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竞进养教结合开创老年教育办学新局面
——天津市南开区老年大学养教结合案例综述与分析
2018-01-28,,
, ,
(天津市南开区职工大学,天津 300100)
九河下梢天津卫,津门故里南开区。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吸引着众多百姓来此安居,也造就了天津市内六区中这个规模最大、社区最多、人口最多、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行政区。天津市南开区职工大学,立足社区老年教育现状,依托老年大学优质资源,将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站打造成老年人学习的新阵地。养教结合发挥了成人高校办学新优势,开拓了老年教育新模式,提升了社区日间照料站服务功能和水平,实现了优质老年教育资源向社区延伸,让老年人在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老年教育资源,使养老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一、主动融入养老产业,开启养教结合新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层次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更是逐步提升,人们不但注重“老有所养”还要“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社会发展的进步,老年教育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老年教育是提高老年人口生命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应对战略。
南开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全市居于首位,有更多的老年学习者希望参与到老年教育中来,享受老年教育带来的乐趣,为自己赢得一段幸福充实的晚年时光。随着对老年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现代老年教育的属性早已从“康乐型”向“教育型”转化,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应该发挥其教育职能,主动融入养老产业,开创新的老年教育模式,开拓新的老年教育阵地,让老年教育的丰硕成果浸润到每一处需要她的地方。
自2011年起,天津市南开区职工大学与南开区民政局开展合作,将老年大学引入日间照料站、养老院。一方面,优秀教育资源从校园延伸到社区,结合社区老年朋友实际,在日间照料站建立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点,拓展老年教育领域,实现了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也对日间照料站、养老院的功能进行了完善和提升。另外,每一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进而对社区、社会氛围造成影响,是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方面。因此,养教结合办学模式实现了老年教育与社区管理的共建、双赢,是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二、多方统筹通力协作,共谱养教结合新篇
养老结合模式的探索,经历了理论研究、模式研讨,项目立项,项目实践等多个环节,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做为南开区老年教育的龙头,天津市南开区职工大学更是承担起了项目实施的主要工作,结合社区老年朋友实际,在日间照料站建立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点,拓展老年教育领域,完善社区日间照料站功能建设,共同开展社区老年教育模式创新与机制建设。
(一)多方协作,明确职责
天津市南开区职工大学、南开区老年大学、民政局、养老院、社区相互结合,配合工作,形成了职能明确,各负其责,协同发展的态势。
南开区职工大学,作为区老年大学的主办单位,负责养教结合项目总体指导和运行工作,对养教结合项目运行的各个方面有负有管理责任。是养教结合项目开展的核心。
南开区民政局,作为日间照料站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负责协调配合老年大学在日间照料站的各项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安排教学场地及设备,协调学习及活动时间,辅助教学管理、资金保障等。
南开区老年大学,主要负责教学活动的全部工作,包括:与合作单位协调时间场地,教学管理、教师配备、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档案管理,教学反馈、招生管理,学籍管理等具体工作。
社区日间照料站、养老院,提供日常教学场地,针对不同的课程对教学场地所需的硬件进行采购升级,保障教学质量。准备多种预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老年学员教学时间和教学安全。辅助老年大学教学管理,为老年学员提供最直接的帮助。
养教结合项目是对养老模式的一种创新,因此在项目初期,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所需硬件条件不达标,活动经费短缺、管理难度相对困难等问题。但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殷切关注下,给予了养教结合项目大力的支持,养教结合项目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为养教结合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形成以区职工大学与民政局紧密合作为基础,以老年大学为主体,以社区为阵地,服务社区居民的运行模式。
(二)满怀信心,扎实推进
2011年3月,经过多方统筹协调成立了“南开区养教结合实践项目”研究小组成立,小组经过多次会议研讨,初步制订了南开区养教结合实践项目研究计划。项目小组深入我区日间照料站、养老院进行调研,开展项目建设模型研究和资源储备工作,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3月至12月,养教结合的实践正式开始实施。老年朋友需要学习什么,我们就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在课程设置上,从老年人的兴趣出发,以老人的选择为主,旨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实施民主管理,强调学习过程的分享、讨论和参与,充分发挥老年朋友的能动性。
2012年、2013年,项目建设初见成果,项目小组针对老年朋友对教学的反馈和建议,不断丰富社区老年日间照料站、养老院课程,不断创新课程形式,真正做到让老年朋友在快乐中学习,在参与中学习。2014年6月,项目小组对项目实践总结了经验。继续发挥项目的优势,积极改进不足,为养教结合体系进一步建设确定了方向,具有南开特色的养教结合模式在老年朋友的欢声笑语声中茁壮成长。
三、养教结合意义深远,模式建设一举多得
(一)发挥优势资源共享,开启养教结合新模式
南开区养教结合教学模式为老年教育打开了一条新路,养教结合意义深远。她开创了老年教育新模式,提升了社区日间照料站服务功能和水平,丰富了老年大学建设的内涵,让老年人在社区内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老年教育资源,使社区养老与职业教育、老年教育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养教结合教学模式,发挥社区教育的桥梁作用,最终形成社区教育、民政系统、老年大学三方优势互补、多角度、多层次、新型的社区老年教育模式。
