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几个方面和突破口
2018-01-28朱文琼李双
朱文琼 李双
摘 要:中职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就中职教育在我国大力发展的优势前景、如何提高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同以及中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育;职业培训;供给侧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范围包括职业中学教育、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及技工学校,同时也包括各类短期的职业培训等。中职教育一般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但也包含一部分高中后的职业培训,其在完成初、高中基础教育内容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其目的在于向社会各个行业输送其所需的合格技术性人才,同时也可以为高等院校输送专门人才进行前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教育。由于长期中考高考对学历学位的重视以及对于工人身份的职业偏见,造成了社会整体对于中职教育的严重偏见,因为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掌握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产业工人,即蓝领阶层,使得社会上很多人不认同中职出来的毕业生。同时,由于中职教育入学没有门槛,生源结构以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居多,这进一步加深了社会上对于中职教育本身的偏见。相对于社会存在的偏见,中职教育体系自身存在的不足也是影响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大部分的中职学校由于办学能力的不足,缺乏专业课师资力量、教学设备不能及时更新,且其自身就对职业教育自我感觉低人一等,造成身在曹營心在汉的教学氛围。由于中职生源普遍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基础理论知识接受难的现象。因此,中职教师多避重就轻,文化、专业理论课程轻描淡写,单纯的偏重于职业技能课程的教授,以迎合对口企业或行业对于毕业学生的技能要求,而忽视了学生就业以后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中职毕业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难有较大作为,从而加深了社会对于中职教育的偏见程度。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这些种种弊端以及社会和学生家长们的偏颇认识,严重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高中阶段普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尽管目前出现了大量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而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在未毕业时就已被用人单位签约的两极现象,但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上对于职业教育及技术工人职业的偏见。因此,与上述就业状况两极分化的现象形成明显的对比的是,学生们仍在高考的独木桥上激烈竞争,而大量中职学校却面临着生源质量差的现象。进入十三五以后,国家稳妥推进实施供给侧改革,作为为经济社会培养输送中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在哪里,就需要我们仔细把脉,认真梳理,才能为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找准方向,为我国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培养一大批大国基础工匠。有鉴于中职教育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题与尴尬,本文就中职教育共给侧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 要充分认识到中职教育在我国发展的优势与广阔前景
(一) 大量的就业机会决定了中职教育诱人的前景
在成熟的产业结构中,依次存在高级技术人员、普通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的职业划分,并呈现出橄榄型的结构特点,即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是相对最少的,处于中间的技术员和技术工人是比例最大的,因此社会上需要大量的技术员和技术工人。无论是传统制造产业,还是高科技装备企业,其生产线上都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产业结构中有传统的制造产业,为了提升产业结构,正努力地加速传统产业的科技化进程,同时也在逐渐探索新型制造产业的扶持。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的丰富,我们不可能像某些发达国家那样在科技制造产业发展的同时向国外过多的转移传统制造业,因此我国的制造产业呈现出新旧结合和同时发展的现象,这就为技术工人即职业教育接受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也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
(二) 国家政策的扶持,给中职教育吃了定心丸
由于职业教育对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巨大支撑作用,国家制定了大量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并对相关学校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在学费及生活费方面,国家给予每个学生一定的补贴,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家庭负担,也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职业院校。中职学校的投入,也在逐年提高,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我们都能看到这些年来发生的可喜变化。
(三)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急需调整,为中职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下岗人数逐年增多和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两个比较明显的现象。这两个群体在面对新的就业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自身职业技能与就业机会不匹配的难题,急需进行新岗位的职业技术培训。长期以来,多是由企业承担这一部分的培训任务,由于企业以生产、盈利为主要目的,造成了这两个群体就业难的问题,而大量非熟练工人的进入也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转。而以中职学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在培训技术工人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面对大量迫切需要职业培训的群体,可以大胆开拓自身的市场,不要局限于应届学生的招取。通过培训社会人员,既能对闲置的师资、教学设备加以利用,创造丰厚的收益,同时也契合了国家的产业政策,帮助企业培养大量合格的技术工人。
二、 要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同等重视,逐步扭转社会对中职教育的鄙视和偏见
(一) 各行各业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我国目前工业化程度还不是很高,还将长期处在由劳动密集型转化的进程之中,需要数以千百万计的专门人才。这是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新生劳动力的就业,都迫切要求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来促进从业。这是社会稳定中职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社会各界逐步消除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近年来,央视等媒体不断展播了我国涌现出来的大国工匠,这无疑是开了一个好头,让全社会的人都能看到职业教育结下的丰硕成果,对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日后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继续和加强,大力宣传技能型人才创造的财富和价值,让大国工匠精神家喻户晓,方能彻底扭转社会的轻视和偏见。
(二) 建立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体系,特色发展体系
首先各个中职学校要坚持特色发展,办出自己的优势所在,中职学校在招生时,不仅要谈学生经过职业教育之后,应具备什么素质、会做什么事情、能上什么岗位,还要宣传学生的就业优势、人才特色,可能的话还要现场演示职业技能,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其次,要把握受教育者不仅仅是被开发的对象和增加社會财富的资源,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心和目标。职业教育既要着眼于学生的就业,同时也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业发展、职业发展和生涯发展。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必须遵循教育的特有规律,除教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只有学生自身的“品德”素质和技能素质都提高了,那才是社会的有用人才,也会有助于改变社会对中职学生的偏见看法。
