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谷回音 绕梁不绝

2018-01-28俞楚楚

考试周刊 2018年102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

俞楚楚

摘 要:基于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评价的要求,着重从语文课程评价的现状和原则分析,指出语文课程评价中我们需要结合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口头评价和肢体语言评价、过程评价和最终评价,让评价对整个语文课程教学起到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评价语策略

目前,我们的教学提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就是指培养学生小学时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我们会给予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的评价,如何让你的评价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既避免学生回答错乱的尴尬,又能更好地引导课堂走向,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这是需要我们每个语文老师进行思考的。

一、 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现状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但是目前出现了一些现状。首先,老师的评价含糊其词,千篇一律,经常在课堂中出现“好极了”“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这样的语言,这种评价对学生没有针对性,起不到作用。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盲目的“积极评价”。另外,老师的评价语言过于夸张,对学生起到了误导作用。在这些现象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渐下降。

二、 语文课程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让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有更明确的方向,我们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系统性原则;第二,前瞻性原则;第三,客观性原则。

(一) 系统性原则

教师在语文课程评价时要考虑系统性原则。语文教学评价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教学评价时要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同时也要关注到全班学生的听课动向,不能仅局限于某个问题、某个阶段上。

(二) 前瞻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整个语文课程评价时要考虑前瞻性。小学语文教育的时间较长,而我们的评价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学生的未来发展走向,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价,并且要考虑到评价可能带来的后果,能否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三) 客观性原则

评价具有客观性。这是评价的基础,如果评价不具有客观性,不公正、公平,不管是多么华丽的语言,都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客观的评价会让学生信服,但是不客观的评价会逐渐令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不要提自主学习语文了。

三、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策略

(一) 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结合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首先是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相結合。在语文课堂上,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及时的反馈,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更好的理解。但是有时课堂即时评价的语言会存在一定的偏差,随意性较大,这使得这种评价效果大受局限,并且有些老师的评价语言在课堂上由于经验不足,会趋于单一化,会出现“很好”“太棒了”等这种泛泛而谈的评价语言,这些评价语言在课堂上无法起到推动课堂发展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习得。

延时评价是在学生进行系统的思考后进行评价,这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另一方面,延时评价也是老师在经过一定的思虑后发出的,这样的评价,更有助于课堂效率,同时也会对学生今后学习语文起到助力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了推动作用。

在作业批改中,我们也一直在用延时评价,这样评价的效果可以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让新旧知识不断被利用,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温故知新”的意义。

(二) 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在评价时应注重评价的多元与互动,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所以在评价时可以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主观评价指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自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

客观评价指的是其他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具多元性,并且也与早期老师“一言堂”的现象有所改进,将评价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

(三) 口头评价和肢体语言评价相结合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课堂突发状况,如学生的小动作,学生的语言词不达意,学生上课开小差等等,面对这一系列的情况时,我们通常会采用口头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跟着我们走。但是这样的评价方式,一来打断了其他听课学生上课的思路,同时也会打击这样的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动作进行提示,如慢慢走到他身边进行课堂知识讲解,或者用手摸摸头、拍拍肩膀等等,这样的动作看似很不经意,但是实时提醒了学生,并且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

当然,学生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接收到老师的口头评价,这样的评价更直接、更清晰,运用恰当,对学生产生的激励作用也更大。

(四) 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中的“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在客观层面上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既不会让学生盲目自大,也不会让学生学习语文缺乏信心。当然,在评价中,我们也需要结果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以走得更远。

总之,语文评价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评价不能拘泥于形式,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适当的评价会对孩子学习语文产生极大的影响,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犹如空谷回音,绕梁不绝。

参考文献:

[1]马玉春.从核心素养出发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17):118.

[2]白世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18):175.

[3]何捷.课堂接不上话,怎么办[J].小学语文教学,2018(3):35~36.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
从夯实“双基”到培养“核心素养”之变——简析近二十年语文课程目标发展演变之路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
语言建构的策略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实践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