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建设论述
2018-01-29连云港市文化馆222000
(连云港市文化馆 222000)
各级文化馆(站)属于国有的公共文化单位,是各级政府开展群众文化事业的主要抓手,多年来,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征地之一。随着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馆需要在体制机制和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上进行有效创新,形成一套符合文化馆业务特点的新时期职能管理体系。
一、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文化馆设施管理利用
各级文化馆(站)基本设施体现为面积、利用率、现代化(数字化)水平、业务功能与拓展空间等指标,在国家文化馆评估标准中对于这些指标进行设定,是为考核文化馆基础设施建设和职能发挥水平。一是要按照新时期文化场所的基本承载,不断建设更新文化馆的硬件设施与环境建设,二是始终重视软件建设,依托公共文化单位的体制机制改革,以及文化馆岗位设置,加大内容提供能力,真正形成群众文化艺术类活动的中心和主要组织载体。与此同时,多渠道进行社会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文化馆应当不满足于现有阵地的功能提供,还需积极联合社区、学校、老年大学等提供更大范围的差异化服务项目。
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充分调动文化馆落实公共文化服务的执行力度
新时期文化馆的职能重心是推动服务的差异化与均等化建设,让更多的群众满意,提供更多受老百姓欢迎的多元服务“产品”。建立文化馆服务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是要通过对文化馆职能发挥以及群众满意程度的测评,来检验文化馆工作社会效益的真实实现程度。建立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馆职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这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文化馆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价方式,除了阵地服务内容和项次等硬指标外,基于文化馆的业务特性,考验文化馆的的评价标准,还应有群众文化辅导人员的服务满意率。在评价的各系指标中,还应考虑社会效应、群众满意率的相互结合,以及将各级文化馆(站)按照不同地区划分城区、社区、郊区、农村地区等类型,依据所处地区类型的特点对设施功能、服务内容提供以及经费使用等方面予以科学考察与评估,作为制订下一步相应财政投入、管理和业务支持的重要参考标准。
三、发挥文化馆龙头作用,围绕辅导机制建设完善业务构成
作工作内容较为综合、工作性质偏重服务的公共文化事业机构,文化馆传统业务体系一般由组织、辅导与研究工作构成。走出去、迎进来,利用阵地与社会的“内外舞台”,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是文化馆区别于其他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核心职能,也是文化馆这个直接接触群众的事业机构长期以来的工作主体,繁荣和引领群众文艺是它的职能任务,是其立足于社会文化领地,体现自身机构价值的重要方面。其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就是面向最广大的群众实施文艺辅导、培训和创作,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群众艺术作品、群众文艺人才的蓬勃状态。
四、改革文化馆的运营机制,建立社会化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文化馆新时期的工作机制更新中,应该着重提高社会化参与程度和相关政策的引导鼓励力度。有针对性地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文化馆的管理服务,统筹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能力、投入能力以及服务能力,弥补目前一些地区文化馆设施落后、发展水平低,内容提供不足、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差的现状。打通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参与渠道,可以很大程度上吸纳社会财力、人力或机构资源投入文化馆职能建设。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营造文化馆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文化馆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延伸需要政府公共财政补偿机制的建立完善,围绕服务项目和实施标准,政府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特别是鼓励免费或低偿的文化馆拓展型服务项目。此外,还需与时俱进,进一步改革新时期文化馆用人和分配制度,深化文化馆管理运行机制的革新,促推自我管理等的现代化运行机制的建立,优化文化馆人才队伍结构,提升团队整体素质。优化文化馆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提高日常服务质量。免费开放仅仅是提高服务的起点,在完善阵地服务设施、改善服务基础条件的同时,文化馆应继续用心于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上。一些相对落后的传统型文化馆应当着重治理慵懒散乱、激发自身活力,完善内部竞争机制,统筹现有的内外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形成快捷、高效的新时期文化馆职能运转机制。此外,还需建立文化馆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机制,多种渠道为文化馆培养后续人才,尤其是要加快文化馆业界的学科体系建设进度。
五、搭设多元推广平台,促进文化馆公共文化职能的落地与拓展
新时期文化馆在充分利用各类自有和外部的媒体空间宣传职能工作和服务产品外,还应通过多种渠、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提高群众对文化馆基本职能的知晓和使用程度。各级文化馆(站)一方面继续开发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服务信息、组织服务受众,实现“大数据”承载,保障互联网成为群众文化工作科学化的基础媒介;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吸纳来自各方的社会化融入,共同对文化馆牵头的群众文化服务内容向社会进行普及推广,使文化馆的职能建设能够更好地面向社会高效运作和发展,得到更多社会投入与合作参与,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诸如上海、深圳、青岛等一些城市定期对当地各类文化节庆活动、群众文化服务项目等进行统一“打包”,举办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采购会”,让专职人员“走出去”、社会力量“引进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承办社会公益文化活动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