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新时代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策略

2018-01-28张朝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1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新时代高职院校

张朝

【摘要】高职院校重点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想要培养一个成功的劳动者,除了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精神的建设,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制造业也在突飞猛进。招聘单位在招聘时除了对人才的技能有一定要求外,对人才的职业素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技术型人才,学生的素质对社会有重大影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对人才的培养时,应该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新时代 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005-01

工匠精神是指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断加强和深化对自身的自认、及时的发现和改正自身问题,并且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饱满热情的精神[1]。工匠精神是学生在工作态度的体现,从中可以了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工匠精神的培养其实是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体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有利于改善高职院校的就业情况,提高高职院校的声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是指学生对自身从事职业的一种感觉,是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寻找归属感的一种心理活动。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中的职业认同感可以加强学生对自身从事职业的认可和依赖,同时保持自身对从事职业的自豪感,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职业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事业心、自信心和向心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可以使学生在工作中更认真的做好本职工作。根据调查显示,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采访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表示在毕业之后不知道从事什么工作,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学生表示会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培养学生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前提,随着时代的发展的进步,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数人只是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利益,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多数是从事工作时间长、假期少的一线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疲乏的感觉,导致在工作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抵触情绪。通过对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更好的展现自身的工匠精神。

二、通过和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对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单纯的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在具体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匠人精神。学校在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制定一些准则来规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匠精神[2]。学校学企业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实习中切实的感受到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初,企业首先会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帮助学生尽快的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在具体的培训中,学生会加深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形成吃苦耐劳、认真工作的思想。工匠精神的培养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精神教育,还要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的方式,可以更好实现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通过举办比赛,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举办职业比赛的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通过加强对自身的锻炼,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通过举行比赛的方式,可以激励学生不断的进行学习,达到在竞争中促发展的目的,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应该树立一定的奖励制度,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校级或者省级荣誉,激发学生的参赛热情,培养学生的积极性[3]。

总之,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高职院校学生想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加强对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之外,还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拥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对企业、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在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对学生匠人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高职院校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热情,帮助学生树立匠人精神的观念。

参考文献:

[1]賀江红.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策略与实践[J].赤子,2017(30):42.

[2]孙婷婷.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17(2):228,241.

[3]李铭超.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策略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7-20.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新时代高职院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