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2018-01-28程苏澄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1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初中

程苏澄

【摘要】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近几年从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引进的新兴的一个教研课题,在职业院校中已被广泛推广。行为引导型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重新定义了教学的具体含义和实际内容,它通过彻底改变我国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使老师逐步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课程的领导者、引路者。这种教学模式同样适用于初中数学教学。本文以行为引导型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学习国外教育实践的成果,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行为引导型教学 初中 数学课堂 积极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O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136-02

一、行为引导型教学引入初中数学课堂的动机

众所周知,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职业院校探讨的主要教研课题,为什么会想到把它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中来?作为普通公立初中的一名数学老师,从教十多年,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关键,尤其是数学的学习,更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该如何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一直都是个探索不止的课题。所以,当得知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之后,我如获至宝。通过对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进行深入研究后,我更加确信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初中的数学课堂,并且坚信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引入一定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所以我大胆的在我的数学课堂上进行了初探。

二、行为引导型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行为引导型教学指的是以推动学生能力发展为基础的跨学科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并且重视引导学生手、心、脑等感官的共同参与,以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推动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对行为引导型教学进行应用,要求初中数学课堂能够体现出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学习质量以及開展学习成效评定等环节。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与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出了明显的差异,而这也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对行为引导型教学涵义做出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将行为引导型教学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从而有效提升初中课堂教学中行为引导型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在初中数学教师对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步骤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基于行为引导型教学开展教学设计和课后总结三部分。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论述。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在行为引导型教学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明确学生的行为发展目标,而且需要明确学生的能力发展目标。从行为发展目标方面来看,一方面,学生所应当具备的主要行为目标为学习内容中涉及到的概念、公式作出掌握,并能够使用公式对简单的问题进行解答;另一方面,学生所应当具备的部分行为目标则是了解学习内容中涉及到的限定条件与表示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能力发展目标来看,能力发展目标分为专业能力发展目标、社会能力发展目标以及方法能力发展目标,其中,专业能力发展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并对相应公式进行熟练运用;社会能力发展目标则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做到主动参与、分工协作,并能够对用良好的语言展示自身的学习成果;方法能力发展目标指的是学生可以能够针对自身学习任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主分析与自主解决。

(二)行为引导型教学开展教学设计

行为引导型教学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需要重视引导学生提升自身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行为引导型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需要划分为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两个阶段。

知识学习阶段分为构建学习小组、明确学习任务、开展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成果等环节。从学习小组的构建阶段来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原则上,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并且需要体现出异质分组特点;从学习任务的设定来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围绕学习目标开展教学内容的引入、课程背景的讲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引入工作可以依托于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或者设置教学情景来完成,课程背景讲解则需要教师收集并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故,学生各类学习能力的培养则需要教师能够重视引导与监督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行为;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来看,学生需要针对教师设计与布置的任务开展讨论,而教师则需要了解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所遇到的重点与难点;学习成果展示由小组代表演讲方式完成,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以打分形式的评价。之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评价结果,有重点的开展讲解工作。

知识运用阶段包括选择教学方法、明确学习任务、开展角色扮演以及展示学习成果等环节。从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来看,由于知识运用阶段以提升学生的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生活经验,采用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从学习任务的确定来看,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提出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从角色扮演来看,教师可以针对设定的现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扮演现实生活情境中的角色,从而确保学生能力了解学习任务内容,并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从小组成果展示阶段来看,小组成员针对学习任务给出解决方案之后,教师与学生应当共同参与方案合理性的探讨。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给出的方案做出总结与点评。

(三)课后总结与反思

课后分析总结工作是课堂的延伸,能够做好课后分析工作它也关系到本堂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和以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失败。行为引导型教学更是如此。教师应该在课后分析本堂课的得与失。比如:方式应用是否合适,任务分配是否恰当,小组人员是否搭配合理,学生的聪明才智是否真正的发挥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和高昂的学习兴趣是否真正地调动起来等等都需要教师去总结,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不足的教训,以利于更好的做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

三、行为引导性教学法引入课堂后取得的初效

分组合作的模式,可以使得每个同学都必须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课堂的前置性学习的要求,使学生更好的自觉预习。让每个同学轮流当一回小老师,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钻研得更透彻。课堂上的全程参与,使得积极投入的学生也自发的进行课后反思,进行自我重新调整,在下次课堂中会表现越来越好。综上所述,“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能很好的解决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对学习缺乏兴趣的问题。

在笔者一年多的教学探索中,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相较传统教学方式,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更好的把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值得继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殷吉海.新课程理念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7(25):109-110.

[2]欧昌铬.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03):227-228.

[3]陈本寿.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30):36-37.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初中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