(二)老年教育向纵深发展,解决老年人求学难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老年大学普遍受到老年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要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想进入老年大学学习,以充实自己退休以后的生活。老年人上学,他们不是为了拿文凭,也不是为了找工作,主要是为了学习新知识、结交新朋友,通过学习沟通交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就形成了有很多老学员不愿意毕业,而新的学员又进不来的尴尬局面,这是造成老年大学入学难的一个主要方面。同时,部分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不能长途跋涉到校上课,因此无法享受到优质的老年教育资源,也是老年人入学难的一个原因。
然而,老年大学要扩建扩招需要考虑因素很多,其可行性并不高。通过开展面向社区、面向日间照料站、养老院的老年教育合作活动,充分利用社区、居委会的场地条件,将老年大学引入到社区内,真正实现老年教育送学上门,不仅实现了老年教育空间上的拓展,也实现了老年教育职能上的延伸,为老年朋友提供就近学习的机会,更加便利的学习形式,为解决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问题开辟了一条途径。
(三)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日间照料站功能更加完善
调查显示,目前日间照料站主要服务对象为:高龄老人、非自理老人以及部分能自理的老年人,从职能来看,更侧重养老中“养”的职能,以看护、饮食管理、精神慰藉为主。这部分老人各种疾病增多,有的生活还不能自理,与子女的沟通也越来越少,孤独寂寞感强烈。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多数老年人不愿离开熟悉的社区、不愿离开邻里、不愿远离儿女的生活圈子。日间照料站,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托管照顾、午休餐饮、康复娱乐等服务,它为孤单的空巢老人送去一片温馨,也为忙于工作、无暇照料父母的子女解决了后顾之忧。然而这些服务只能满足一部分老年人的需求,更多的老年人不需要照料服务,而需要精神上的富足。目前,很多老年人将老年大学的生活视为一种新兴的老年生活方式,是一种积极的、休闲性的生活以及学习模式。
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对日间照料的职能进行了完善,教育职能的介入,带来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更加积极休闲的生活方式,新型的邻里关系、同学关系,使得原本以照顾老人、病患为主的日间照料站,不再是充满孤独、寂寞及悲伤氛围的托老所,而是有了新的形式上的革新和精神上改变的精神乐园。老年人通过学习改善了自身的精神状况和心情,因此在生活上能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老年生活。对和睦邻里关系,促进社区和谐繁荣的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四、稳中求进积极发展养教结合成果丰硕
养教结合开展以来,受到了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朋友的广泛好评。每学期末,老年大学都要对教学点进行教学反馈,数据分析显示,95%以上的老年朋友对这样的教学形式十分欢迎,90%的老年朋友在参加完课程学习之后继续报名下一季的学习班,表现出了对这种学习方式的极大认可,学员整体满意度在98%以上,这不仅是对某一门课程教学成果的肯定,同时也是对老年教育新形态的肯定和认可,几年来各社区日间照料站累计2000余人参加学习,随着网络教学活动的开展,会有更多的老年朋友受益。
(一)服务社区百姓,养教结合扎实开展
通过养教结合项目开展,遴选出十余个优秀日间照料中心,养老院以及养老中心,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陆续建立起十个教学点,建立一批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学习资源。从2011年起到2017年,每年数学点数量维持在10个左右,每个教学点约开设2-3门课程,共开设300余个班次,直接服务社区、养老院百姓万余人。
(二)发挥教育职能,服务社区精神文明
养教结合的顺利开展,在精神文明及和谐社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作为国家基本组成单元的社区和居民,有着最基层的意识形态和表现,是最真实的社会生存状态,居民的心声、关注、思想动向也直接影响着一个社区的安定团结,和谐社会的建设基层是关键,居民是主体。老年大学进入社区搞教育,是将教育职能延伸进基层的良好手段,除对居民进行文化修养、自身素质提升外,同时按照党和国家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直接面向日间照料站社区居民开展老年教育活动,让老年人在课堂上感受社会正能量。
少年强,则中国强、老年乐,则中国乐。参与到养教结合体系的老年朋友们纷纷表示,原来自己的生活十分无聊,对身边的一些事情也漠不关心,每天都是买菜、做饭、看孙子。而在参与到社区养老的课程中以来,不仅仅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对生活充满了热情。自己的精神文明素养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从原来七嘴八舌的谈论家长理短,到现在每天都关心国家大事,比比谁社会核心价值记得牢,主动的去承担一些能所能及的志愿者工作,为自己的社区做出贡献。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这里形成,影响到身边的每一个人,影响了整个社区。
(三)社会关系重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教学点的学习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老年人获得了新的精神寄托。课堂成为老年人的一个新的精神生活空间,老年人对在老年大学学习就像是找到了新工作一样,对老年大学有一种集体的归属感。每当老年大学放假的时候,许多老年人就会盼望着开学,盼望着早日回归到这个属于老年人的快乐家园。
还有许多老年人对老年大学学习的最深感触是实现了“老有所为”,他们获得的更多的精神满足来源于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是自我价值得到实现的满足。用一颗愉快的心去感受生活,拥抱生活,融入社区,在社区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实现了他们对新生活的追求,在学习和生活中体现了自身价值,丰富了精神世界,在教学点的学习与生活让他们实现了生活空间的重构,社会关系的重构,人际关系的重构,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模式,实现了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老年朋友进入到老年学习的社会潮流中。
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积极探索养教结合是成人教育拓展办学功能服务社会发展的新路径、新举措。我们通过探索实践养教结合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正在走向成熟,越来越受到广大老年朋友的欢迎和赞誉,具有南开特色的养教结合体系初步形成,更多的老年朋友成为了班级中的“留守人员”,他们不愿离开这样的课堂和群体,因为他们从中收获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幸福的生活空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6〕74号)给与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将继续创新竟进职继协同,积极服务老年群体,扩大养教结合的覆盖面积,让更多的老年朋友能够参与到养教结合的教育中来,让他们愉快的度过金色晚年,为创建充满人文关怀的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贡献力量。