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学习心理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28张玥

读天下 2018年17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语文教学

摘 要:建构主义学习心理理论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立在学习者原有经验基础上进行建构的过程,其重视学生学习这一点与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本文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心理理论的内容,分析其特点,并探讨这一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语文教学;心理理论

一、 建构主义学习心理理论

20世纪是心理学发展异彩纷呈的时代,这个时期西方现代心理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建构主义学习心理学被广泛运用于教育界。

建构主义学习心理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可用一句话概括,即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接受传输得来的。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生成,提升學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这对于开展中小学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启示。

二、 建构主义学习心理理论的三大特点及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对传统认识论带来革命性的挑战。它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脑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以个体原有的认知、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强调学习的主体性、情境性和社会性,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心理理论的三大特点,根据这三个特点,我们能更有针对性地思考这一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 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就是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体的作用。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生自己建构的,而不是接受传输而得来的。因此,教学不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法,不再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在预习阶段就已有体现。以往很多教师忽视预习,缺乏对预习的监督和检验。实际上预习有很大的作用,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因此在预习阶段首先应调动起学生的认知和经验。可以由教师制定预习作业纸,设置一些温故知新的练习题,其次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新课练习,并写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一点体现了建构主义中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学生自己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属于现有的发展,需要他人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属于潜在的发展,二者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通过批改学生预习时的练习和收集学生问题,可以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堂上能更有针对性地讲解。

(二) 情境性

情境性即学习情境要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以活动来构成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形成的,而是需要在一定的活动中主动建构才能实现。因此学习必须有具体的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情景活动设置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比如进行课本剧表演或角色扮演。表演的学生说台词时,必然会充分体现自己对人物的个性化理解,对台词体现出的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揣摩。而对于观看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点评同学的表演,这个阶段实际上是表演者与评论者对文本解读的交流。这样的情境活动能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建构和协作建构,完善自己的认知,在有趣的情境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 社会性

建构主义虽然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差异性,但同时也十分强调知识学习的社会性。注重协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与教师的交流。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原有的认知和经验是新知识生长的根基,但是身边同伴的认知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身知识的建构。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重各种形式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共同体之间相互分享、相互影响、共同进步。

小组讨论是一种很好地进行协作建构的方式,一方面小组讨论可以分享同学们各自原有的认知和经验,丰富自己的认知基础。另一方面,小组成员各自发表看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拓宽思路,对问题理解更全面,形成更完整、更充分的新认知。

协作建构不仅体现在学生之间的合作,还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的协作,如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帮助总结。在教师指导环节,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即支架式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现有发展区和潜在发展区,在二者之间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支架,帮助学生建构新知识的方法。支架式教学的具体应用形式有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和建议支架。

三、 总结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其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传统的语文教学倾向于采用接受学习,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语文学习应该更多采用发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经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情境式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社会性的协作建构。这样能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参考文献:

[1]宋汪洋.过程·参与·体验:“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模式优化建构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02).

[2]张航.建构主义视野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评论,2017(11).

作者简介:

张玥,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语文教学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建构主义与高中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