(三) 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在国际经济形势发展不确定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客观上要求我们积极推进中职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机制,推动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职教育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明确自身定位,找准与市场的接口,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通过持续加大投入和培训,强化“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规范劳动用工行为,让经过中职教育和培训的人员有更好的工作和收入,保障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通过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形成有利于中职教育发展和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
三、 中职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注重与时俱进,主动适应社会变革,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上
(一) 中职教育自身要转变思路,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从过去比较注重速度、数量转向更多注重质量、效益,处理好扩大规模与提高办学质量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上,放在培养高素质学生上,放在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上,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进行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要全面推进中职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要坚持正确的质量观,把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胜任工作岗位要求,顺利实现就业,作为衡量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市场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相关专业,开发新的课程和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实行以三年为主的基本学制,其中半年到企业实践。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学分制,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积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和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要积极主动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开办夜校,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满足进城务工人员对自身技能素质提高学习的需求。
行业和企业是举办中职教育的重要力量。我们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依靠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充分发挥该行业资源、技术、信息优势,积极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要承担该行业专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责任。现在国家许多部门都有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培训任务由一些社会办学机构在完成,在社会各个领域聘请业界专家和精英上课,让那些急需要技能的人才得到了培训,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办学机构,不务实,形式主义严重,本来是培训二十天的,可能只培训了十天,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加大监管的力度,就能很好地培训社会所需要的技能要才。
(二) 要加强交流,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和模式
加强职业教育国内和国际的交流合作,促进中职教育发展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结合,促进中职教育和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有机协调,加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从体制、机制上调动行业、企业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并积极推进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发展全民职业教育,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职业教育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三) 要加强中职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顺利就业,稳定就业,各用人单位让他们施展自己的能才,给他们创造用武的广阔空间,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措施和突破口。各地要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和职业介绍机构紧密结合,并利用劳务市场、人才招聘会和互联网等渠道及时向毕业生发送本地和异地的劳动力需求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或创业提供咨询指导和各种便利条件。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
对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回乡从事种植、养殖、畜牧等产业规模经营的,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工商、税务部门减免有关费税,金融机构安排所需贷款,农资供应机构在价格方面给以优惠等的落实工作。职业学校要在技术、信息等方面提供跟踪服务。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头戏,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中职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必须稳步推进,因为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公平的润滑剂,也是个性发展的动力源。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不仅涉及职业教育的观念和功能,而且涉及职业教育的体制与机制。习总书记早在2014年6月,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和部署。他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2017年10月18日,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又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李克强总理也提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把职业教育办好做大。
由此可见,在国家层面上,现代职业教育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中职教育作为国家整个职业教育的基础,从当前情况看,要办出受企业欢迎、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中职教育,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必须把中职技术教育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优先发展。中职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必须要找准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使中职教育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得到最大的平衡,满足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做到未雨绸缪,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丽.浅论中职教育的实用性改革[J].数字化用户,2013,19(09):87.
作者简介:
朱文琼,李双,重庆市,重庆市璧山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