奸情却让作者感到厌恶。这也导致幽默转为了讽刺。

3.对平庸现实的普遍批判

从爱玛恋爱故事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独特处理。无论是爱玛初遇莱昂还是遇到罗多尔夫,作者都是从男性人物的视角来表现,爱玛的行为则被作者隐藏,情节进一步发展之后才显现出爱玛的思想。通过作者的描述爱玛是一个被动者的形象,这就让读者的关注点由爱玛转向她的外部。爱玛的外部世界不符合她的期望,没有高尚和激情,只有庸庸碌碌甚至卑劣的行径。作者用嘲讽拒绝了爱玛的幻想后,并没有转向它反面的卑琐现实,而是用讽刺批判了现实生活。平庸无能的包法利,懦弱肤浅的莱昂,冷酷放浪的罗多尔夫,善于造谣的奥梅,笑里藏刀的勒侯,乘人之危的泰奥多尔,爱玛的悲剧不能说是没有这些人物的作用的。在这种的环境下,爱玛竟也算的上是一个充满斗争精神的高大人物了,毕竟她的梦想有崇高的成分,她还有自尊和骄傲。

福楼拜通过《包法利夫人》描述了一个追寻不切实际的理想的女人在平庸的现实中挣扎与毁灭的故事,作者通过幽默的手法以及向讽刺的转向暗示了小说客观外表下隐藏的观念,他用完美的形式在一个既定情节的故事中表现出自己的性格和对人生的态度。

注释:

1.李健吾.福楼拜评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p99.

2.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周克希,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5.p144.

3.福楼拜.包法利夫人[M].周克希,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5.p159.

4.李健吾.福楼拜评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p82.

5.李健吾.福楼拜评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p114.

6.李健吾.福楼拜评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p66.

7.李健吾.福楼拜评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p99.

8.李健吾.福楼拜评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p56.

猜你喜欢

包法利夫人包法利爱玛
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解读
理解一个窝囊废
——谈《包法利夫人》的包法利
保险起见
文化隔阂的尴尬:“潘金莲”翻译成英文该咋说
《包法利夫人》与拉波那德的插图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解读
包法利夫人的浪漫之殇
自我反省与救赎成长
《包法利夫人》中的环境描写
对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爱玛悲惨命运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