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热”与“冷”
2018-01-28易荣清
易荣清
摘 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收获理想的结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质疑;自主活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的收获,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收获和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紧密相连的。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学生才能收获理想的结果。
一、 自主选择,激发学习兴趣
(一) 自主选择学习目标
每个班的学生,因家庭环境、学习基础和个人的兴趣爱好的区别,必然会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一堂课要达到怎样的教学要求,完全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充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
(二) 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如在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我布置一课外作业:长大有志向当播音员的同学可以有感情的美美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草原的魅力;想要当画家的同学可以用你神奇的画笔选择其中的一个画面画画美丽的大草原;想当作家的同学想象来到美丽的大草原可以試着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个作业一布置,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通过完成作业对文本有更深的领悟,个人的兴趣也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三) 自主选择合作伙伴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教学的要求提出不同的探讨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组成临时的学习小组,共同讨论、研究。这样每堂课、甚至每堂课的不同时段的学习伙伴也就不同了,可以发挥每个同学的最大的潜能。课外也会和自己喜欢的同伴去探讨共同感兴趣的课题,以此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 挖掘文本,培养质疑能力
(一) 创设安全环境,使学生敢问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主动举手提问越来越少。有的学生爱面子怕出错,不好意思问;有的学生胆子小,不敢大胆问;有的学生迷信老师、迷信书本、不想问,坐在教室里等着老师讲,等着其他同学说,在课堂教学中不善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整个课堂冷冷清清,提问者寥寥无几。因此,教师应通过鼓励、表扬等多种途径,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对提问不恰当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同时教给他们提问的方法,启发他们正确的提问思路,树立敢问信心。
(二) 挖掘矛盾因素,使学生爱问
要激发学生爱问的欲望,必须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矛盾因素,鼓励学生在文本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时,我让学生想“鱼是生活在水中的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就此问题展开学习讨论。
(三) 引趣激思,使学生善问
好问是多思的前提,但好问不是不经思索地乱问。怎样引导学生从爱问到善问,除了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还要经过反复训练,我平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首先,教师根据文本要做好“问”的示范,把文本当作阅读材料,示范从阅读的五个维度提问题。其次教师课堂教学需要合理选择“问”的时机,该问则问。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追求“标准”“唯一”的答案,常引导学生想想,还有其他的说法吗?还有其他的答案吗?在教学《渔歌子》这首词时.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下雨了还不回家难道就是为了钓鱼吗?”问得多好啊!“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雨中美景也”。“他是在钓一个春天。”这些出乎意料的答案都是那个富有创意的问题引发的,能提出如此绝妙的问题可见学生对古诗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三、 少讲精讲,留足活动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自主活动的时间,教师课堂讲授必须少讲精讲。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和动脑的机会,要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自学教材、思考问题、讨论或其他自主活动。
四、 巧拨妙引,教给学习方法
(一) 创设条件,激发兴趣
努力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供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给予积极地配合、指导。许多教育家都对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作过论述。实践也证明学习的氛围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学中,我们应创设条件,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二) 抓住模糊点研究
教学文本的语言有些既有模糊性,对文本的理解可以多层次、多角度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抓住文章的模糊点展开探索、研究,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直抒己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如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文章中老师的一句话:“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为让学生理解这句话,我就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寻找父亲前面说过的话,去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更进一步地理解父亲的用意,明白该怎样做人做事。
(三) 挖掘定势,引发创新
思维定势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大障碍。在课堂教学的学习中,一些经典文本的结局、思想已在人们的思维中形成了标准的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反向思考、拓展空间,鼓励学生提出有别于常规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亡羊补牢》一文时,引导学生思考:多年来,人们在理解这则寓言故事时都只想补牢,这虽然合理,但如果不想办法把狼除掉,即使把牢补结实了,也还有可能会丢羊,让学生展开讨论,探究。在讨论中明白更多的含义,这也是寻找探究之路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