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隔阂的尴尬:“潘金莲”翻译成英文该咋说

2017-08-16王昱

小说月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包法利福楼拜范冰冰

王昱

2017戛纳电影节举办评委会见面会,不过现场出现乌龙一幕:主持人介绍评委之一范冰冰时,误将她的代表作说成《小姐》(韩国导演朴赞郁的代表作)。发现错误后,主持人向全场道歉:“(范冰冰的代表作)应该是《我不是潘金莲》。”

这则看似挺普通的娱乐新闻中有一个挺有意思的点,就是主持人所宣布的《我不是潘金莲》的英文译名并非我们所想象的《I Am Not Jinlian Pan》,而是《I Am Not Madame Bovary》(我不是包法利夫人)。可以看出中方的此次送展者在翻译上确实下了一番苦工,很可惜,这份苦工并不到位。

包法利夫人出自法国十九世纪作家福楼拜所写的同名小说。在小说中,主人公爱玛原本只是个幼年丧母的农家女,却在父亲的殷切期望下受了一整套贵族化的教育。长大后,出落成美人的爱玛嫁给了老实的医生包法利,成了“包法利夫人”,但她却不愿意接受上天安排给自己的平凡的命运。依仗丈夫对自己的宠爱,频繁在外出轨,追求自己所渴望的爱情,最终她受了一位花花公子的欺骗,丈夫辛苦积蓄的家财被骗光。当债主上门逼债时,包法利夫人被迫自杀,留下穷困潦倒的丈夫在痛苦中死去。

如果直观地看,包法利夫人确实是个西方版的潘金莲,两人都是对婚姻不忠的“坑夫”典型:潘金莲毒杀了武大,而包法利夫人则害得丈夫破产。仔细比较起来,包法利夫人似乎有更多可恨之处——毕竟她的丈夫包法利并非“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而是小有资财且十分宠爱她的医生,这使得她的不忠更显可恶。

然而,潘金莲与包法利夫人留给东西方读者的文学意象却又是截然不同的,福楼拜在小说中给予了这个原本可恨的角色前所未有的同情,这种笔调,无论是施耐庵的《水浒传》,还是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都是没有的。事实上,由于福楼拜过于表现这种同情,在《包法利夫人》刚刚出版时,法国当局曾经以该小说“伤风败俗,亵渎宗教,教导女性出轨”为由起诉福楼拜,却意想不到地受到了该书的大量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抗议,人们纷纷为包法利夫人辩护。福楼拜本人的辩护词则更绝——“我就是包法利夫人”。

潘金莲和包法利夫人,东西方对这对相似人物的迥异态度,其实反映了双方不同的世界观——与中国人强调安守名分不同,欧洲人更愿意对人性中渴望自由、渴望幸福的那一面给予不同程度的肯定和同情。

与“潘金莲”在中文詞汇中等同于“荡妇”——是句骂人话不同,“包法利夫人”在西方语境中其实有更多正面的意义。将《我不是潘金莲》翻译为《我不是包法利夫人》其实似巧实拙,与其如此,不如干脆引用福楼拜的名句,将其翻译为《我就是包法利夫人》,能更传神地反映该片主人公李雪莲不屈于命运的抗争精神。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个词汇能够准确地将“潘金莲”翻译成英文呢?很遗憾,似乎没有——因为西方人并不肯像我们周围有些人,如此兴致勃勃地花上几百年时间,去痛骂一个荡妇。

猜你喜欢

包法利福楼拜范冰冰
理解一个窝囊废
——谈《包法利夫人》的包法利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福楼拜的『笨学生』
范冰冰:你要真正强大,才有能力嫁给爱情
浅析《包法利夫人》的医生身份设定
福楼拜叙事艺术探究——以《包法利夫人》为例
福楼拜的「笨学生」
《包法利夫人》赏析——人物多样的爱情观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